概述:
1.与腹股沟区域疼痛相关的肌肉包括耻骨肌、长收肌、大收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髂腰肌。
2.耻骨肌从耻骨发起,长在大腿内侧,损伤后会引起腹股沟区域和大腿内侧的疼痛。
3.长收肌在大腿内收肌群中,损伤后会引起腹股沟区域、膝关节上方和大腿内侧的疼痛。
4.大收肌同样在大腿内收肌群中,损伤后会导致大腿内侧和膝关节内侧的疼痛。
5.腹直肌和腹斜肌损伤后可能导致腹股沟区域的疼痛。
6.髂腰肌分为腰大肌和卡肌腰架,损伤后会导致下背痛、腹股沟痛和大腿前侧的疼痛与麻木。
骨盆肌:
1.骨盆底肌位于骨盆底部,从耻骨底部到坐骨底部再到尾骨底部,像一个网兜一样支撑着骨盆内脏。
2.骨盆底肌损伤后会导致盆腔内脏疼痛和大腿后侧疼痛。
3.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肛门指诊或使用筋膜球/网球进行自我操作来探查和松解肌痛点。
刺血疗法:
腹股沟痛是胸十二腰一之间的椎间盘挤压了L1神经而造成的。也就说想解决腹股沟痛,就在脊柱胸十与腰一正脊中点上拔个血罐。
针灸同侧腰大肌,在肚脐与髂前二分之一处用圆针针1.5~2寸,针感酸胀为度,捻针后出针。
针灸对侧心门穴(主治:心脏炎、心跳胸闷、大腿内侧痛(含腹股沟)、坐骨神经痛。治尾椎痛甚效),不可针两侧!
配箕门穴—专门针对腹股沟痛效果更好。
手法:
一般腹股沟痛的骨盆有旋转调正,松解腹股沟,松解大腿内收肌。
肩胛骨与手臂相交处找到一最痛点按压。
经络走向疗法:
1.腹股沟疼痛包括淋巴结问题和疮症。
2.中医通过疏通肝经来治疗腹股沟疼痛,效果迅速。
3.治疗时需找到疼痛点,并进行按摩或针灸。
肝经疏理方法:
1.肝经经过腹股沟,疏通肝经可以治疗该区域的疼痛。
2.在内踝上两寸(肝炎穴)处找疼痛点,进行按摩或针灸。
3.结合曲泉穴(膝内横纹)进行治疗,效果更佳。
阴疏肝通络。方剂:
一贯煎加味(北沙参10g、麦门冬10g、当归6g、生地黄12g、枸杞子10g、川楝子20g,)忍冬藤20g、丝瓜络10g、竹茹10g,内服5剂。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25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