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腕、踝、膈、脐四关可治五脏之疾 膏肓俞⽳、⽆所不治 五脏有疾也,
2025
02-01

腕、踝、膈、脐四关可治五脏之疾 膏肓俞⽳、⽆所不治 五脏有疾也,

腕、踝、膈、脐四关可治五脏之疾。
膏肓俞⽳、⽆所不治。
五脏有疾也,应出⼗⼆原,⽽原各的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知五脏之害矣。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
太渊⼆;阳中之太阳,⼼也,其原出于⼤陵,⼤陵⼆;阴中之少阳,肝也,其原出于太冲,太冲⼆;阴中之⾄阴,脾也,其原出于太⽩,太⽩⼆;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肓之原名⽈脖泱,脖央⼀。凡此⼗⼆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也。
即:病在⼼针⼤陵(⼼包代君受邪),病在肺针太渊,病在脾针太⽩,病在肝针太冲,病在肾针太溪。肓之原脖央是在脐下1.5⼨的⽓海⽳。此外,我们前⾯已经提过五脏在肚脐周围都有对应点,所以也可以针这些对应点以分别治疗五脏之疾。
阴有阳疾者,取之下陵三⾥,即六腑有病取⾜三⾥。⾜三⾥是胃的下合⽳,治疗胃腑病好理解,为什么能治疗六腑的病呢?《灵枢》说:治疗⼤肠⼩肠病:肠中不便,取三⾥,盛泻之,虚补之。邪在⼤肠,刺育之原、巨虚上廉、三⾥。⽓
在胃肠者,取之⾜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邪在胆,逆在胃,胃⽓逆则呕苦,取三⾥以下胃⽓逆……。
治膀胱三焦病,⼩腹痛肿,不得⼩便,取之太阳⼤络,视其络脉与厥阴⼩络结⽽⾎者,肿上及胃脘,取三⾥,肚腹三⾥留。
合治内腑 针灸治疗急性阑尾炎效果良好,常⽤的⽳位有天枢、上巨虚、阿是、曲池等。⾜三⾥是胃的下合⽳,曲池是⼤
肠的下合⽳,⼩肠合于巨虚下廉,三焦合⼊于委阳,膀胱合于委中,胆合⼊于阳陵泉,合治内腑所以针之。
关于合⽳和下合⽳的治疗六腑病的区别,⼀是普通列车每站要停,⽐较慢,⼀是直达专列,⼀站不停快。
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输 灵枢中说:内阴阳、外也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为阴,⽪肤
为阳。故⽈病在阴者之阴者,刺阴之荥输。”所以阴之阴是指内为阴,是指五脏为阴。也就是说病在五脏者,可取阴经
的荥⽳和输⽳。阳经和阴经的荥输⽳主治特性有异,阳经的荥输⽳主要治疗外经病,阴经的荥输⽳则主要治疗内脏病。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