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听百家言—汇集名家伤寒论条文注解】第14条 桂枝加葛根汤
2024
05-28

【听百家言—汇集名家伤寒论条文注解】第14条 桂枝加葛根汤

原创 郑老叟整理 大龄岐黄学童 2024-01-23 09:57 广东

[14]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几几者,伸颈之貌也。动则伸颈,摇身而行。项背强者,动则如之。项背几几者,当无汗,反汗出恶风者,中风表虚也,与桂枝汤以和表,加麻黄葛根以祛风,且麻黄主表实,后葛根汤证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药味正与此方同。其无汗者,当用麻黄,今自汗出,恐不加麻黄,但加葛根也。

卢之颐《仲景伤寒论疏钞金錍》:桂枝、麻黄、葛根三药,区分功力,何以别之?曰:悉属象形。桂枝象人经脉,经脉凝涩者流行之,仍使如环之无端也。麻黄象人毛孔,毛孔闭塞者开通之,仍使开合之无间也。葛根象人理腠,理腠遏闭者分解之,仍使皮肤藏府,交合乎理文,三焦气血,通会于元真也。曰:桂枝之解肌,解肌层之经脉,葛根之解肌,解肌层之理腠,一属贯注,一属敷布之有别欤。曰:然则葛根之与麻黄,互为关键者矣。曰:理腠系毛孔之关机,毛孔系理腠之橐钥,决之开则开,决之合则合。理有一息遏密,则窍有一息之闭拒,窍有一息之闭拒,则理有一息之遏密。欲析其机,必先经脉始,经脉贯注,斯理腠敷布,斯毛孔开合,否则开者折其开,合者折其合,互为关键者以此。

柯琴《伤寒论注》:足太阳脉自络脑而还出下项,挟背脊。此从风池而入,不上干于脑,而下行于背,故头不痛而项背强也。

几几,项背牵动之象,动中见有强意。凡风伤卫分,则皮毛闭,故无汗;风伤营分,则血动摇,故汗自出。不可以本症之无汗为伤寒,他条之自汗出为中风也。桂枝大青龙症,恶风兼恶寒者,是中冬月之阴风。此恶风不恶寒者,是感三时鼓动之阳风。风胜而无寒,故君葛根之甘凉,减桂枝之辛热,大变麻、桂二汤温散之法。《内经》云“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头项;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又“秋气者,病在肩背。”则知颈项强,不属冬月之寒风。《易》以“艮”为山,又以“艮”为背。山主静,人以背应之。故元首四肢俱主动,而背独主静。葛根禀气轻清,而赋体浓重。此不惟取其轻以去实,复取其重以镇动也。此又培土宁风之法。

尤怡《伤寒贯珠集》:【与第31条并论】二条本是痉证,而有表虚表实之分。表实者无汗,表虚者汗反自出,即所谓刚痉柔痉也。然痉,筋病也,亦风病也。故虽有刚柔之异,而其项背强几几、恶风,则一也。几几、项强连背,不能展顾之貌。桂枝加葛根汤,如太阳桂枝汤例;葛根汤,如太阳麻黄汤例。而并加葛根者,以项背几几,筋骨肌肉并痹而不用,故加葛根以疏肌肉之邪,且并须桂、芍、姜、枣,以通营卫之气。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虽然病在太阳之肌腠,桂枝汤为切当,若太阳经输之病,专用桂枝汤原方,恐未能丝丝入扣。《内经》云:邪入于输,腰脊乃强。盖太阳之经输在背。太阳病。项背不舒而强如短羽之鸟,欲飞而不能飞,其状几几,是邪入太阳之经输也。

夫邪之中人,始于皮毛,次及肌络,次及经输。今者邪入经输,则经输实而皮毛虚,故反汗出而恶风,视桂枝证同而不同者,非得葛根入土最深,其藤延蔓似络,领桂枝直入肌络之内,而还出于肌肤之外者,不能捷效。必以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此一节言太阳经输之证,亦承上节推广桂枝汤之用而不泥其方。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此承上文头痛而及于项背,以见太阳循经自上而下之义也。几几者,乃短羽鸟之伸颈鼓翼、飞翔不能之状。太阳经脉循于脊背之间,今风邪涉于分部,而经气不舒,故项背强而几几然也。循经下入,是当无汗,反汗出者,分部受邪而肌腠不密也,肌腠虚故恶风。用桂枝汤以解太阳肌中之邪,加葛根宣通经脉之气而治太阳经脉之邪。

