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暂缓了《伤寒六经求真》的阅读。
原因是我发现在读《伤寒六经求真:阳明篇》时,我无法深刻领悟郭老的思想和张仲景先师医理。尽管郭老讲解得很清楚了,但我总感觉自己的基础太差,所以没有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倘若硬读,依葫芦画瓢的输出,那就是自欺欺人。所以,我选择尊重自己的感受,暂缓阅读,转而阅读其他中医书籍,想从中汲取营养。等到「弹药」补充完毕,再来继续阅读郭老的这本《伤寒六经求真》。在这个时候,我无意中读到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阅读之后甚是欢喜。
因为这本书进一步帮助我夯实了中医理论基础,指明了理论学习方向,以《黄帝内经》为基础,指出了学习中医的路径「经典+内证」,并且从原理的角度,为我解读了「脉象」的困惑。
脉的原理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阴阳变化如潮汐一般在脉中的呈现」。而在“四时脉论”这一节,刘力红老师谈到,中医脉学的内容十分丰富,但真正把握起来不容易。《内经》也有讲脉,但没有这么繁杂。《内经》只讲了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比如,四时脉。如果四时脉,搞清楚了,那么脉学的基本问题也解决了。之后刘老师在书中讲解了四季对应的正常脉象「春弦、夏洪、秋浮、冬沉」。而我在其中有如下几点收获与领悟:一、学脉先从整体把握。我之前学脉诊时,一头就扎到细节里了,始终搞不清楚不同的脉象。而经刘老师一点拨,我开始明白要学脉象先得从脉的整体状况来感受。然后,随着熟练,逐渐在细化。二、通过病脉浮沉来判断,病在三阳还是三阴。比如,脉有浮有沉,这是最简单的脉象。浮脉在皮肤表面,沉脉在骨头内里。如果病脉浮,那病在三阳。如果病脉沉,那病在三阴。至于具体的病经,那得需要根据寸关尺等更详细的信息再进行判断。
三、病脉有力无力判断虚实。病脉有力还是无力,就是压按时的感受对抗的阻力是大是小,则是判断实证与虚证的标志。有力是实证,无力是虚证。
四、春夏秋冬的脉象是阴阳变动的结果。
春天的脉「弦」,是阳气欲出但却被阴所束缚的状态,所以整条脉象上有一种像琴弦的紧绷感。夏天的脉「洪」,代表了阳气已经充足,没有谁能阻挡,所以整条脉有一种洪大的感觉。秋天的脉「浮」,实际上是阳气开始内敛,留再外面的阳气不多,所以会有浮脉的感觉出现。冬天的脉「沉」,就是阳气已经潜藏在深处了。所以,感受到的脉是沉象。五、知道四季的脉象,有什么作用呢?我想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自我诊断。如果自己的脉象与四季的脉象相对应,那么说明自己的身体是健康的。反之,则要注意。其他作用也很多,比如,因为理解了脉象反映阴阳消长的关系, 这为学习“八纲辨证”中的分辨阴阳提供了参考。当然,具体的脉诊还有许多细节,真正的掌握离不开实践和长时间积累,但从大到小的掌握脉象,从四季变化的时序中对应脉象,已经足够此时的我迈入学脉的大门了。
「师父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对于这句话,我现在越来越有体会。师父可以来自书本,视频和现实中的老师,但修行这件事儿,永远都是得自己行动与领悟,别人替代不了。
哪怕别人已经告诉了你答案,但到最后也得自己亲自操作一遍,体会一遍,领悟一遍,才能将答案内化于心。这是学习的必经之路,与各位同道共勉。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081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