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气功与炁:“炁”是构成人灵魂的物质!
2024
07-30

气功与炁:“炁”是构成人灵魂的物质!

中国有很多人在练或曾经练过气功,但气功的机理是什么,到底有没有“外气”却观点各异。有人把气功解释为“三调”,即调身、调息、调心,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否定有物质或能量性质的“气”的存在,当然更不承认有“外气”存在,他们认为气功的作用只是身心调解而已。但真正深入气功实修的人一般不会接受这种观点。

气功修炼无疑有“三调”的作用,笔者对此没有怀疑,但如果用“三调”来否定“气”的客观存在就过于武断了。

笔者认为,气功的“气”是客观存在的,是具有物质和能量基础的,“外气”也是客观存在的,它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人提出的“炁”。而且,后面的章节会细讲,“炁”很可能就是构成人的“灵魂”的物质,很可能与目前物理学正在研究的“暗物质”或“暗能量”有关。

在中国古典哲学和医学文献中“炁”与“气”是不同的(虽然读音相同),“炁”不是我们呼吸的空气,而是指构成包括人自身在内的天地万物的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北宋的张伯端在他的《悟真篇》中说:“道自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可见他认为老子的“道生一”中生出来的“一”就是“炁”。而“气”则是指我们呼吸的空气,是远比“炁”更为宏观的物质了。

但遗憾的是在现代汉语中“炁”字已经很少被使用了,由于“炁”的存在还无法得到现代科学的证实,人们也就逐渐淡忘了中国古代先哲们领悟到的“炁”的特别涵义,而一概用“气”字来代替了。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炁”的概念占有重要的地位,宇宙中的各种现象都是经由“炁”的运动和变化而产生的。东汉人何休在其所著《春秋公羊解话》中说:“元者,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生,造起天地”,这与老子讲的“道”也是高度一致的。明代哲学家王廷相在《慎言·道体》中明确指出: “气,物之原也;理,气之具也;器,气之成也”,又说:“气者,造化之本。有浑浑者,有生生者,皆道之体也。生则有灭,故有始有终。浑然者充塞宇宙,无迹无执。不见其始,安知其终。世儒止知气化,而不知气本,皆于道远”。正如当今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指出的:“中国哲学中所谓气,可以说是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以气解说宇宙,即以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为一切之根本”。

在中国哲学中,不仅世界上各种无生命的物质是由“炁”形成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也同样是由“炁”构成的,人体内是充满了“炁”的。而且另一方面“炁”也是维持和推动人体的生命机能的必须要素,是生机活力的本源。《庄子·知北游》中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可见人的生死与“炁”的运动变化有直接的联系。西汉王充在《论衡》中总结了古代哲学中有关“炁”的一些观点后说:“人禀炁于天,各受寿天之命,以立长短之形”。又说:“人之所以生者,精炁也。死而精炁灭。能为精炁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可见他认为“炁”是生命得以延续的前提,并且“炁”的产生依赖于血脉。《淮南子·原道训》中也认为气是生命的本源:“炁者,生之元也”。

在古典中医学理论中,“炁”也被认为是一种非常细微的物质,是比“精”更细微的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且人体各种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都可以通过“炁”的运动变化加以解释。《黄帝内经》中大量使用了“炁”的概念,认为“炁”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原始物质,而且人体内炁是与大自然的“天炁”相通并融为一体的:“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

“炁”可以说在《黄帝内经》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从人体生命的产生及形体的构成、各种生理功能,到器官的病理变化以及精神活动等,都通过“炁”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另一部被认为是成书于东汉以前的中国古典中医著作《难经·八难》中也说:“炁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实际上中医与西医的最本质的差异之一是中医体系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炁”的概念,“炁”可以说是中医理论的最重要的基础,而以实验科学为基础的西方医学对“炁”无法作出解释,因为根本无法用实验方法检测到其存在,所以也就不承认其存在,中西医之间的鸿沟也就在这里,这也是很多人认为中医不科学的原因之一。

“炁”是电磁波吗?

去年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郑莹先生在广州有过一次交流,他在气功“外气”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很有意义的实验。他用电磁辐射探测仪器测量了多个气功师在发功时的电磁辐射情况,形成了很多波形图,发现气功师发功时辐射出来的电磁波强度比普通人高很多,而且波形也与普通人明显不同。不同功法的气功师的波形也有差异。

由此郑莹先生认为气功的外气是电磁波。笔者对这一观点并不同意,并向郑莹先生谈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实验可以表明,在气功师发功的时候,的确产生了异于常人的电磁辐射,但这种电磁辐射很可能只是“炁”的运动的一种附属效应。也就是说,“炁”的运动可以形成特殊的电磁辐射,但不能由此就得出结论认为“炁”就是电磁辐射。