张璐《伤寒缵论》:仲景以所显证全似太阳,其间略兼项背几几为阳明之候,未至两经各半,故不用合病二字。然虽不名合病,其实乃合病之初证也。

高学山《伤寒尚论辨似》:项与太阳头项强痛之项不同,盖太阳之言项,在后发际,此言结喉旁,人迎是也。几几,禽鸟伸颈之状,以阳明之经隧从头维,历项前人迎等穴而下行,今太阳之邪传之,则人迎躁盛而项不可俯,故强也。背亦强而恶风者,太阳未罢之候,言本太阳病,今未罢,而又见阳明经病。有汗者,即从解太阳之桂枝汤内加葛根,无汗者,即从解太阳之桂枝汤内加麻黄葛根,则太阳解,而阳明初受之经邪亦释矣。

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桂枝加葛根汤,治邪从太阳来,才及阳明,即于方中加葛根,先于其所往,以伐阳明之邪。因太阳未罢,故仍用桂枝汤以截其后,但于桂枝芍药各减一两,既不使葛根留滞太阳,又可使桂枝芍药并入阳明,以监其发汗太过。其宣阳益阴之功,可谓周到者矣。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邪凑太阳,则项背强,加阳明则颈亦病,故曰几几也。反,转也。言太阳未罢,汗转出不已,而恶风犹在也。以太阳尚在,故用桂枝为主方,以初有阳明,故加葛根为引用。

盖葛根者,走阳明之经者也,然则桂枝加葛根之所以爲汤,其太阳阳明差多差少之兼解欤?旧本以葛根汤方为增补,谬甚,今依经文桂枝加例补注。太阳一经,分荣分卫,桂枝麻黄所以同主一经;阳明、少阳,经络藏府耳,葛根、柴胡,所以各专一经矣。

吴谦《医宗金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实邪也。今反汗出恶风者,虚邪也,宜桂枝加葛根汤,解太阳之风,发阳明之汗也。已上论痉,皆外感风、寒、湿而为病也。若太阳病发汗太多,津液大亡,表气不固,邪风乘虚而入,因成痉者,乃内虚之所致也,不可以柔痉、刚痉例之,宜以桂枝加附子汤,以固表祛风为主治。由此推之,凡病出汗过多,新产亡血过多,而变生此证者,皆类此也。

喻嘉言《尚论篇》:几几,项背拘强之状。按:后症葛根汤,乃桂枝汤中加麻黄、葛根也。其症无汗,故以麻黄发之;此症有汗,故去麻黄,而曰桂枝加葛根汤也。若有麻黄,则亦葛根汤矣。

钱潢《伤寒溯源集》:旧注云:几几,伸颈之貌,动则伸颈摇身而行。项背强者,动则如之,此成氏之说也。夫项背已强缩而不得伸,又安能伸颈摇身而行乎?几几,按字义本属象形,言鸟之短羽者,飞则几几然,所以形容病人之颈项俱病,俯首不能自如之貌。盖因太阳之经,自头而行于背,故项强。阳明之经自面而行于身之前,故颈病。《灵枢·脉经篇》云: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挟脊抵腰中。足阳明之脉,旁约太阳,循颐后,出大迎,循夹车,过客主人,循发际,其支者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以二经并皆受邪,故颈项皆病,所以不得引伸而几几然也。此条与阳明伤寒之几几无汗恶风者,互相对待,彼以太阳寒邪初人阳明,其无汗恶风之太阳表证仍在,故以有麻黄之葛根汤主之。此以太阳风邪初入阳明,其汗出恶风之太阳表证仍在故以桂枝加葛根汤主之。盖无汗恶风及汗出恶风,皆太阳中风伤寒之见证,惟几几为颈病,故属阳明。以太阳证多,阳明证少,故仍谓之太阳病,而各以伤寒之麻黄,中风之桂枝为主治,而加入葛根以解阳明初入之邪也。夫阳明本多汗太阳中风亦自汗出,此以太阳中风传人阳明,本当汗出而谓之反者,非阳明中风,不应汗出而曰反也。盖因阳明伤寒条下,有几几无汗恶风,故此日反汗出也。

