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问,练大字桩时觉得气机上浮,脑袋发胀,呼吸不畅,怎么回事?同时问我以前有没有这种经历。也问,练大字桩一般站到几个小时会有循经。
这些问题其实都不是一两句话能回答清楚的。但是现代人都讲究长话短说,那就先下结论,再慢慢略作展开。简单说,站大字桩需要两个小时到四个小时,才能从十二正经通畅,到打通身体的经络,到感受循经,一直到感受到灵性。这是一个过程,因为人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非常巨大,所以很难做定论。
大字桩是“一脉真谕”中能体现出“以形鉴真”的典范。“两手伸平,掌心向下,两脚平行分开,成一’大’字站立,两脚脚心分别遥对双手手心,身体不动。”常人十分钟以内,气色平和谈笑自如,十分钟以后就会感受到体内气血翻涌,难以为继。大字桩动作简单明了,外示平和而内中波涛汹涌,刚猛而不失中正。比大字桩更刚猛的功法有很多,例如,抱圆归一,猛虎十三蹿都比大字桩累。比大字桩平和中正的功法也不少,例如,人字桩,无极桩都更加平和。但是能如大字桩一般,能同时拥有“刚猛”和“中正”,从入门到精深,一以贯之的功法,绝对是少之又少。真元修真法之中,很多功法,入门即是最高,专修精修之后返璞归真,最初级的就是最高级的。小炼形的金锋抖肘,元明功和静功的元明结印,真元固气的太虚合道,循经太极拳的起势先天无极桩,老子三清大法中守真一抱虚静的太清太虚,等等。可以说大字桩能被当作太乙十三桩中的首桩,乃至被称为“缘法桩”,是有深刻内涵的。从修墙补屋,筑基炼体,一直到炼气修脉,修光炼神,乃至更高,以大字桩为专修,都可以一以贯之。
《中国传统丹经武学文集》第二集
以前武当有个入门,要以缘法桩入门,考核你有没有缘,就站大字桩。如能达到这个境界如三个小时,那祖师爷那里,就承认你是传人,这是太乙铁松派当初的规矩。
这个标准其实是先生为了顺应现实中学员孱弱的现状而降格了的,私下里先生多次说过的标准是两个时辰,即四个小时。如果高标准严要求的话,先生也曾严肃的问过:“既然是鹤立鸡群的徒弟,你大字桩站过八个小时吗?”可见,以什么标准来要求自己,这个尺度其实在学人自己的心中。
“正大光明”四个字是最能够体现大字桩特点的,最能体现出“佛之大”的。心正,体正,持之以恒,光明自然现前。站大字桩不是闯关,意图一次性突破到几个小时,然后就要拿到什么结果。不是那样的。一次性突破固然重要,但是持之以恒更为关键。在持之以恒的过程中,实现阴阳气脉的阴平阳秘,实现经络气机通畅,实现内景循经、元气化光,乃至更高。“光明”两字,细究起来是不同的境界。“光满神坛雪满天”,这里是两个境界。这些都可以在持之以恒的修行中一一感受,这也是修行的乐趣吧。站大字桩不是为了找感觉,而是消磨自己的内心的惰性,消磨内心的无明,为了一种向上追求的“执念”。如果只是为了健康,或者只是为了感受一下循经的现象,没必要练大字桩,因为有更简单的方法。如果愿意站,就要事先做好心理建设,如果说站到半个月就不站了,这个没有意思,不如不站,修行就怕间断。如果只是想试试看,只是想找找感觉,也没有站的必要,永远试不成。
大字桩是非常好的纠偏的功夫,但是因为其刚猛的特点,在站的时候必然会出现种种反应,例如八触中常见的疼、酸、胀等。“入门引路需口授”。当年先生并没有把大字桩作为首先传世教授的内容,而是传授了一些相对更为温和的功法,可能也是考虑到如果没有面授的机会,温和一些的功法更加适合于大众。比如文初的问题“觉得气机上浮,脑袋发胀,呼吸不畅”,是怎么回事。这个就没法做泛泛的回答。人的个体差异性太大,马拉松运动员的腿疼和办公室白领的腿疼,是完全不同的状况,解释原因和恢复方法都是截然不同的。同样都是心跳加速,一个是非常正常甚至还有上冲的余地,另一个可能就有生命危险。这些都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气机上浮,脑袋发胀”,练气功出偏有这个现象,炼肾冲脑也有这个现象,其中是好是坏,如何处理,后续手法如何,可以说是天壤之差、云泥之别。
“入门引路需口授”,入门时需要口传心授,入门以后也要视个体情况,有人自此以后就能做到“功夫无息法自修”,有人则需要多次重返师门多次请教,修正自己。所以刚开始修行,最好(或者说必须)是面对面传授。恰逢2025年国庆期间,北京太极拳培训中心专修班中有教授“大字桩”的内容。建议有心人可以亲自参加学习。
2025国庆节太乙十三桩专修班招生通知
教授大字桩的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王仁伟老师。文武同宗,文武双修,在这方面,王老师是佼佼者,其龙形大草更是一骑绝尘。做“心性修养系列讲座”的是文熙老师。文熙老师在心性修养方面远超俗世。其著作《从空海文学作品看古代东亚文化交流》已经面世。心正体正,没有良好的心性修养,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第649期:新著《从空海文学作品看古代东亚文化交流》在新华书店等各大平台同时隆重推出!
只有面对面教学,甚至是长时间“陪跑”,才能保证万无一失的高速、高效地修行。否则的话,尤其是自学自修的学人,不建议操修过度,建议适度适量。先生在传授玉环桩时也说过类似的话:“量力而行,不可过累,每次行功,以身体发热,汗透皮毛为宜,不可以大汗。”自己闭门修行,没有师友面对面指点,碰到特异的情况,无论是身、心都难有足够的定力和慧力而面对。再好的功法,再无伤的法门,也有跑偏的风险。日常里,吃饭都能撑着呢,何况“逆则圣”的修行之路。人生百年,不争一时之功效,流水穿堤,日行不辍。如此行功日久,无使有偏差之虞。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729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