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ary:壮医药线点灸是以苎麻线进行点灸的一种疗法,具有广泛的适应症,且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本文通过整理、分析近几年壮医药线点灸有关文献,对其临床应用的病症进行了分类及总结,以期为壮医药线点灸未来的研究提供建议和参考。Keys:壮医药线点灸;临床进展壮医药线点灸是人类目前为止唯一的一套完整的内病外治体系,是采用一根提前用36种药物按一定比例特制的药水浸泡的苎麻线,通过“走火路”、“轻灸法”、“重灸法”等多种手法灼灸在体表的穴位或其他特定部位。药线点灸作为灯草灸与针刺的结合,将人体作为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来进行治疗与养生,并能在人体内五脏六腑与各个器官之间,密切准确地定位到某个反应点,以此进行调理以此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药线点灸的适用范围广泛,因其有“简、便、廉、验、捷”的临床特点而运用于各科临床中。笔者依据《医学主题词表》(MeSH)2018版来确定病名、疾病系统名,现将近几年壮医药线点灸最新临床进展情况综述如下,并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1]。1临床研究“毒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2]。结合“百病之始,生于皮毛”,在大量检索相关论文数据时,笔者发现皮肤病在采用药线点灸法治疗效果研究中占比颇重。首当其冲为带状疱疹,陈凤等[3]使用药线灸联合刺络拔罐及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单纯采用刺络拔罐及电针治疗(即取穴进行电针,于疱疹密集、红肿疼痛处进行叩刺并拔罐)对比,结果显示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p<)显著优势。自贡市中医医院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应用药线点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症,观查即时疗效,并与单纯血液透析治疗做对比,结果发现治疗组血清中PTH、P、β2-M***平明显下降,且治疗组减轻患者皮肤瘙瘁优于对照组[4]。石岩教授[5]归结湿疹病因为正气不足,复感外邪,运用药线灸辩证取穴对临床各型湿疹均有确切疗效,从血液循环、组织营养、皮肤新陈代谢三方面起效,同时调节疏通体内三道两路,从而达到通畅气血、增强正气、痊愈疾病的目的。小儿湿疹是临床常见的婴幼儿时期皮肤科疾病,秦生发[6]选取32例临床最为多见的类型:脾虚湿蕴型小儿湿疹,联合了药线点灸与三字经流派小儿推拿,遵循了“肿在梅”壮医药线点灸法的选穴特点,%,疗效显著。陈春梅[7]选取了110例神经性皮炎患者,进行了壮医药线点灸与临床常用的西药盐酸西替利嗪口服加涂抹皮炎宁酊的疗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药线点灸在有效率和复发率上更胜一筹,也不存在西药长期使用易产生药物依赖性、见效慢的问题。郑谅教授[8]治疗黄褐斑以通调气血、兼理脏腑为宗,局部调节与整体调理相结合,强调面部皮损区点灸同时结合脐环针,临床表明此法可在1~2月内有明显疗效且复发率低。郝巍琳等[9]选取30例Ⅲ期褥疮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均进行伤口换药,治疗组增加壮医药线点灸,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更优。[10]经过对SD大鼠进行糖尿病性胃轻瘫(DGP)造模,四组相对应措施干预15天后检测相关生理指标,实验表明了壮医药线点灸有效促进效胃肠排空并阐述了壮医药线点灸改善糖尿病性胃轻瘫(DGP)症状的过程和机制。脓毒性休克是ICU常见危重病,早期出现的急性胃肠道损伤极大地影响着患者的预后,高天野等[11]在临床中进行了80例对比试验研究,在常规的使用甲氧***普***、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之外,治疗组联合药线点灸,最终结果表明药线点灸能改善脓毒性休克急性胃肠损伤患者胃肠道功能,减少胃肠道新发并发症,缩短ICU住院时间,减低死亡率。[12]选取大鼠为实验动物,观察药线灸法对多发梗死性痴呆模型(MID)大鼠海马M受体及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含量的影响,并讨论二者的相关性,他们认为药线灸法可通过控制ACh-M受体-CREB信息信号通路,进而使VD认知功能得到改善。李闯[13]观察针刺联合药线点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30例,对照组用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观察组用针刺结合药线点灸治疗,发现针刺配合药线点灸疗效更好。宋宁等[14]对比治疗了50例偏头痛患者,分别给予了口服布洛芬和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刺脐环穴,发现壮医线灸结合针刺脐环穴对偏头痛发作的即时镇痛效果更好。郭雅雯等[15]研究针刺结合药线灸治疗紧张性头痛患者96例,发现针刺结合药线灸有着明显疗效,且优于常规针刺与西药黛力新。潘康健等[16]通过电针刺法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并结合肌电生物反馈仪对脑卒中偏瘫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电针刺法联合壮医药线点灸的特色疗法可以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值得广泛推广。[17]将60例腰肌劳损大学生分为三组,试验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结合中医手法治疗,有效率高达95%,相较于药线点灸与中医手法单独治疗的两个实验组疗效明显提高。蒙继勇等[18]对44例类风湿关节炎进行了一个月的常规治疗,并与常规治疗联合药线点灸比对,结果显示常规治疗联合药线点灸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有效改善了症状与体征。朱占房[19]认为药线点灸可协助、增强针刺对纤维肌痛综合征(FMS)的治疗效果,经实验验证了该治疗方法经济、简便易行,对于治疗和控制FMS具有良好的效果。[20]通过一例腰痹的患者介绍了壮医药线点灸针对痹症的取穴原则与具体操作手法,遵循“痿肌痛沿麻络央”取穴,肯定了壮医药线点灸法在痹症治疗中的表现。张丽秀等[21]采用壮医药线点灸合手法按摩治疗乳痈郁滞期患者30例,选用的穴位为龙路、火路,每日灸1次,3天为1个疗程,获得较好疗效。[22]选取120例乳腺增生症并为气滞血瘀型患者,使用药线点灸、温针灸联合乳癖汤进行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借鉴推广。应德美等[23]观察针灸联合药线点灸治疗产后急性单纯性乳腺炎患者58例,发现针灸联合药线点灸疗法较常规治疗能更好缓解乳腺疼痛和乳腺硬度,提高了治疗有效性。眭婕[24]将140例肾精亏虚型卵泡不成熟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口服调经促排卵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药线点灸涌泉穴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在调节患者激素水平,提高卵泡成熟率方面表现更优。