按太阳阳明几几证二条,其治反汗出恶风,既名之曰桂枝加葛根矣。无汗恶风者,乃伤寒初入阳明,故仍用麻黄汤之汗泄,而加入葛根,以解阳明初人之经邪。本当名之日麻黄加葛根汤,两方并峙,则风寒各异,自无交互舛错之病矣。不意但名之曰葛根汤,其名义稍觉模糊,致后之昧于理者,搅乱错杂,以桂枝汤中之芍药,误入有麻黄之葛根汤中。芍药乃敛阴收汗之药,岂宜用之于无汗恶风之伤寒。至以葛根汤中之麻黄,误入桂枝加葛根汤中,岂反汗出者之所宜。况太阳中风本自汗出,阳明又多自汗,宁可更用麻黄又发其汗乎?忍不止于津液枯竭,而有亡阳之祸矣。前注皆失于觉察,相沿传习,其害有不可胜言者,故特拈出以辨千载之误。

张锡驹《伤寒论直解》:此病太阳之经输也,太阳之经输在背,《经》云:“邪入于输,腰脊乃强”,项背强者,邪入于输而经气不舒也。几几者,短羽之鸟,欲飞不能之状,形容强急之形欲伸而不能伸,有如几几然也······宜桂枝以解肌,加葛根以宣通经络之气。干葛之根,入土极深,其藤延蔓似络,故能同桂枝直入肌络之内而外达于肤表也。

王肯堂《伤寒准绳》:按《诗·幽风》狼跋云:“赤舄几几。”注云:几几,绚貌,绚谓拘着舄屦头,为行戒,状如刀衣鼻,在屦头,言拘者,取自拘持,使低目不妄顾视,按此可以想见项背拘强之状。若作鸟羽释,则几当音殊,而于拘强之义反不切矣。

陈伯坛《读过伤寒论》:书太阳循背行,人身之背面,即太阳之正面也。正面上有外面表面,发于阳则外证现外面,发于阴则表证现表面。其外面表面不与人身相背者,太阳不反张,则不触不背矣。乃无反张之形,而有反张之势,是正面如反面。形容之曰项背强几几,若反翼之鸟者然。其反且背也,非太阳故为拗状也。项背似有葛藤在,手太阴肺为牵引,而后皮毛强为之合也。假令阖而不开,则外证作表证论矣,无汗而已。否则上开下不开,下焉不能翻为上。阴不升亦无汗,或下开上不开,上焉不能翻为下,阳不降亦无汗也。本证则上开下亦开,独项背为中梗。手足太阳尽有反动力,翻无汗为有汗,故曰反汗出,岂徒谓其不当如是反如是哉。谓太阳与项背,本不相反而适相反也。胡不曰反恶风耶?风邪非袭入太阳署之底也。特恶其俨与项背争强弱,复牵引太阳之面,转令太阳无强力以反入,亦无强力以反出。反而不折,故不曰如柔痉状也,当以桂枝汤为禁剂,恐其收易而放难。惟有仿系铃解铃之法,太阳方翻作太阴方,则禁剂变为神剂矣。

此变通桂枝汤之头一法。存桂枝之名,而所加者葛,不易方之易方。如桂枝之法,而仅去者粥,不易法之易法。葛之义,针对项背之葛藤。根之义,拨正阴阳之互根也。手太阴之根,互足太阳者也,能行使麻黄发表证之汗,发之自能收。足太阴之根,互手太阳者也,能行使桂枝解外证之汗,系之而后解也。若手太阴越俎与外证相持,则左矣。以其没收桂枝证入毛脉之中,虽有桂枝汤而不适用。太阳得其反,实太阴失其正也。葛根入土最深,得土味最厚,本草称其起阴气。味起阴气三字,正教人物识葛根的真诠。盖起地气以为云,自尔引天气以为雨。一味药能上下其阴阳,已非寻常所可及。尤异在右旋者根,而左旋者纹。更莫名其转圜之妙,即谓手足太阴,首以葛根为更始可也。凡用葛根,皆本此义。特变桂枝之阖力为开力,则本节为滥觞耳。

