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冠心病患者,“低压”不要低于这一标准!血压低,3大原因得注意
2025
08-11

冠心病患者,“低压”不要低于这一标准!血压低,3大原因得注意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一个七十来岁的老爷子,冠心病多年,平时吃得清淡、走路也挺勤快,按理说身体还行。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可最近突然晕了一次,脸色煞白,站都站不稳,家人一量血压,吓一跳:收缩压110还算正常,可舒张压(“低压”)居然只有53!结果送去医院,医生第一句话就是:“这血压太低了,心脏可能受不了。”

有人会疑惑,不是说血压越低越好吗?尤其是年纪大了,血压降下来不正是养生的表现?可你不知道的是,对于冠心病患者,“低压”太低,反而可能是“压”死心脏的那根稻草。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耍嘴皮子吓人,而是有实打实的依据。

冠心病患者的“低压”,不能低于60毫米汞柱,这是不少权威指南中明确提出的标准。可惜太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根本没把“低压”当回事。

只盯着收缩压(高压),忽视了舒张压(低压)这个更“沉默”的指标。要知道,心脏的供血,靠的就是这个“低压”阶段。压得太低,心肌缺血,一旦供不上血,心梗、心衰,说来就来。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我们总以为,血压不高就没事,其实对冠心病的人来说,“压”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要刚刚好。尤其是“低压”低于60以下,危险信号已经拉响,不是省油,是熄火。

从西医角度来说,舒张压是心脏休息时的血管压力。这个阶段,心脏自己要“偷偷”给自己供血,靠的就是冠状动脉的灌注,如果“低压”太低,血液就灌不进去,心脏反而更容易出事。

而中医其实也早有类似的说法,讲“血不养心”、“虚不守阳”,意思就是血压太低,阳气不固,心气亏虚,容易晕眩、心悸、乏力,甚至猝倒。

现实中,很多人一听说自己血压低了,还乐呵呵地以为是“长寿体质”。可研究数据显示,在冠心病患者当中,低压低于60的人,发生心绞痛、心衰甚至死亡的风险,比低压在70左右的,要高出将近一倍。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尤其是那些合并糖尿病、高龄、肾功能减退的人,低压一低,心脏就容易“供不上电”,说白了,就是“心慌、气短、走不动路”。

那么,为什么“低压”会低到这么危险的程度呢?不是说吃清淡、降压药控制得好是件好事吗?可任何事情,一旦过了头,就容易走向反面。血压也是这样,压得太狠,就是“过犹不及”。

第一种原因,往往是用药过猛。很多人图个安心,一口气吃三种降压药,结果高压压下来了,低压也被顺带“拉下水”。

尤其是老年人,血管弹性本来就差,用药剂量稍微重了点,舒张压就容易掉到60以下。有些人甚至会掉到50多,这时候不晕才怪。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第二种原因,是身体太虚。中医讲“气虚则血不行”,意思就是你身体虚了,血压自然上不去。

特别是一些老年人,食欲差、睡眠差、动得少,身体本来就“气若游丝”,这个时候血压低,并不是好事,而是“元气不足”的信号。低压低,说明“气不推血”,而心脏就像个抽水泵,没人推它,它自己也累得慌。

第三种,就是血管太硬。你别以为血压低就说明血管好,恰恰相反,很多血压低的人,血管早就“老化”了。血管弹性差、顺应性差,血液流不过去,低压就下来了。

尤其是那种动脉硬化严重的老年人,表面看血压不高,其实血管像铁管子一样,血根本冲不进去,心脏反而更吃力。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血压低不是“清心寡欲”的表现,而可能是“心力交瘁”的前兆。尤其是舒张压长期低于60的冠心病人,早上起床容易头晕,走路容易冒虚汗,晚上睡觉心慌气短,都是“低压”在作怪。

中医称之为“心阳不足”、“血脉不畅”,这时候可不是靠吃点补药就能解决的,而是要从根子上调整生活方式。

那“低压”到底要控制在多少才合适呢?最稳妥的范围,是65到80之间。这个区间内,心脏供血比较稳定,冠状动脉灌注也能保证。

低于60,就容易出现供血不足;高于90,又可能加重心脏负担。所以,不管是医生还是家属,给冠心病人量血压时,别光盯着高压,低压才是“隐身杀手”。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在社区门诊里,常见一些老人坚持每天量血压,结果只看高压,一看到“110”、“120”,就心花怒放,低压看都不看。

还有人问:“医生,低压50多是不是我身体好啊?”这时候只能摇头叹气。如果你是个冠心病人,低压低于60,真的不能当作“福气”来看。

生活中怎么避免低压过低呢?这事儿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第一,降压药的使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压得准”、“稳得住”。

第二,饮食上别太过于清淡,适当补充一些优质蛋白和天然盐分,是维持血压的关键。人老了,不能一味“吃素吃淡”,身体撑不住,血压自然就上不去了。

第三,适当锻炼,增强心肺功能。走路是好,但是也不能天天坐着不动,血不动,压就低,心就累。

还有一点很关键,别迷信“低压低是长寿”这种说法。医生不是神仙,不能靠一句“你血压好低啊”就断定你身体棒。尤其是冠心病人,一旦低压低于60,不是祝福,而是警报。如果你还在用那种“低压低是清静”的思维来看待血压,早晚得被现实打脸。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从中医角度看,血压低多与“气虚”、“阳虚”有关。尤其是那些脸色白、手脚凉、容易疲劳的人,低压低往往是体内阳气不足,血脉运行乏力。

平时可以多吃点温补的食材,比如山药、红枣、桂圆一类,帮助“扶正固本”。但别忘了,中医讲的“调”,不是短期“补”,而是长期“养”。养气、养血、养心,三者缺一不可。

真正的健康,不是血压低,而是血压稳。不高不低、张弛有度,才是身体最舒服的状态。

就像一条河流,不是水浅才安全,而是水流平缓,才不会冲垮堤坝。血压太低,对普通人可能是“体质偏虚”,但对冠心病人来说,就是“心脏吃不消”。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所以啊,别再盯着高压不放了,低压才是真正的“细水长流”。一旦它断了流,心脏就像没油的马达,怎么跑都吃力。

低压不能低于60,是保命线,不是参考线。别等晕过去那一刻,才后悔没早早关注它。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