笔者之所以持这种观点是因为,假如“炁”只是电磁波,那么很多与气功相关的现象是无法得到合理解释的,如特异功能现象、练气功的严重出偏等。另外,在笔者看来,“炁”是可以形成某种静态结构的,可以不依赖于某一特定的实体而存在(如人体),而电磁波是无法形成独立存在的静态结构的。

尽管如此,笔者还是认为郑莹先生的实验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些实验至少证实了气功活动形成了特殊的电磁辐射,这一现象表明气功和普通的心理暗示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如果用现代科学术语来解释“炁”,“炁”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炁”很可能与目前物理学和天文学家们正在研究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有关,具体内容将在后面详述。

前面讲过,“气功”及中医所讲的“气”不是空气的气,在中国古代用的是读音相同的“炁”字,在中国哲学中,“炁”是宇宙中最微观的物质或能量,很可能就是一种目前科学家正在探索的“暗物质”。

可以想象,如果“炁”充满人及动物的体内,并且参与有机体的生命活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炁”的分布结构必然与人和动物机体的结构存在着对应性,人体的结构有多复杂,“炁”的分布结构也就有多复杂,并且是与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紧密结合为一体的。

当人或动物的机体死亡后,“炁”这种很细微、很轻的物质会从机体里分离出来,成为脱离机体而独立存在的实体。“炁”从有机体分离出来后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炁”质像水蒸气一样飘散开了,原有的分布结构已经不复存在了,如果这样,那么也就不存在什么灵魂了。但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从有机体分离出来的“炁”并没有像水蒸气一样飘散开,而是凭借着某种力仍然聚合在一起,那么原有的和有机体相对应的分布结构就会被保持下来,就成为独立存在的“炁团”。

前面已经讲过,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有相应的功能。既然“炁团”保持或部分保持了与有机体相对应的结构,那么也就必然保持了(至少是部分保持了)有机体的一些功能,如运动、感知、记忆、思维等功能,那么这个“炁团”实际上就是灵魂,它仍然是有生命的,因为生命就体现在其特有的功能上。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如果“炁”是一种比我们目前已经能够探测到的基本粒子更加细微的物质,那么这么原始的、也相对比较简单的物质能够组成结构极其复杂的灵魂的结构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看我们每天用到、看到的各种物质、物品有多少种,可能没有谁能够计算得出来,因为其种类多到难以计数。但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又有多少种呢?目前包括人造元素在内也只有112种。如果再将构成这些元素的原子的成分划分为电子、质子、中子等亚原子成分,那么其种类就更少了。可见,任何复杂的物质和系统都是由相对简单的部分构成的,而相对比较简单的部分又是由更为简单的元素构成的。这样分解下去,最终必然要追溯到几种甚至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物质。

我们还可以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中得到一些启示。目前计算机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不仅可以进行大量的计算,还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图形、图像和声音,控制一些十分复杂的管理流程。可以说计算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有了模拟人脑的思维的功能,所以人们习惯称计算机为电脑。计算机的处理复杂问题的功能,当然也依赖其复杂的结构。但是,无论多么复杂的图像、声音和控制程序,在计算机内都是由二进制数构成的,也就是由0和1两个数构成的。而在物理层面上,0和1分别是由低电位和高电位来体现的。因此可以说,计算机复杂结构是由单一的物理量——电位——的高低变化的组合形成的。既然单一的物理量的高低的变化就可以形成计算机的复杂结构,完成复杂的逻辑运算功能,那么一种(也许是几种)炁的分布组合也完全可以形成复杂的结构,构成具有感知、记忆、思维等复杂功能的灵魂。

当然,计算机软件和灵魂还是有区别的。单纯的软件是不具备计算功能的,如存在介质上的软件(如硬盘、光盘等)是无法完成任何计算及信息处理功能的,因为单纯的软件还只是一些信息代码,只有当它和计算机硬件结合起来的时候,也就是当它被读入内存之后,它的物理结构才得以形成,才能够发挥它所具有的功能。但是,灵魂是不同的。灵魂本身是有物质载体的,除了包含各种信息外还包含着“炁”,包含着实际的物理结构,因此灵魂脱离肉体而单独存在的时候仍然可以具有一定的功能。

实际上在中国古人关于“炁”的认识中,已经有人把“炁”直接和鬼神联系起来了。南宋的朱熹明确提出按照“理”的规定性运作的“炁”不仅是形成万物的质料,而且鬼神也是由“炁”构成的。朱熹对《中庸》中的语句“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做了这样的解释:“程子曰:’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张子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伸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9]。可见在朱熹看来,鬼和神只不过是“炁”的两种不同存在形态而已。(某些引文来自现代出版的文献,所以没有用“炁”字,而用了“气”字)。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