陆渊雷《伤寒论今释》:仲景之法,有一证用一药。太阳病汗出恶风,桂枝汤证也。而有项背强几几之证,故于桂枝汤中加葛根以治之。项背何故强?因肌肉神经拘急故也。肌肉神经何故拘急?因津液不达,失于濡养故也。肌肉神经遍于全身,津液不达而失养,何故独见于项背一部?因项背之神经本自稀少,平时津液达于项背者本自不多故也。“反开出恶风”之“反”字,当无深意本条云: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葛根汤条云 (中篇三十二条):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似项背强者多无汗,故于“汗出”上著“反”字。盖汗亦津液,津液不外达之病,不当汗出也。然本论及《金匮》“痉湿喝篇”之刚痉条皆云: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则知“反”字随文便,非义例所存。或云:“反”系“而”字之。

此方不当有麻黄,林说是也。太阳病汗出者,麻黄在所当成无已本及《金匮玉函经》并无麻黄,为是。方中既去麻禁,黄,则服法中,“七”当作“六味”,“先”下当去“麻黄”二字,“二升”下当去“去上沫”三字。仲景用麻黄、葛根,皆先煮,煮麻黄有沫,煮葛根则无沫。又芍药二两,“可发汗篇”作三两。桂枝二两,《玉函》及《仲景全书》亦作三两。水一斗,《玉函》作九升。并是。项背之肌肉神经强急,由于津液不达。津液即营养液也,其来源在消化器官,葛根能摄取消化器官之营养液而外输于肌肉,故能治项背强急。《本草经》言葛根能起阴气即输送津液之谓。张洁古谓葛根升阳生津,李东垣谓葛根之气轻浮,鼓舞胃气上行,生津液,皆体验有得之言。葛根与桂枝,皆能发表解肌,惟桂性温,葛性凉。病之性质,太阳属寒,阳明属热,热者宜凉,寒者宜温,故太阳解肌用桂枝,阳明解肌用葛根。东垣以葛根为阳明经药,说尚可通。洁古谓太阳初病,不可便服葛根,反引邪气人阳明,为引贼破家,则拘迂之论矣。桂枝加葛根汤及葛根汤,皆治项背强,仲景皆言太阳病,是知葛根为项强之特效药。太阳病兼见项背强,则于太阳方中加葛根以治之,正如呕者加半夏,恶寒者加附子,何引贼破家之有?注家有以项背强为太阳阳明合病者,袭张、李之误也。

曹颖甫《伤寒发微》:太阳经脉,出脑下项,夹脊抵腰中。寒邪随经下陷,则项背强几几(鸟之短羽貌,犹诗所谓不能奋飞也)。邪阻太阳经隧,至于拘紧不解,坐卧行起无不牵掣,一似寒邪伤于表分,经脉被束而不舒。然果系寒郁于表,即不当见汗出恶风之中风证,今乃反见汗出恶风,则其为桂枝证无疑。但病邪既陷太阳经输,固当加葛根以提而出之。其不用葛根汤者,有汗则皮毛本开,不必再用麻黄也。

张锡纯《张锡纯论伤寒》:伤寒之传经,自太阳而阳明,然二经之病恒互相连带,不能划然分为两界也。是以太阳之病有兼阳明者,此乃太阳入阳明之渐也,桂枝加葛根汤所主之病是也。

太阳主皮毛,阳明主肌肉,人身之筋络于肌肉之中,为其热在肌肉,筋被热铄,有拘挛之意,有似短羽之鸟,伸颈难于飞举之状,故以风者状之也。至葛根,性善醒酒(葛花尤良,古有葛花解醒汤)其凉而能散可知。且其能鼓胃中津液上潮,以止消渴,若用以治阳明之病,是借阳明府中之气化,以逐阳明在经之邪也,是以其奏效自易也。

苏世屏《伤寒论原文真义》:太阳之经输,循背脊,上头项,经输实则反张,虚则偻俯,此自然之理也。今太阳病,有发于本阴,其机为阖,不言伤寒而为伤寒者,邪入经输,经输实则外无发热,而项背强几几。有欲反张之状,应当无汗,宜用葛根汤。今邪由本阴之阖,转侵标阳之开,邪不能解,而反汗出恶风者,宜桂枝加葛根汤,以阖其开清其经热,主之。

