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当归饮子加减治皮肤病验案三则
2025
08-02

当归饮子加减治皮肤病验案三则

当归饮子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防风、白蒺藜、荆芥穗、何首乌、黄芪、甘草组成,具备祛风止痒、养血润燥之效。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张恩树擅长运用该方治疗多种皮肤病,屡获良效。笔者有幸随诊,兹整理其典型验案三则如下。

案一

陈某,男性,40岁,于2023年4月6日前来就诊。患者自述1年多前全身突发大小各异的风团,时隐时现,伴有皮肤瘙痒,近1个月症状加重。此前接受西药抗过敏治疗,效果欠佳。刻下:全身遍布形态不一的淡红色风团,瘙痒剧烈伴灼热感,遇热加剧,得冷稍缓。舌红,苔薄微黄,脉浮略数。

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

中医诊断:瘾疹(风热郁表、血热内蕴)。

治则:清热凉血,疏风止痒,养血润燥。

方用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g,川芎10g,生地黄10g,赤芍10g,生黄芪15g,何首乌10g,白蒺藜10g,荆芥10g,防风10g,凌霄花10g,地肤子10g,白鲜皮10g,生甘草6g。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嘱忌食鱼虾、辛辣厚味。

4月14日二诊:风团显减,色转淡,偶有微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原方加蝉衣10g、苦参10g以增透疹清热止痒之功。续进7剂。

4月22日三诊:风团消,瘙痒止。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守方再服7剂巩固。随访1年未发。

按 本案荨麻疹乃营卫失和,卫外不固,风邪乘袭,郁而化热,壅滞肌肤腠理所致。方中当归、川芎、生地黄、赤芍养血和血、凉血润燥,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黄芪益气固表,合当归寓当归补血汤之意,益气生血、濡养肌肤以杜内生之风;白蒺藜活血祛风;首乌养血祛风解毒;荆芥疏风;防风为“风药中润剂”,与黄芪相配,补气不留邪,散风不伤正;凌霄花、白鲜皮、地肤子清热凉血、祛风止痒;甘草调和诸药。二诊加蝉衣、苦参,增强疏风清热止痒之力而收效。

案二

叶某,女性,52岁,2022年10月19日初诊。双下肢及腹部慢性湿疹反复发作20余年,近1月加重。刻下:皮损处呈暗褐色,肥厚、苔藓样变、皲裂,伴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瘙痒剧烈,入夜尤甚。伴口干,身倦,头晕乏力,眠差,大便难解。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西医诊断:慢性湿疹。

中医诊断:湿疮(血虚风燥)。

治则: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方用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g,熟地黄10g,白芍10g,川芎10g,黄芪30g,荆芥10g,防风10g,蝉衣10g,白蒺藜10g,何首乌15g,丹参15g,火麻仁30g,炙甘草6g。7剂,日1剂,水煎服。

10月27日二诊:皮疹消退,瘙痒已止,大便正常,唯夜寐多梦。

原方加茯神15g、夜交藤30g以养血安神。续服7剂。

11月4日三诊:诸症悉平。继服7剂巩固。随访3月未复发。

按 慢性湿疹多因久病耗伤阴血,血虚生风化燥。遵“久病必瘀”之理,治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为主,佐以活血化瘀。方中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何首乌补血活血、润肤;黄芪益气健脾;荆芥、防风、蝉蜕、白蒺藜祛风止痒;丹参活血化瘀、清心安神;火麻仁润燥通便;炙甘草调和诸药。二诊加茯神、夜交藤以安神。诸药标本兼治,收效满意。

案三

蒋某,女性,28岁,于2022年9月29日就诊。患者产后1个月,出现腹部皮肤干燥瘙痒症状,无斑疹,指甲色泽不佳,纳食不香,二便正常。舌淡,苔薄,脉细。

西医诊断:瘙痒症。

中医诊断:风瘙痒(血虚生风)。

治则:养血祛风。

方用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g,川芎10g,熟地黄10g,白芍10g,防风10g,荆芥10g,白蒺藜10g,蝉衣10g,地肤子10g,白鲜皮10g,生黄芪15g,凌霄花10g,焦麦芽10g,焦山楂10g,焦神曲10g,炙甘草5g。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10月7日二诊:药后瘙痒止,食欲渐增,继服7剂巩固。

按 患者产后气血亏虚,肌肤失养,血虚生风致痒。治宗“治风先治血”之则。方中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养血润燥和血;荆芥、防风疏风;白蒺藜活血祛风;蝉蜕、地肤子、白鲜皮祛风止痒;黄芪补气行血;凌霄花凉血活血祛风;焦三仙健脾开胃;炙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全方配伍精当,养血祛风止痒效捷。(杨晓明 时乐 张月瑶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