[25]用药线点灸结合电针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30例,并将单纯电针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临床上常用的西医治疗方法效果不理想又无法根除,随之而来副作用、高昂的费用。张检业等[26]采用壮医药线点灸联合中药内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将本治疗方法与西医糖皮质激素对比,中药方剂与壮医药线点灸双管齐下,兼治标本,最终研究结果显示,%%(P<),他们认为运用壮医药线点灸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气虚血瘀型肺间质纤维化效果显著,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的新方法。,传统针灸疗法却在儿童接受程度上不理想,王娇娇等[27]通过46例小儿遗尿症对比研究,得出药线点灸疗效较佳可有效促进症状减退,同时克服了儿童对毫针的恐惧心理。[28]观察刺血结合药线点灸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尿液代谢组学影响,结果显示刺血结合药线点灸疗法可以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步态及关节肿胀度。[29]在60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治疗研究中对比了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颈部淋巴结个数、复发率,他们认为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得到了相较于常规治疗方法更显著的疗效,同时复发率低的优势让壮医药线点灸在临床中更具备竞争优势。[30]探讨壮医药线灸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用药线灸,患侧上肢选取手阳明经循行所过的位于肩、肘、腕的经筋结点,下肢选取足阳明经,足少阳,足厥阴,足少阴经循行所过的位于股外侧、膝外侧、外踝的经筋结点;对照组采用针刺,结果显示观察组无论是Ashworth评分还是NIHSS评分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2小结综上可知,相较于常规西药治疗,壮医药线点灸占据了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见效快、复发率低等优势;而在同属于传统疗法领域,壮医药线点灸法又克服了针灸的毫针恐惧心理,具备一定意义上更广的受众。大众对于医疗的需求与要求大力推动了从医者的研究,诸多联合治疗的临床实验均验证了药线点灸对治疗的进展大有裨益,同时越来越多医者进行尝试验证,为药线点灸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通路,不难看出壮医药线点灸目前在皮肤科领域已经获得了关注,在带状疱疹、湿疹、黄褐斑等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否壮医药线点灸的功力仅止步于此呢?笔者认为并非如此,在完备的壮医基础理论的支撑下,药线点灸或有更长的路要走,突破地域局限化、打破认知小众化、推动研究多元化。Reference李陈玲,尚昱志,[J].广西中医药,2019,42(03):66-68.张赛赛,邓享强,黄心熳,[J].广西中医药,2017,40(01):46-47.陈凤,罗梦,蔡晓军,[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11):1934-1936+1950.[J].四川中医,2018,36(4):180-182.沈子涵,杨宇峰,[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04):699-701.[J].广西中医药,2021,44(3):3.陈春梅(2019).”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包头医学院学报35(7):114,118.全亚林,[J].吉林中医药,2019,39(11):1513-1516.郝巍琳,[J].大医生,2019(4).张勇,李蓓蕾,梁修朗,、CCK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9,48(9):1457-1461.高天野,刘杰,[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8):3.罗本华,曾启峰,吴小玲,李玉秋,王燕.“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对MID大鼠海马M受体、CREB含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07):1473-1477.[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1):94-95.宋宁,曾振东,牙语薷,韦智,曾微微,雷健茨,[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03):639-640.郭雅雯,梁薇,曾启峰,吴小玲,[J].西部中医药,2021,34(01):114-117.潘康健,李春明,[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41(12):72-74.徐涛,黄金连,黄锦龙,[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1,27(2):3.蒙继勇,肖敬,蒋耀平,[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8):3864-3866.[J].西南国防医药,2018,28(05):482-484.[J].医师在线,2019,9(2):44.张丽秀,彭锦芳,农秀明,[J].大众科技,2018,20(7):78-80.谭娟,惠彩霞,白雪峰,,药线点灸联合乳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症气滞血瘀型的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血脂水平的影响[J].河北中医,2021,43(4):5.应德美,李婷,何舟,杨太敏,[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06):1073-1075.[J].新中医,2019,51(11):220-222.卢晶晶,彭子壮,[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11):2415-2418.张俭业,李巧云,雷唤启,[J].健康之友,2019(13):179.王娇娇,[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1,27(10):31-32.陈日兰,何彦霖,江海燕,刘泓毅,韦秋娜,罗国馨,彭元霞,[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02):234-240.张云,方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5):219-220,240.[D].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作者姓名:徐韵婷,10月20日,女,本科,四川宜宾市,专业方向:康复治疗学。 -全文完-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38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