本方用桂枝汤,以阖标阳之开,加葛根以解其经热。葛根甘辛性平,为多年生草,茎细蔓延,故能善入经输。本经称起阴气,所谓起阴气者乃起本阴之水气,上走经输,经输得其濡润,则宽舒滑利,自不为挛急强直矣。不须啜粥者,盖欲药气深入经输,不欲以粥之热力,催促其汗,致药气遽越于外也。

陈逊斋《伤寒论改正并注》:“反”字,是“及”字之。太阳之脉,由头下项,经背脊,邪在太阳,故有项背强直之证。项背强,及汗出恶风,皆太阳中风证,故用桂枝汤为主。加葛根者,生津液,润筋络,使项背柔软,而不强直也。几,读殊,几几即短羽之鸟欲飞不能,而频伸其颈之状也。仲景引此二字,正以形容项背强直,不能屈伸耳。

朱壶山《伤寒论通注》:太阳之经输在背。《内经》曰:邪入于输,腰脊乃强今太阳中风,邪在肌肉,又由肌肉入经输,项背当然不舒展而强,几几然如初羽之鸟,短弱不能经风,欲飞而复作难飞之状。而反汗出者,邪在肌肉,皮毛早虚,是邪在肌肉时汗出,邪由肌肉人经输时亦汗出,非一入经输,而肌肉即无邪也。汗出皮毛虚,当然恶风,故主桂枝加葛根汤。葛根之藤最长,其根人土最深,吸引地下黄泉之水气,上达于藤,如太阳经引膀胱寒水中之阳气,上达经脉也。故加葛根,引桂“枝汤入太阳经输以驱邪。若邪在皮肤无汗,应用麻黄汤。邪由皮肤人经输亦无汗,应用葛根汤。与由肌肉入经者不同。

或日:葛根为阳明药,富于淀粉,消化后变为六碳糖,由血液供给于肌肉,足以利身体之工作。此论果得,何必限于项背强?似通身肌肉,皆可滋养。然耶?夫肌肉神经遍于全身,津液不达则失养,故肌肉神经拘急。而何以只发于项背间?以项背神经稀少,平时津液达于项背亦稀少。津液即荣养液其源在消化器官,葛根能摄取消化器官津液,外输肌肉,故治项背强急。《本草》言葛根起阴气,即是输送荣养液,此可以补中说之不明。

包识生《伤寒论讲义》:因风邪人经经脉伤邪,则强硬故项背强几几然,项背强几几,为葛根汤之本症。按葛根汤本无汗也,今项背强几几而汗出,故曰反汗出也。此言太阳病风邪中人轻症之治法也。夫太阳病邪已深,入肌肉则必化燥,然表虚者阳浮阴弱,虽有发热汗出与阳明潮热、漐漐汗出不同,故不能化燥也,即与桂枝一方治表虚、葛根一味清肌表足矣。

刘绍武《刘绍武讲评伤寒杂病论》:

正误:成本和《金玉函经》本方皆无黄,注家多认为本方当无麻黄。从此说,参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本条当去麻黄。

归类:据“反出汗恶风”故知非太阳病,是太阳中风兼表热。项背强几几是表热证的主症,葛根辛凉解表,以治表热之项背强几几,桂枝汤治太阳中风之汗出恶风。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几几(shu shu),象形字,成无已注曰“伸颈状”,即小鸟翅膀尚未发育成熟,学习飞行的时候,探头伸颈的样子。由于项背部的肌肉拘紧痉挛,重者角弓反张而为痉病,轻者则几几然而造成脖子左右回转不利。太阳病发生项背强几几的情况,在后文也有一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本条与其相对,变无汗恶风为汗出恶风,故曰“反汗出恶风”,同是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有汗用桂枝加葛根汤,无汗用葛根汤,提示将这两条文意与方剂做一鉴别。

