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扁鹊镜经》解读18-通天(2)
2024
06-12

《扁鹊镜经》解读18-通天(2)

通天(2)

原文:

齐襄公问于扁鹊:精化藏气,气化藏精可得闻乎?

扁鹊曰:太虚之中,地之居也,大气举之,日月运之,气交差移,生化之宇。虛者,列应天之精气也。地者,载生成之形类也。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其于人者,地气通于胞而藏于精。胞者,精之府也。地气者,载精气之化也。精者,真气,身之本也。真气者,清禀谷三气行于身,以养五脏气。诸气之精,皆通所藏(注:此藏为藏象六节之藏,也就是人体之内舍)焉。《神农上经》曰:风气通于肝而生,藏生气交,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和调诸节也。雷气通于心而动,藏动气交,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和利诸脉也。谷气通于脾而长,藏长气交,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解利分肉也。天气通于肺而归,藏归气交,脏真高于肺,肺朝百气,吸清呼浊,以行荣卫阴阳也。雨气通于肾而育,藏育气交,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髓不生则骨不滿矣。川气通于脑而止,藏止气交,脏真达于脑,脑藏志意之气,通调六经也。海气通于胃而壴,藏壴气交,脏真滋于胃,胃藏水谷之气,生会荣卫焉。真气通于三焦而谦,谦藏气交,脏真荣于三焦,蕃育五脏六腑之精,以约气化之道矣。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精气津血焉。经络者,真气由行往來之道也。川者,六经溪谷节会出入也。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故藏者,化其精气,以养脏真也,乃渗灌节会,司于候舍之机焉。


直译:

齐襄公问扁鹊:精化藏气,气化藏精的学问可以教给我吗?

扁鹊说:太虚的中央,是地的所在地,大气把地托起,日月环绕运行,各类气在进行着各种交会化和,这就是生化的宇宙。所谓虚,就是虚里有与天相应的精气。所谓地,就是承载着所化生出来的有形之物。精由气而化生,形由味而化生,气化的动力来自于精,气则来自于形的化生。对于人来说,地气与胞相通而藏有精,胞,是精之所在地。地气,是承载着精气的化生。精,是真气,人体的根本。真气,是清气、禀、谷气三者化生而循环于身,滋养五脏六腑。各脏腑的精气,均与脏腑相通。《神农上经》说:

风气通过肝而在藏生处形成气交,气交之处名为藏生,气交形成的真气散发在肝脏,肝藏的是筋膜之气,起到和调全身各个关节的作用。

雷气通过心而在藏动处形成气交,气交之处名为藏动,气交形成的真气通于心脏,推动形成血脉之气,起到和利全身各血脉的作用。

谷气通过脾而在藏长处形成气交,气交之处名为藏长,气交形成的真气濡于脾脏,推动形成肌肉之气,起到解利全身分肉的作用。

天气通过肺而在藏归处形成气交,气交之处名为藏归,气交形成的真气高升入肺,汇合全身各气,吸入清气,呼出浊气,起到推动荣卫气在阴阳表里处循行的作用。

雨气通过肾而在藏育处形成气交,气交之处名为藏育,气交形成的真气下降入肾,推动形成骨髓之气,髓不生则骨不滿。

川气通过脑而在藏止处形成气交,气交之处名为藏止,气交形成的真气到达于脑,推动形成志意之气,起到通调六经的作用。

海气通过胃而在藏壴处形成气交,气交之处名为藏壴,气交形成的真气滋于胃,推动形成水谷之气,起到生发荣卫之气的作用。

真气通过三焦而在藏谦处形成气交,气交之处名为藏谦,气交形成的真气荣于三焦,蕃育五脏六腑之精气,起到的是形成气化通道的作用。

五脏六腑的精气津血,均通过经隧出入。经络,是真气在全身各处循行的通路。川,身体凹陷的地方,则是六经的称为溪谷节会的各个集散地。隧,是五脏六腑的大络。所以,藏,就是化生精气,形成各脏腑内部真气的地方,精气灌溉全身各个节会之集散地,这个藏是音律候舍的核心要素。


解读:

       理解这篇内容,首要的是理解“精化藏气,气化藏精”是什么意思。

       风气通于肝而生,藏生气交,脏真散于肝,– 这个就是气化藏精。

       肝藏筋膜之气,和調诸节也,– 这个就是精化藏气。

       精食气,气归精,精来自于气。肝的真气,也就是肝的精气,来自于风气在藏生处的气化,这就叫“气化藏精”。

       化生精,精归化,气化的动力来自于精气。肝之真气进一步气化形成肝藏的筋膜之气,这就叫“精化藏气”。

       所以,齐襄公问的是负责全身各功能的脏腑之气是如何而来,又是如何而去的。

       第一段起篇关于太虚的说法,其实就是古人的地球中心论。空中之气交合化生,形成各类有形之物化于地上,从而滋养万物。这是自然界的生化路径,比喻为人的话,就形成了《神农上经》所说的内容。其中,肝心脾肺肾脑胃三焦就是人的地。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