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虽不会直接危害生命,但是会造成精神困扰、心理痛苦,降低生活的幸福感。
自古以来中医在治疗阳痿上有着显著优势,治病除根,找到病因方可对症下药。
在当代社会发展当中,各种不良的情志因素,日久必导致机体功能紊乱,或忧郁伤肝,或思虑伤脾,或惊恐伤肾等,影响宗筋功能而致阳痿。统称为 “因郁致痿 ”。也有足够多的临床经验表明,多数阳痿患者在病前病后都存在着过激的情志变化。
中医讲究辨证分型,经过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将证型聚焦在了最常见的肾虚和肝郁上,实证在肝,虚证在肾,应先分虚实。其中虚证包括了肾阴亏虚、肾阳不振、心脾两虚等 3个证型;而实证分为肝郁气滞、精脉瘀阻、湿热下注等 3个证型。
1、肝郁气滞型
症见:阳事痿弱、精神抑郁、多疑善虑、胸胁胀痛;或针对不同性伴勃起质量有很大差异。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宜:疏肝解郁,通络兴阳。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酌加当归、蜈蚣、巴戟、仙灵脾等 )。
2、精脉瘀阻型
症见:阳事不举,或举坚时短,阴囊坠胀,阴部时痛,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舌暗红边有瘀斑瘀点,苔少,脉沉细涩。
治宜:活血通脉,益肾兴阳。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酌加地龙、蜈蚣、仙灵脾、仙茅等 )。
3、湿热下注型
症见:临房不举或举而不坚,尿道口即有精液溢出,更致痿软;阴囊湿热,口苦咽干,尿黄便滞;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宜:清利湿热,滋肾育阴。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酌加丹参、蛇床子、枸杞、女贞子等 )。
4、肾阳不振型
症见:性欲低下,阳事痿弱,面色无华,精神萎靡,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精冷滑泄;舌淡苔白,脉沉细尺弱。
治宜:温肾兴阳。方药:赞育丹加减 (酌加阳起石、鹿茸、补骨脂等 )。
5、肾阴亏虚型
症见: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口干目涩;舌红苔少或薄黄,脉细数。
治宜:滋补肾阴,填精起痿。方药:左归丸加味 (酌加仙灵脾、肉苁蓉、丹参等 )。
6、心脾两虚型
症见:阳事痿弱,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心悸少寐,多梦健忘;舌淡苔少,边有齿印,脉细弱。
治宜:补益心脾,益肾振阳。方药:归脾汤加减 (酌加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等 )。
声明:本文旨在传播中医诊治思路,不作为用药指导。具体用药请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3699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