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易道 ☯
中国方
说明:本文为课后个人笔记,仅作理解辅助,并非标准答案。请灵活掌握。
心中有方,指引方向
大家知道了经脉气血五行循环的运行规律【李定 | 经脉气血的五行循环周期】,还可以做一件事情,把「六经」放到【中国方】模型里面去。
六经
帝曰:願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也。岐伯曰: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沖,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太陽根起於至陰,結於命門,名曰陰中之陽。中身而上,名曰廣明,廣明之下,名曰太陰,太陰之前,名曰陽明,陽明根起於厲兌,名曰陰中之陽。厥陰之表,名曰少陽,少陽根起於竅陰,名曰陰中之少陽。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陽。
帝曰:願聞三陰。岐伯曰:外者為陽,內者為陰,然則中為陰,其沖在下,名曰太陰,太陰根起於隱白,名曰陰中之陰。太陰之後,名曰少陰,少陰根起於湧泉,名曰陰中之少陰。少陰之前,名曰厥陰,厥陰根起於大敦,陰之絕陽,名曰陰之絕陰。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沈,名曰一陰。
——《黃帝內經 · 素問 · 陰陽離合論》
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少血多氣,陽明常多氣多血,少陰常少血多氣,厥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氣少血,此天之常數。足太陽與少陰為表裏,少陽與厥陰為表裏,陽明與太陰為表裏,是為足陰陽也。
手太陽與少陰為表裏,少陽與心主為表裏,陽明與太陰為表裏,是為手之陰陽也。今知手足陰陽所苦,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後瀉有余,補不足。
……
刺陽明出血氣,刺太陽,出血惡氣,刺少陽,出氣惡血,刺太陰,出氣惡血,刺少陰,出氣惡血,刺厥陰,出血惡氣也。
——《黃帝內經 · 素問 · 血氣形誌篇》
怎么把「六经」放到模型中?你脑子里永远有一个「方」,干什么就都有「方」向——我们先把「方」向搞清楚。
第一组四条经络
→ 手太阴肺经(3~5点);
→ 手阳明大肠经(5~7点);
→ 足阳明胃经(7~9点);
→ 足太阴脾经(9~11点);
气血经脉五行循环的第一组四条经络,3~5点走肺经;5~7点走大肠经;7~9点走胃经;9~11点走脾经。
第一组四条经络,如果要讲风水,这叫「西四卦」【李定 | 风水轮流转的三阶幻方】。
如果在手上定位的话,就是大拇指和小拇指。五行循环的路线是阴阳阳阴,两个阴的包住两个阳的。
阴包阳是什么意思?肺跟脾都叫太阴经;肺经是手太阴,脾经是足太阴。是两条太阴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包住了两条阳明经——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
在手上走的经络叫做手三阳,手三阴;在足上走的,叫做足三阳,足三阴。经络要分手足,还要分阴阳。
第一组经络运行的规律是,从手太阴肺经,到手阳明大肠经,到足阳明胃经,到足太阴脾经。你会发现,两条太阴经包住了两条阳明经。手→手→足→足,这是它们内在的规律。
这样一来,你可以很容易把「十二经络」分成三组来记忆。
第二组四条经络
第一组四条经络完成之后,第二组四条经络,是火跟水的关系。火跟水的关系在「方」里面放两个,为什么放两个?
大家知道,现在有两个金(兑卦、乾卦),有两个土(坤卦、艮卦),但是水(坎卦)跟火(离卦)各一个。
→ 手少阴心经(11~13点);
→ 手太阳小肠经(13~15点);
→ 足太阳膀胱经(15~17点);
→ 足少阴肾经(17~19点);
气血经脉五行循环的第二组四条经络,11~13点走心经;13~15点走小肠经;15~17点走膀胱经;17~19点走肾经。
所以我们在火上面还分阴阳——分成心跟小肠;然后在水上面再分阴阳,是肾跟膀胱。
心→小肠→膀胱→肾,阴阳阳阴。在第二组四条经络中,「六经」里面还是有两条少阴经——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包住了两条太阳经——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还是阴的包住阳的,手→手→足→足。
第三组四条经络
【中国方】肝胆定位说明:奇偶数分阴阳,生成数分阴阳,刚柔爻分阴阳,看具体语境需要分,此处中医是以藏腑分阴阳,莫陷入一一死对应的思路。
→ 手厥阴心包经(19~21点);
→ 手少阳三焦经(21~23点);
→ 足少阳胆经(23~1点);
→ 足厥阴肝经(1~3点);
气血经脉五行循环的第三组四条经络,19~21点走心包经;21~23点走三焦经;23~1点走胆经;1~3点走肝经。
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阴阳阳阴。在第三组四条经络中,「六经」中的两条厥阴经——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厥阴肝经,包住了两条少阳经——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还是阴的包住阳的,手→手→足→足。
六经辩证
过去讲「六经」的时候,因为没有模型,没有结构,主要靠背。如果对中医感兴趣,可以先把经脉气血五行循环的运行规律记住了【李定 | 经脉气血的五行循环周期】,接着再把「六经」放上去一起记。那么你离中医就越来越近了。整个中医的结构最后就是「六经辨证」、「八纲辨证」;甚至整个「五运六气」,所有的中医理论,我们都可以在一个结构上把它描述清楚。
●
●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015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