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气血亏虚,吃归脾丸、八珍丸都没用!中医:百次补脾不如一次补心
2025
04-26

气血亏虚,吃归脾丸、八珍丸都没用!中医:百次补脾不如一次补心

从中医角度来看,气血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转。气能推动血液运行,血能濡养脏腑组织,气血充足,人才会精神饱满、面色红润、身体健康。

一旦气血亏虚,身体就像失去了动力的机器,各种问题接踵而至。除了易疲劳、面色苍白,还可能出现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脚冰凉、月经量少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气血亏虚的状况,很多人会选择服用常见的补气血中成药,比如归脾丸、八珍丸等。归脾丸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之功,常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等;八珍丸则气血双补,对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等气血两虚症状有一定疗效。但是有些人按疗程服用了这两种药,却发现效果并不理想,这是为什么?

归脾丸、八珍丸为何失效?

中医理论中,脾被视为气血生化之源 ,《黄帝内经》有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形象地指出脾胃就像人体的粮仓,负责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并将其转化为气血,为全身提供营养支持。一旦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就会受到阻碍,从而导致气血亏虚。

归脾丸正是基于这一理论,通过党参、炒白术、炙黄芪等多味药材,发挥益气健脾的作用,以促进气血的生成,同时搭配养血安神之品,改善心脾两虚导致的各种症状;八珍丸则融合了补气的四君子汤和补血的四物汤,从气与血两个方面入手,直接补充人体所需的气血,达到气血双补的目的。

但是很多人在服用这两种药物后效果不佳,往往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心阳。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但它的正常运作离不开心阳的蒸腾作用。心在五行中属火,心阳就如同自然界中的太阳,有着温煦、推动的作用。脾对食物的运化,需要心阳的温煦,才能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

若心阳亏虚,脾就像在寒冷的环境中工作,即使自身功能正常,也难以高效地完成气血生化的任务。比如,生活中有些人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的状态,容易损耗心阳,导致心阳不足。这种情况下,单纯服用归脾丸、八珍丸补脾,却不解决心阳的问题,气血生化仍然无法顺利进行,自然难以达到理想的补气血效果,这也就是很多人吃了归脾丸、八珍丸却不见效的原因所在。

如何补心?中医:常用一汤剂,或能补心气,助心阳

心,被视为“君主之官”,主宰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其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主血脉和藏神。心主血脉,意味着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让血液能够流注全身,为各脏腑组织送去营养与滋润,心、脉、血共同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心则是这个系统的核心驱动力。

心藏神,是说心主宰着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情志变化,在气血生成过程中,心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推动血液运行,还能温煦脾土,为脾的运化功能提供动力支持,使脾能够更好地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

当出现心阳不足时,畏寒怕冷是常见症状之一,心阳无法充分温煦身体,就会让人比常人更怕冷,即使在温暖的环境中,手脚也总是冰凉;心慌失眠也较为典型,心阳不足,心脏搏动无力,就容易引发心慌心悸,同时心神失养,导致失眠多梦、睡眠质量差。

补心对于改善气血亏虚至关重要,有没有什么有效的补心方法?中医经典方剂炙甘草汤便是补心的良方。炙甘草汤,又称复脉汤,出自《伤寒论》,原方由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组成。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归脾、肺、心、肾经,能补心气,助心阳,让心脏搏动更有力,推动气血运行,还能补脾益肺,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从源头上为气血生成提供支持;桂枝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可温通心脉,助心阳,散寒邪,让心脉畅通无阻,气血得以顺利运行 ,正如《本草汇言》所说:“桂枝,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

阿胶滋阴补血,可补充人体阴血,使血脉充盈,与其他药材配伍,能有效改善气血亏虚的状况;生地黄滋阴养血,用量较大,可滋养心阴,补充血液,为气血生成提供物质基础;炙甘草则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让整个方剂的药效发挥得更加协调。

生姜和大枣能温中健脾,促进脾胃运化,为气血生化创造良好条件,同时生姜还能助桂枝温通心阳。多味药材相互配合,共奏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从补心入手,解决气血亏虚的问题。

气血亏虚并非小事,在调理气血亏虚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盯着补脾这一条路径,补心同样至关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补心的作用更为关键。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