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大柴胡汤合白虎汤加味治疗燥痹验案一则
2025
08-06

大柴胡汤合白虎汤加味治疗燥痹验案一则

患者阿某,男,71岁,维吾尔族,因“多关节疼痛1年余,加重伴肿胀2天”于2024年12月16日来英吉沙县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患者自述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关节疼痛,疼痛呈锐痛,间断性发作,晨起及季节气候变化时症状加重。2024年2月曾在我科以“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住院治疗,经针灸、理疗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后病情反复发作,病情加重时在家口服止痛药(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详)或者热敷,可稍缓解。近2天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多关节疼痛伴肿胀,双手不能自主伸直,畏寒怕冷,偶有关节僵硬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刻下:全身大关节疼痛明显,多关节疼痛伴肿胀明显,右侧肘腕关节疼痛为甚,右侧肘关节伴红肿热痛,踝关节肿胀及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明显,周身关节主动、被动活动时疼痛,末梢血运、感觉及活动未查及明显异常。偶有咳嗽,口干,神志清,精神差,纳呆,寐差,小便色黄,大便不畅,乏力,恶心、呕吐。舌淡红苔薄腻,脉弦滑数。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47×109L,红细胞沉降率测定42.00mm/h,C-反应蛋白:172.34mg/L,血清尿酸494.00umoL/L。

西医诊断: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中医诊断:燥痹(燥热痹阻证)。

治则:破结除邪,活血止痛,清泻里热。

方用大柴胡汤合白虎汤加味:柴胡30g,大黄6g,枳壳15g,黄芩9g,姜半夏9g,赤芍30g,大枣9g,桑白皮30g,生石膏60g,知母12g,山药15g,炙甘草6g,丹参30g,桃仁12g,杏仁9g。取3剂,日1剂,加生姜3片水煎,分早午晚3次服用。

12月19日二诊。患者诉多关节疼痛明显缓解,肘关节红肿明显改善,踝关节肿胀及第一跖趾关节疼痛较前缓解,无发热、乏力等症状,口干、呛咳时作,纳可,寐可,小便正常,大便溏。舌淡红,苔薄腻,脉弦滑略数。中医辨病辨证为:燥痹(气阴亏虚证)。除邪务尽,给予清营汤透热养阴,清解余邪为法。

处方:水牛角30g,生地黄30g,金银花9g,连翘9g,玄参18g,丹参30g,麦冬12g,淡竹叶6g,黄连6g,补骨脂12g,骨碎补15g,吴茱萸3g。取5剂,日1剂,水煎,分早午饭后服用。

按 首诊柴胡重用可破瘀结、除邪气、逐寒热,柴胡配生姜,仿小柴胡汤和解表里,以行表解之功。石膏其味辛、性微寒,可除烦止渴,擅清肺胃之热,既坠热下趋,亦透热外出,防寒顾胃,横通结郁,消散热结。石膏、知母合用,苦寒直折,与大黄攻下导滞同用,引热下行。桑白皮与黄芩合用增强石膏、知母清泻肺热之功。枳壳功能破气消积、利膈宽中、通利大小便,善治上中焦之气滞。丹参活血通络、化瘀通脉、行气止痛,专入血分,善通血脉祛瘀止痛,内至脏腑而化瘀滞,外利关节而通脉络。桃仁逐瘀活血、润燥滑肠。赤芍苦能泄散,微寒能清,专入肝经,清凉散瘀。上三者合用可奏活血祛瘀止痛之效。杏仁与桃仁配伍,苦降润泄,兼辛宣疏散,可降气宣肺、润肠通便,重在腑以通为用。山药与甘草、生姜、大枣益气生津、健脾和胃。如此宣痹清热、活血止痛,急去热结血瘀。

复诊以水牛角清解脏腑之郁热,生地黄凉血滋阴,麦冬清热养阴生津,玄参滋阴降火解毒,三药共用以清热养阴。金银花、连翘、淡竹叶清解余邪。黄连、吴茱萸合用泻火疏肝、清热和胃。丹参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骨碎补补肾强骨、续伤止痛、活血通脉,补骨脂补肾壮阳、补脾健胃,二者同用活血止痛、接骨续筋。复诊清解余热,滋养营阴,除邪务尽。

该案患者为老年人,形体偏瘦,脏腑功能下降,精血亏虚,又常年居于西北地域,病机与燥证密切相关。燥易伤阴,损伤人体阴液,津液血脉干涩,气血痹阻,导致机体孔窍失于濡养干枯,燥热瘀闭于肢体骨节筋脉产生燥痹。发病时节处于2024年甲辰年终之气太阴湿土加临太阳寒水之际,气温较低,寒湿痹阻,风寒湿邪乘袭流注肢体筋脉,郁而化热,加之燥邪与风邪来复,燥易伤津,风行开泄,津伤液耗,气随津失,周身失于敷布润泽,痹证乃成。临床治疗需关注地域因素,寒热并用,温润相兼。首诊时患者病情急重,燥热瘀结,运用重剂泻热通腑,亦不忘润燥滑肠,给予三剂,中病即止,复诊除邪务尽,亦不忘滋阴增液、顾护脾胃。因患者年迈津亏,居于燥邪之地,故当以滋阴润燥、益气健脾、培土生金为出发点缓缓求功,嘱患者注意生活作息调养,培元固本,并渐次调理,以利早日康复。临床辨证论治牢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言“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时必顺之,阴阳可期。(茹立良 王晓斌 阿尔祖古丽·毛拉 合妮古丽·麦麦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人民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