太阳病,汗出恶风,为桂枝汤证,若头项强痛,桂枝汤可以奏效。但是项背强几几,拘急的感觉已经延伸到背部,则非桂枝汤所能治疗,故加一味葛根。《神农本草经》言葛根“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是一味清凉性的解肌药,而尤具治疗项背拘急特能。本方中麻黄,当去之,加入麻黄则为葛根汤方。葛根汤中芍药、桂枝用量均减,而此方为桂枝汤加味,药物应是桂枝汤原方加入四两葛根即是,故芍药、桂枝的用量应仍为三两。本方煎服法同桂枝汤,但药后不必啜稀粥。临床应用要点在于符合一切桂枝汤证又有项背强几几的症状。

陈慎吾《伤寒论讲义》:第1条之头项强痛因气血充盈,本条之项背强因水热充盈。太阳病,汗出恶风,桂枝汤证也,加之项背强几几,即于桂枝汤中加葛根以治之。李东垣谓葛根能鼓舞胃气上行,谓其有发散性也。《本草经》曰葛根能输送津液,是言葛根有缓和作用也。谓项背强,多无汗,今汗出,故云反。又,葛根多治无汗证,今汗出而用葛根,故云反也。盖汗出是全身,项背强是局部,以本方施治,一面止汗,一面散水,固并行不悖也。

倪海厦《人纪-伤寒论》:项背强几几,脖子绷得很紧,绷得很紧表示此处的代谢循环系统不是很正常。平常感冒进来的时候,桂枝汤就可以了,管里面是热的,离开血就变成冷的,肌肉里面有一定的水,表水有时候没办法排出去,就会陷在肌肉里面,等于不正常的水在肌肉,就会硬绑绑的,感觉背后到项部冰冷冷的,这时候靠葛根把水提升上来,然后靠桂枝把水排出去变成汗,这样子肌肉中的水就能正常代谢出去,于是项背强几几就解除掉了。

葛根这药可以升水,这水除了把肌肉的水提升到表面上发汗发掉以外,最重要的是葛根可以从肠胃里面一路通出来,还有喉咙很干燥的时候,葛根也可以生津,让下面的津液往上走上到喉部来。[本草]写葛根可以通痹、发痈,通痹、肌肉麻痹没有感觉,用葛根;发痈痘可能是长肿瘤在里面,可能只是发炎在里面很深的地方,不在皮肤表面上,葛根可以把它推出来,所以葛根很好用。葛根可以升水,把水升到头面上来,所以面部中风、口歪眼斜、肌肤麻木不仁,处方里面一定加葛根,葛根可以通痹,让肌肤活络起来,把肌肉抒解开来,所以葛根功能是往上升,在头、面、颈、脖子的部份。葛根有升引水气,解散凝滞之力,故葛根有通痹、解毒、排脓、破血诸功。不需要喝稀饭,因为葛根发阳的力量很强,所以就不用稀饭来加强发汗。桂枝和芍药等量葛根要加重,所以如果桂枝三钱,葛根就要用四钱,如果桂枝五钱。葛根用六钱。如果葛根用的比较轻,葛根就无法发到背部,就被桂枝药带到四肢上去了。临床上,小孩子的感冒,常常都见到桂枝加葛根汤证,因为小孩子很皮、很好动,流汗很多的情况下吹到风,因为津液流失很多,所以也需要用到葛根。还有一种情形,体力劳动工作的人冬天劳动的时候,汗出的同时伤于寒,到了来年夏至以前,发为温病.可能用到桂枝加葛根汤或是葛根汤。临床上,看到扁桃腺发炎,针灸用少商、商阳放血,扁桃腺点刺放血;配合列缺、照海。汤药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汤,加上连翘、银花、浮萍、蝉蜕,这里的葛根用到四钱就好。

吕英《伤寒一元解》:

1. 太阳病表证汗出恶风非桂枝汤莫属。

2. 在太阳风寒表虚证病机基础上,出现了太阳经关要之处项背的经气不利、津液不足失于濡养,即“项背强几几”,此时已有太阳向阳明热化的趋势,故用桂枝汤加葛根四两并先煮。笔者临床体会此方无麻黄,桂枝芍药用量与桂枝汤相同。

