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脾虚气滞腹胀证)一、方剂本源
1. 经典出处: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虚者宜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2. 药物组成:
厚朴半斤(炙,苦辛温)
生姜半斤(切,辛温)
半夏半升(洗,辛温)
甘草二两(炙,甘平)
人参一两(甘微温) 3. 煎服法:
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禁忌:湿热中满、阴虚气滞者禁用;
中病即止,防过燥伤津。二、六经辨证解析
1. 病位病性:
六经归属:太阴病(脾虚气滞)
病机本质:脾虚失运,气机壅滞(虚实夹杂,虚多实少),属脾虚气滞腹胀证。
兼涉脏腑:太阴脾为主,波及阳明胃肠(厚朴行气,人参补虚)。2. 方证要点:
主症:腹胀满(按之柔软,午后加重)、纳呆乏力、脉虚缓或濡弱。
兼症:嗳气矢气、大便溏薄、舌淡胖边有齿痕。
舌象:舌淡苔白腻(若苔黄厚为湿热,需加黄连)。3. 方机对应:
厚朴苦温行气除满,生姜、半夏辛散温通,降逆和胃。
人参、甘草甘温补中,防行气药耗伤正气。
核心方义:补脾行气,消胀除满,体现“七分补虚,三分消滞”的攻补兼施法。三、本草经义解药
1. 厚朴: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法象解析:人部药,苦辛温燥,如“破冰之斧”,行气消胀,散结除满。2. 生姜:
《神农本草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
法象解析:天部药,辛温发散,如“春风化冻”,温中散寒,和胃降逆。3. 人参:
《神农本草经》:“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
法象解析:人部药,甘温培元,如“沃土生金”,大补脾肺之气。四、李可学术思想融入
1. 重剂行气补虚:
李可治术后肠麻痹腹胀,厚朴用至60-120g(先煎),配枳实30g、红参15g(另炖),破气通腑,治腹胀如鼓、矢气不通。
急症应用:重症肌无力腹胀,本方加黄芪120g、升麻10g,补中升陷,一剂胀减。2. 合方化裁:
本方合四君子汤(白术15g、茯苓30g),治脾虚湿阻之慢性腹胀(补气化湿并行)。
本方加附子30g(先煎)、干姜15g,治脾肾阳虚之顽固腹胀(温阳化气)。五、临床运用心悟
1. 扩展应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本方合香砂六君子汤(木香6g、砂仁6g),健脾行气,治餐后饱胀、嗳气吞酸。
肝硬化腹水(代偿期):本方合五苓散(桂枝10g、泽泻30g),健脾利水,治腹大如鼓、小便短少。
妊娠腹胀:本方去半夏,加紫苏梗15g、白术10g,安胎行气,治胎气壅滞之脘腹胀满。2. 脉证鉴别: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脉虚缓,腹胀按之柔软,午后加重(虚中夹实)。
枳术汤证:脉沉实,腹胀按之硬满(气滞水停)。
理中汤证:脉沉迟,腹满吐利,手足不温(纯属虚寒)。3. 禁忌与误治:
误用致气脱下陷,急投补中益气汤升提中气。
过服行气致气虚加重,转用四君子汤补益中焦。六、配套工具应用
1. 经方药物法象思维导图:
天部(生姜、半夏)→ 辛温通降,如“春风解郁”。
人部(厚朴)→ 行气消胀,如“破壅开结”。
地部(人参、甘草)→ 甘缓补中,如“筑堤固土”。2. 脉证方对应关系图谱:
虚缓脉+腹胀软→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脾虚气滞)。
沉实脉+腹硬满→ 枳术汤证(气滞水停)。
沉迟脉+肢冷→ 理中汤证(太阴虚寒)。3. 历代医家方论精华辑要:
柯琴:“此方治汗后脾虚气滞之腹胀,厚朴、生姜、半夏行气散满,人参、甘草补中益气,实为消补并行之妙剂。”
尤在泾:“虚胀非补不消,气滞非行不散,此方补泻兼施,刚柔相济,深得仲景心法。”学习总结
1. 核心掌握: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脾虚气滞”病机与“补虚行气”治法。
厚朴与生姜“行气消胀”、人参与甘草“补中守正”的配伍精义。2. 实践思考:
观察腹胀患者服用本方后,矢气通畅与腹胀缓解的关联性。
尝试以本方合桂枝茯苓丸(桂枝10g、桃仁10g)治疗脾虚血瘀型慢性肝炎腹胀,记录“胀消瘀化”的典型案例。
虚胀非补不消,气滞非行不散,此方补泻兼施,刚柔相济,深得仲景心法。
林佳明,主任医师
来自广西钦州的小医师。
2022年7月,与利城老师出版了《林佳明经方实践录》,算是对自己学习中医25年的一个小结。
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辨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擅长运用纯中医药治疗中风、眩晕、不寐、郁病、头痛、消渴、咳嗽、发热、哮病、喘证、胃痛、胃胀、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及肿瘤术后、眩晕头痛以及颤震、咳嗽、喘证、胸痹、不明原因发热等疑难病症。
形成了经方六经辨证,注重兴阳、温阳、扶阳学术思想运用,强调本气自病,重视先后天两天。
2025年开启,我与利城,衷锐致力于用中医底层逻辑构建中医体系,剖析案例,方药。
在教学中成长,在教学中学习,用教学记录自己的中医之路。
欢迎加我微信,一起交流学习。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908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