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康平本《伤寒论》第10讲
2025
08-03

康平本《伤寒论》第10讲

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我们来继续学习康平本《伤寒论》,打开我们课本的第39页,我们来继续学习“辨太阳病痉湿暍’这一篇。痉病是抽风,那么痉病学习完了,我们湿病也学习了一点,暍就是中热,或者是中暑,我们来继续学习,没有买到这本书的朋友们,一定要抓紧买一本,书很便宜的,也很方便,我不卖书,各大平台都有买的。

今天晚上我们来继续学习,说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湿痹,痹,和关闭的闭一个意思。痹者闭也,湿痹的痹,这个痹者闭,关闭不通了,湿导致的不通之后它有什么表现?候就是有什么表现?说其人小便不利,它表现是小便不利,因为小便不利,水湿在体内蓄积,蓄积多了,在肠道当中的反应就是大便反快。大便溏了,稀溏溏了,里面都是水,为什么我们在解决一些宿便,或者是解决一些大便燥结的时候,我们会用到芒硝?芒硝,它不为人体所吸收,它到肠道里边,反而它吸水,它把这个水吸到肠道里边,大便就会很顺利的下来,把一些燥屎直接变成稀溏,它就下来了。

那么这个湿痹之候,就肠管里边水多了,大便反快,唰唰的,甚至喷射状,这两天这种情况很多的。诺如病毒,所谓诺如病毒,其实就是与湿有关,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去办?但当利其小便,如何去利?为什么要利小便?由于湿邪阻滞,把这个里边堵住了,这个时候要赶快利小便,利小便就是把肠管当中的水湿,通过小便的途径,给它排掉,那么大便就不会那么稀溏。

我们来继续往下看,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痛,湿多了为什么会痛?因为湿会阻滞气机,导致正气不能够运行,正气不能够运行的前提下,就会出现不通则痛,甚至出现不荣则痛,为什么会不荣?因为堵住了,该去的地方去不了,所以不荣。因为堵在那里不通所以痛,就像我们最近看到的这些,所谓的拉肚子这些,腹泻这些,其实它是在清空那些多余的东西,它不管上吐还是下泻,它是在寻求阴阳的平衡,实现人体自救,把这些属阴的东西,给它吐出去,拉出去。

由于湿阻气机导致的一身尽痛,全身都疼,为什么要疼?不只是疼,而且发热,为什么要发热?热就会让它动起来,动起来就是为它实现通的目的,因为气的瘀滞,才导致发热,气的瘀滞,也就是气在局部的蓄积,气有余便是火便是热,你去体会一下,你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当中是会很热的,越密闭的空间当中越会热。因为气不能流通,从而湿和热交蒸,最后发现身色如熏黄,就好像被熏过一样的黄,这种黄是比较鲜艳的黄,身色如熏黄,湿热交蒸所致。我们也常常见到很多病人的面色比较黄,萎黄,枯萎的萎黄,它是属于不荣,那么胖子大多我们说白胖白胖,健康是白胖,那不健康就是黑胖,黑胖的脾肾不足,脾肾阳虚,如果是又胖又黄,不是这个暗的,就是湿热。

湿,主要指脾的不足,导致气的运化受到障碍蓄积导致了湿,那么热,主要是指胃,那么胃为腑,腑为阳,脾为脏,脏属阴。脾胃也是阴阳,脾胃这对脏腑,也是阴阳,那么湿和热也是一个阴阳,为什么人体有热?它是实现人体自救,为了除湿,可是你越热它就越湿。它们相互进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针对湿热,我们用凉药也不成,用热药也不成,用凉的药会加重湿,用热的药会加重热,真的是两难的境地,我们用汗法不行,它不是水,它是湿,我们用下法也不行,它是湿,可不是水。

湿热交蒸的一个状态,真的是让人非常的头痛,如果是寒湿,寒湿在腰部我们有甘姜苓术汤,在腹部我们有理中汤,附子理中汤,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都可以。那么湿热又怎么办,如果是属于湿热的一个状态,而且有表证,我们可以用葛根芩连汤。

我们来继续往下看,湿家,其人头汗出,其人头汗出就是只有头部会出汗。因为头为诸阳之会,手三阳和足三阳之会,它除了头部有汗出之外,就稍微阴邪它往下走的。所以说头部可能出来一点汗,其他地方是不出汗的,那么除此之外,它还有什么背僵,背部僵硬,背部僵直,感觉到不轻快。欲得被覆向火,就想着这个穿厚一点,甚至能盖上被子,然后靠近火一点,想要暖和一点,一暖和一点就舒服,可见它的本质是寒。