3. “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病机已向阳明界面发展,项背处局部属实证,但其源头为太阳肌中邪气,故微汗法同桂枝证,对治重点转为上输津液、滋润经脉、祛风解肌、缓解拘急,不须借谷气之力而啜粥。

刘渡舟《伤寒论诠解》:本条论述太阳中风,经输不利的证治。几几,本为短羽之鸟伸颈欲飞而不能起的样子,在此形容病人项背拘急,俯仰不能自如。或指病人项背拘急,似水凫游水,其颈直伸不动的一种姿态。项背强几几,较太阳病头项强痛证的病位范围为大,从头项延及项背。此证多因寒邪侵犯太阳经脉,寒主凝滞收引,使气血为之不畅,筋脉肌肉拘急而致,但必有无汗、恶寒等证并见。而今反见汗出、恶风,知在经之邪非寒而为风,风邪在经,经输不利,津液不能上濡,所以项背拘急,俯仰不能自如,治以桂枝加葛根汤。本方用桂枝汤解肌祛风,滋阴和阳,加葛根作用有三:一则升阳发表,解肌祛风,助桂枝汤以解表;二则舒筋通络,解经脉气血之凝滞;三则凡经脉拘急,多有津液不滋的因素,葛根甘寒生津,起阴气,鼓舞阳明津液布达,滋津润燥,以缓解经脉之拘挛。现市售愈风宁心片,即为葛根制剂,对高血压患者兼有项背强硬酸楚不适感的,效果很好,可能就是这个道理。

曾治一女病人,患颞颌关节炎,口不能开,饮食困难。他证尚有口渴、心烦、脉来弦长等。考虑病位为阳明胃经所过(足阳明经脉环口而至承浆),遂用石膏30克、葛根18克,并略加他药。服用三剂后,其口即可张开,连服六剂则痊愈。正是取葛根通经络、升津液之意。本方原书中有麻黄,宋林亿校正此书时认为,加麻黄为误,当去之。

陈亦人《伤寒论译释》: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证,大多是无汗恶风,这是因为太阳经脉循行在脊背之间,风寒外束,太阳经脉阻滞,经气不利的缘故。应当无汗恶风,却见汗出恶风,故用一“反”字以资区别。汗出恶风是太阳中风证的主证,故用桂枝汤,太阳经脉不利,故加葛根以宣通经脉之气,而治太阳经脉之邪。

张注采隐庵之说,不为葛根是阳明经药的传统说法所拘,堪称卓见,并推论葛根的作用,亦有参考价值。王氏对几几的解释,依据《诗经》“赤舄几几”,不同意成氏《明理论》“短羽之鸟,不能飞腾,动则先伸引其头”的说法。其实成氏之喻也是为了说明项背强之状,两说都是譬喻,要在领会精神,可以并存。

李克绍《伤寒论讲义》:太阳的经输在,邪入经输,阻碍津液的输布,使筋脉失于濡养,因而项背强急。桂枝汤虽能解肌腠之邪,但不能升发阴津舒畅经输,故于桂枝汤中加葛根,以起阴气,升津液。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主症和病机:项背强几几,太阳病本身有头项强痛,今不但项强,而且连及背部,出现拘紧不柔和俯仰不能自如。其病机应是风寒客于经脉,经气不畅气血不利,以致在经脉循行的部位上出现了肌肉筋脉拘急痉挛。反汗出恶风为本证辨证关键,一般来说,经脉拘挛的证候,多以寒伤经脉为多见,这是因为寒主收引的缘故。而寒邪伤人,当见无汗。本证却见“汗出”,所以用一“反字。由汗出恶风,可以知道本证属风邪在经,经气不利。所以治以桂枝加葛根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兼以升津液,舒经脉。

