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扁鹊镜经》解读17-通天(1)
2024
06-12

《扁鹊镜经》解读17-通天(1)

通天(1)

原文:

齐襄公问于扁鹊:九气迭移,皆通天地奈何?

扁鹊曰:天气出入于人者,日月星云躁静也。地气资生于人者,居处寒暑化物也。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血之府;五味入口,藏于谷之府。气和而生,脉气流经。味有所资,血气以流。胃肠受盛,化物变气。皆各注其海焉。其化者,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也。随运归从,久而增气。归所同和,物化之常矣。

天之五气,风热湿火燥寒,气化之章也。地之五味,酸苦甘淡辛咸,气化之物也。人之五志,喜怒悲思恐驚,气化之紀也。气之五化,专胜兼並通和,气化之度也。

化者生之始,变者化之終。气化之变易,六十首之势也。气化之志物,音律候舍之机也。皆藏象六节,五化以生焉。黃帝谓曰:自然之物,易用之数,逆顺之常也。自然之物者,六节之气也,二开二方除二开三方,乃知化生之势也。易用之数者,六节之象也,三开三方除三开二方,乃知节会之所也。

 味化者,酸苦,酸甘,酸淡,酸辛,酸咸,苦甘,苦淡,苦辛,苦咸,甘淡,甘辛,甘咸,辛淡,辛咸,咸淡也。左右分位三十气立,阴阳十五也。气皆五化,交变之紀也。味皆五化,物皆参差也。

五志之化,喜怒化端,喜悲化柔,喜思化悅,喜恐化敛,喜惊化扬,怒悲化急,怒思化躁,怒恐化暴,怒惊化乱,悲思化哀,悲恐化馁,悲惊化散,思恐化怨,思惊化郁,恐惊化畏。五志五味和,则精气盈。胜者伤气,兼者伤精,太过者变易,不及者並。《神农大要》曰:无代化,无违時,必养必和,待其來复,和而不争,往复之作也。

精气並于心者喜,並于肺者悲,並于肝者忧,並于胆者怒,並于脑者惊,並于脾者愁,並于胃者思,並于肾者恐,並于胞者恚,並于三焦者笑,並于膀胱者忘,並于小肠者虚,业于大肠者躁。蘸和气味而服之,補精益气也。气增日久,变化倚伏。善喜者,病在心,心伤则善惊。四時五脏病,皆随气味之过矣。


直译:

       齐襄公问扁鹊:九气迭移出来的各种组合,是怎样与天地相通的?

       扁鹊说:天气影响人的,是日月星云的运动变化。地气影响人的,是生活环境的寒热所化生出来的物质。天予人的是五气,地予人的是五味。五气从鼻而入,藏于血之府;五味从口而入,藏于谷之府。所吸五气合和而生脉气,推动经络得以运行。所吸五味都有滋养的相应人体部位,这是通过血气流行而达成。而胃肠则接受各类食物,然后转化为气。以上三类均各注入相应的海。化生的顺序是,味化归为形,形化归为气,气化归为精,而精则产生为化生的动力。就这样循环返复,时间久了,气就增多了。两两合和化生,产生更细微的物质,是物质生化的规律。

天之五气,风热湿火燥寒,是气化的能量。地之五味,酸苦甘淡辛咸,是气化的物体。人的五志,喜怒悲思恐驚,是气化最终的结果。气之五化,专胜兼並通和,是气化的量度。

化是生长的开始,变是化的结果。气化的变易状况,是六十首中所展现出来的形态。气化中的五志五味,也是通过音律候舍可以反映出来。以上都是以藏象六节模型作为分析基础,专胜兼並通和而生生化化,也都是可以通过这个模型来呈现。黄帝告诉我们说:自然之物,易用之数,这两者是反映逆顺的常数。自然之物,就是指六节之气,二开二次方除二开三次方,可知化生之形态。易用之数,就是指六节之象,三开三次方除三开二次方,可知节会交通的位置。

五味的化生组合如下:酸苦,酸甘,酸淡,酸辛,酸咸,苦甘,苦淡,苦辛,苦咸,甘淡,甘辛,甘咸,辛淡,辛咸,咸淡。按左右区分就代表了三十种气立状态,阴阳各有十五。气都有五化,专胜兼並通和,这是节会交通之处气化变易的规则。同样的,五味的化生也是有五化,两两组合之间均通过五化而化生。

五志的化生组合如下:喜怒化端,喜悲化柔,喜思化悅,喜恐化敛,喜惊化扬,怒悲化急,怒思化躁,怒恐化暴,怒惊化乱,悲思化哀,悲恐化馁,悲惊化散,思恐化怨,思惊化郁,恐惊化畏。五志五味都能合和,则精气就会充盈。如果有偏胜者就会伤气,有偏弱者就会伤精,太过的就会产生变易,有不及的就会被兼并。《神农大要》说:不要贸然替代人体自然的气化进程,不要违背一年四季的节气盛衰,要慢慢养,不要有偏胜,不要过与不及,安然等待气血循环返复,和而不争,是气血正常循环返复的基础。

心中缺少精气的人会容易产生喜的情绪,肺中缺少的就会易悲,肝中缺少的易忧,胆中缺少的易怒,脑中缺少的易惊,脾中缺少的易愁,胃中缺少的易思,肾中缺少的易恐,胞中缺少的易恼,三焦中缺少的易笑,膀胱中缺少的易忘,小肠中缺少的易虚,大肠中缺少的易躁。调和服用相应的气味,就可以做到补精益气。这样的补气时间久了,变化就会慢慢产生。容易产生喜的情绪之人,病在心。心如果伤了,就会易惊。四时五藏的病,都是因为气味偏差而产生。


解读:

       九气迭移,就是《八舍》中八舍九气“谦归藏生动长育止壴”的迭移式排列组合。指的就是人体内部的各个部位。

       所以,齐襄王问的是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人体吸入肺的五气、吃进肚子里的五味,会逐步化生为更精细的物质,最后是精气,以供应人体各类组织器官,这个过程如果有偏差,某些物质过多或过少,与四时节气不和,都会产生疾病,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而过程的正常与偏差,在脉象上都会体现,在音律候舍上体现出来。藏象六节模型就是分析音律候舍的基础模型。

       这一问一答大体上讲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里面有几个问题点:

1、左右分位三十气立,阴阳十五也:这个具体的含义是什么?

2、六节之气、六节之象:这两个数字如何应用?也就是藏象六节模型如何应用分析?

3、心伤则善惊:这点很类似五行的生克。在前面十音(2)的分析中,我们曾经看到宫音的后5气与商音及其前4气是一样的,在琴弦上都是同一个位置。其他的音也是如此(如下图)。其意义可能与此相关。大家先大概看看,后面的相关章节还会用到该结论。

       这三个问题点,可以说也是后面分析的一些线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先研究。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