我们来继续看。若下之早,这个时候,你采用了攻下的办法,攻下的过早,过早的话不行。你采用下法会导致什么?过早则哕,哕就是打嗝,呃逆,干呕这一类的,气机往上逆,因为你用下法,它对抗你,它往上走,你使的气下,它就偏偏往上走,对着干,这种情况下你治疗方法是错误的。你应该顺势而为,不要逆转,不但会哕,而且会胸满。为什么胸闷?憋闷?它也是气往上走。而且会小便不利,为什么会小便不利,气往上走。而且会舌上如胎,舌苔会很厚,也是气往上走。为什么解决很多舌苔厚的问题,无论是寒无论是热,那我们小柴胡汤嘎嘎一调,气往下一降,舌苔没有,有人可能不明白,舌苔厚怎么办,是有火吗?要帮助消化吗?这治过来治过去,舌苔还是厚,但气往下一降就薄了,那舌苔就是脾胃之气,往上升才形成舌苔,你使气往下一降,舌苔就薄了,就如此简单。而且,除了舌苔厚,他还会怎么样?舌体胖大,渴欲得水而不欲饮,想喝水但不想往下咽,证明里面有湿,因为湿阻气机,正常的津液不能够濡养我们的口腔,我们的喉咙,我们的舌头,所以出现了口干,想喝水,但是只想这个水,在嘴巴里边漱一漱,不想往下咽,为什么?里边不缺水,缺水口是燥渴而欲咽,但是却不想往下喝,不想往下喝水,说明不缺水。那么在这个小字部分,它提到丹田有热,胃中有寒。那你说它是热还是寒?丹田的热是气机瘀滞不通导致的热,胃中的寒才是急需要我们去解决的,为什么寒,有很多水是在这里。

甚至有的人,身体的热,它会往上撞,往上跑,就是我们说的奔豚,它实现自救,阴阳就寻求平衡,客热往上走,它热应该在下面好好呆,但是它为了人体的一个整体,团结就是力量,它下面的热,它往上跑,往上跑为了寻求上面阴的平衡,阳和阴要寻求平衡,所以我一再讲,所有的症状全部都是人体实现自我调整,自我平衡,自我拯救的一个现象,我们一定要知道其中的机理,然后顺势而为,助其一臂之力。不是我们可以救人,而是我们通过观察人体气机的运动变化,我们助其一臂之力,帮助他实现阴阳的平衡。

那么说到丹田,顺便给大家普及一下。我们说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那么这里说的丹田是指中丹田,中丹田在什么地方?就是在膻中穴正胸部,我们经常所谓的下丹田是指关元穴,那么上丹田又在哪里?