桂枝汤在这里起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作用。葛根在本方中的功用有三:是升阳发表,助桂枝汤发表解肌。这就增强了桂枝汤的发汗力量,因此服用这张方子的时候,就不用再啜热稀粥来助药力了。二是疏通经脉,祛除经脉中的邪气。葛根是藤本植物葛的根部,大多数藤本植物都有疏通经脉的作用,因此葛根也具有很好的疏通经脉的效果。三是升津液,起阴气,鼓舞阳明津液的布达,滋津润燥,以缓解经脉的拘急痉挛。因为凡是经脉拘挛的证候都存在着津液不能滋润的因素,因此在治疗这类病证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不能损耗津液,而滋津润燥之法也必当应用。宋本《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方中有麻黄三两,而林亿在方后按中提出“恐是桂枝中但加葛根耳”,据《金玉函经》所载本方无麻黄另从病机及方药作用分析,均以林亿之按为是。本方经适当加减化裁后用于治疗病毒性项肌痉挛、落枕、颈椎病颈肩肌肉紧张综合征等,皆有较好的效果。此外对于颈部疾病所导致的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神经症、高血压等也具有较好的疗效。

姜建国《伤寒论讲稿》:本条论述太阳中风证兼项背强几几的证治。足太阳的经脉循行于项背部,风寒外束太阳的经脉,经气不太通利,津液失于分布,肌肉筋脉也就失去了濡养,所以出现项背部肌肉板硬拘急不舒服的感觉。“反”字很值得玩味,意思是说项背强几几这个症状一般不会与汗出恶风同时并见。为什么呢?因为像这种经气不利的情况多见于伤寒证,寒性凝敛收引最容易导致经脉气血流行的障碍。在汗出恶风的太阳中风证中见到项背强几几,显然属于反常现象,所以仲师强调一个“反”字。既然是太阳中风证兼见项背强几几,自然当用桂枝汤解肌祛风,再加葛根升津舒筋。

本方由桂枝汤加葛根而组成,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葛根味甘性平,升津液而舒筋脉,是治疗项背强急的专用药物。需要强调的是,方中的芍药养血通络,甘草甘缓挛急,对项背强几几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因葛根有鼓舞胃气上行和升达津液的作用,所以不再需要啜粥以助胃培汗源。

[疑难解析]

麻黄一一尊重历史的问题:宋本《伤寒论》,本方有麻黄三两,按照常理推断应该属于传抄的错误。关于这个问题,林亿在校勘中指出“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并于治疗太阳伤寒证兼项背强几几的葛根汤作了对比说明,结论是正确的。何况另一个版本《玉函经》中的桂枝加葛根汤方并无麻黄。宋本《伤寒论》中有一些说不通的地方,有的显然属于古代传抄过程当中出现的错误,这是可以理解的。假如《伤寒论》传世近两千年却一点文字毛病也没有,反而倒是不正常了。所以我们研读《伤寒论》时首先要尊重历史,这也是阅读中医经典著作必须具备的治学态度。应该向林亿校勘《伤寒论》所持有的原则和态度学习,对费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我们的质疑和意见,但是绝不要随意地更改原文,这就是治伤寒学的唯物史观。

肖相如《伤寒论讲义》:关于原文,宋版中有麻黄三两,根据《玉函经》应无麻黄,因汗出恶风不可用麻黄,且原文第31条的葛根汤与本方只有麻黄一味之差,故林亿等也认为应去麻黄。若无麻黄,则方后注“不须啜粥”也应以啜粥为是。关于原文中桂枝和芍药的剂量按明代赵开美复刻本为桂枝二两、芍药二两,但据原文分析,此方名桂枝加葛根汤应该是桂枝汤原方再加葛根,那么,桂枝和芍药的量就应该为三两,这一点从桂枝汤其他兼证的加减中也可看出。

项强是太阳病的基本表现之一,本条明文提出项背强几几,可见其表现明显而突出。项背乃太阳经脉所过之处,寒邪外束,太阳经气不舒,津液敷布不利,经脉失于濡养,则项背拘急,仰俯不能自如。太阳病见项背强几几,多为无汗,如原文第31条的葛根汤证。但本证表现为汗出,所以张仲景特别用一“反”字提请注意,“反汗出恶风”提示这是太阳病中风证,不可误认为是太阳伤寒证。寒邪侵袭肌表,卫强营弱,故见汗出恶风;太阳经输不利,津液不升,经脉失养,故见项背强几几。治疗当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兼升津舒经。仲景用桂枝汤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加葛根以升津舒经。关于葛根,《神农本草经》记载:“葛根,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张洁古说:“葛根升阳升津。”可见,葛根的重要作用是“升津液”,津液得升,经脉得养,故可缓解项背强几几的症状。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