上丹田就在这个两眉之间,就是眉心,印堂这个地方。在这个宗教当中尤其佛家里打坐,他练丹田之气,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那么下丹田主身,中丹田主心,上丹田主灵,身心灵三和一,在练这个气,所以说,我们普通人那叫跑步,健身房那种去养生,把实际上的更多的养生是打坐去练气,跑一辈子步不会长寿的。接着往下看,湿家下之,额上汗出,这个是降两格的条文,也就是说这不是重点的原文,但是既然记载了,我们就看一下,湿家下之,额上汗出,你把湿攻下来,上面的阳更加强烈了,就导致汗出。那么还会微喘,有一点喘,你一下之后,气整个往下泄了,所以说的话就会有点短气所以出现喘的情况,而且小便不利者你一下气,小便倒是通利了,但是阴的耗损,也会携带阳的虚脱。下边阴走了,上面阳走了。导致阴阳出现一个离的状态,当然还不会绝,如果说搞的太严重就会绝,一旦绝了,就没有希望了。则小便利者死,因为阳衰于上而愈脱,阴结于下,导致阳从上面跑了,阴从下面跑了,会出现这样一个背道而驰的情况。若下利不止者死,下利不止者肯定危险!这个下利不止非常危险的,那三阴病的很多时候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包括很多人死的时候会二便失禁,这个就是气已经泄了。言外之意,湿家不能够采用下法,当然不能够采用汗法,这个汗法和下法都是纯粹的下法和汗法,这是不可取的。我们再来往下看,下边的依然是降两格的条文,问曰:风湿相抟,一身尽疼痛,风和湿搅合在一起,一身尽疼痛。湿毒自是不能够上到头顶,但是通过风就可以上的去,风为阳邪,现在的湿就可以上到头部,全身都疼,法当汗出而解,有风就得可发汗,但是发汗怎么发?不可以大汗,大汗的话只会去了风去不了湿,所以说要小汗风湿就去。这也是经典当中一直在提到的做法。医曰:此可汗,说正确的话是可以汗的,可以用汗,风和湿在一起,可以汗法,汗之病不愈者,何也?说用汗法了为什么并没好?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这里你不能够发大汗,你大发汗,风去了,湿还在。所以言外之意,要小汗,小汗的话,就是风和湿一起都会去。下边这一条就提这个内容,若自风湿者,发起汗,微微似欲汗出者,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风湿相抟,这个全身都会疼痛,这种情况下都不可以大汗,但是还可以使用汗法,要小汗。小汗,不会损伤人体的阴气,也不会损伤人体的阳气,但是会把风气和湿气全部都给排除出去。这是一个治疗的办法。那么下面这一条,是属于降一格的条文,就是属于王叔和写进去的条文,但不见得是张仲景的。那么我们没有提到降一格和降两格条文的,基本上都是仲景的原文,那么降一格是王叔和的,那么降两格的可能其他医家的。或者说可以把它看作是重要的条文和次要的条文和不太紧要的条文,或者是做注解和解释的条文。下面这一条说,湿家病,身上疼痛,我们也刚才说的,身上为什么会疼?为什么要发汗的时候不能够发大汗?为什么要轻轻的发,少少的出汗,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因为大汗只会祛风,你不发汗又去不了湿,所以是要小汗风湿俱去是加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有发热,面黄,还有湿气,导致面黄而喘,气的不通,短气而出,出现喘,还会出现头痛,鼻塞而烦,头上也有湿了,导致头上的阳气运行也不好,头痛鼻塞而烦,也有郁热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吃饭还可以。腹中和无病,肚子没有什么大问题,那只是这个头部会有湿热的存在,那这种情况下的话,你像我们现在所谓的鼻窦炎,很多都是属于这一类型,当然说也不完全都是这个类型,就这种情况怎么办?包括很多鼻炎,也会有属于这种类型的,但不全是,就是这种情况下的话,我们应该纳药鼻中则愈,就是把药塞到鼻子里边,往鼻子里塞什么东西?一定是塞苦寒的东西,你像那个瓜蒂散,往前一吹,它是苦寒,它能够解决湿热的问题,湿热去了,气机通畅了,头也不痛了,鼻也不塞了,而且气也不郁了,也就不烦了。那热也没有,郁热也没有了,湿也去了,所以也不发热了,面黄也解决了,而且,由于气机阻滞不通导致的喘也解决了,而且因为不通导致的尽身疼痛也全部解决了,所以你看,一通百通,这就是我们治中医治病的路数,我们的做法就这样的。那么下面我们看到,说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什么是日晡所剧者?就是午后日晡之时就会加剧。什么是日晡之时?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想到了12个时辰,说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酉肾注。戌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那说到日晡所,就是所谓的申时,就是下午的3点到5点。午时就是中午的11点到下午的1点,下午1点到3点是未时,子丑寅卯成巳午未申酉戌亥,未时过后就申时,下午3点到5点的时候,它病比较重一些。又有一身的疼痛,代表着有湿,湿阻气机导致的不通,气机的运行不通导致的疼痛,又有发热,代表有风,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那这种病,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下得的?后边有小字部分的注,它说此病伤于汗出当风,出了汗了,又受了风,出了汗,汗没有完全的出透,又伤了风,汗没有出透,聚在皮下,所以是形成了湿。再加上风,遂成风湿。或久伤取冷所致,取冷也是取冷会导致,比如夏天,我们正当要出汗,人体的气机正在往外发汗,排汗来起到一个降温作用,但这个时候,你洗了个冷水澡,这时候你喝了个冷饮就能形成寒湿,或者形成风湿,那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在这个下午3点到5点的时候,有一个什么样特点?自然界也是从热开始转凉了,那么人体的阳气,也是随着这个,因为人法地地法天也随着天地之气的规律,这个天地之气的这个热气下降,那么人体也是一样的下降,这个热要回归到体内,阳气要回归到体内,回归到体内的话,可是这个时候,又和他所受的风湿。而且由于不同形成的郁热,它们会裹挟在一起,从而形成病气加重,这个时候,这个病人的感受,就会非常的比较重,那么一个是风一个是湿,本身风主要伤风为阳邪,主要伤上半身,那么湿主要是阴邪,主要主要伤下半身。风邪风湿裹挟在一起,它会伤及全身,全身的疼痛,全身的发黄,全身,甚至小便不利,那么上半身的话,尤其头部的话,表现出鼻塞,会头痛,而且会烦,这些情况,那么在下边的话就会,肢体的沉重,关节的全身不利,甚至发胀,小便不利这些问题。如何去解决?有风湿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一个小汗,但不能够大汗,也不能够大下,如果是没有风,纯粹的寒湿,我们就采用一些苦温的药,苦温的针对的是寒湿,那么苦针对湿,这个温针对的是寒。所以说我们看一看,在这个学习经典的过程当中,我们还需要有一些个基本的药学的关于药性的一个基本的概念,因为我们懂得了病性,我们还需要懂得药性,只有药性和病性相匹配,我们才能够达到,我们进行导气,使得气静,使这阴气和阳气的形成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病案重来,今天晚上讲的内容就这么多,我们不要搞太快,希望大家都能够跟上步伐,然后我们把这一本康平本《伤寒论》学进我们的心里,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流淌在我们的血液当中。让经典在我们身上活起来,经典通过我们的心,通过我们的脑,通过我们的手,通过我们的手中握的笔,在我们的笔尖跃于纸上,那经典从我们的笔尖,透过笔墨流淌到纸上形成处方,再通过我们所抓的药材或取的穴位形成的药气或针气,我们去解决病人体内气的不平衡,为他纠正阴阳之气的不平衡,从而通过这些我们所做的工作,为病人的身体带来和谐,为他们的家庭带来和谐,带来和气,让我们的生命成为经典!湿家发热是人体自救,一切发热都是人体自救,不要见胸胁疼就往柴胡剂上考虑不要思维定式要看气的失衡状态阴气,阳气,水气,火气,都是气感冒是气,癌症也是气气是气,血也是气津液是气,精液也是气症候不代表什么症候背后的证机才是病性本质精神是气,肉身也是气医者意也欠妥,医者气也更妥气之聚散,也就有了寒热虚实燥湿对于半表半里,就很多时候我们说表里和半表半里,我们很多人的理解是什么,就是说三个层次,实际上不是这样,我们认为说半表半里,就是中间,就是不表不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半表半里是又有表又有里,是这样的一个间段,它不是中间的间段,它是表里全部都有的这样一个间段,我这样说你能不能听明白,我的意思就是半表半里,是一半是表一半是里,但是不是代表中间这个意思。那么再一个来讲的话,你不要看到小柴胡汤,你就想到半表半里,小柴胡汤不等于半表半里,我们真正的那个半表半理是黄芩汤,虽然这个小柴胡出现在少阳篇少阳病当中,但是你千万不要把小柴胡等同于少阳病,把少阳病等同于小柴胡,就是冬至,虽然是属于一年当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但是你千万不要把冬至想成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夏至是一年当中白天最长,晚上最短,但是你千万不要把夏至想成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明白这个意思,不要把小柴胡汤等同于少阳病,不要一提少阳病就想到小柴胡汤,小柴胡汤不等于半表半里。桂枝加附子汤主要是治这个出汗,发汗发的止不住汗,漏汗这种情况。这用药就是要精精干干,多一个药也不多用,也不少用,恰到好处就可以了,做中医,我们最终,就是要靠这个诊费,不是要靠药费,不要为了利润往上加药,也不要自己想当然的往上加药,确定需要加才加。包括用一些方子,我们减药也是,不要因为你不喜欢这个药就减掉它,比如说生姜,你就觉得你不喜欢吃生姜,你就觉得全天下人都不喜欢吃生姜,都给人家去掉了,你觉得说病人喝上会辣!你是给他开药,不是给他做饭,喝药不是喝饮料,也不要怕什么药味道不好,本身经方的味道就还可以。需要注意的是,就咱们一般情况下,用这个红枣,大枣,大枣的意思,不是说大,不是说个儿大,它是为了区别那个酸枣,在过去酸枣叫小枣,大枣就叫红枣,红枣就叫大枣,它是一个品种的说法,基本上的话,中原地区一颗枣也就三克,三克多一点。所以的话就是我们12颗枣的话,也就是40多克,基本上,就是像桂枝汤,就是桂枝芍药,大枣生姜,他们基本上是等量的,按这个标准去搞这个大枣,不要说是你用新疆大枣了,也用12颗,那你熬下去成枣汤了。也不要说你用那个可小的那个枣枣了,也用12颗,你中不溜的枣,三克多的这种枣用12颗。(2023年3月1日李老师讲授)​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