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本草易读》言其“入足阳明胃,手阳明、太阴、少阴诸经。降胃止呕,驱痰除湿。解伤寒之寒热,消心胸之结满,咳逆头眩之疾。”《得配本草》载:“配秫米和胃,配猪苓、牡蛎治梦遗,配白蔹治金仞入骨。入苦寒药能散火,入气分药和中气,入阴分药散郁热。佐滋阴药能开燥,佐竹茹治惊悸,佐蒌仁治邪热结胸。佐芩连,治火痰、老痰。佐姜、附治寒痰、湿痰。”以半夏为主药的系列方剂临床应用广泛,主要代表方如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小半夏汤、黄连温胆汤等。取半夏止呕、和中、化痰等功用之著,部分半夏类方用治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所致呕吐、腹泻、恶心等,以及导致血糖居高不下之失眠、眩晕等常收佳效,现枚举如下。1.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消痞散结,寒热并治,适于糖尿病脾虚胃滞,寒热错杂, 中焦痞满,见胃胀、胸脘痞闷,恶心或呕吐者本方首见于《伤寒论》,原治疗少阳证误下,损伤脾胃,少阳邪热内陷,寒热之邪结于中焦,以致脾胃升降失司,出现“但满而不痛”,“呕而肠鸣、心下痞”等症。药物仅半夏、黄连、黄芩、甘草、人参、干姜、大枣七味,但药简意深,配伍精当,方中半夏为君、配以干姜,辛温开气,化痰散结;再以黄连、黄芩,苦寒沉降,使垢浊滞气下泄,人参、甘草、大枣甘温调补,补益中气,调和脾胃,诸药相合,使寒热并调,脾胃得和,升降复常,清浊归还本位,则痞满、呕吐、下利可除。古人认为半夏泻心汤证属“痰气痞”,即气机痞塞而夹痰;联系现代糖尿病的发病特点——嗜食醇酒肥甘,易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痰浊内生,而痰浊与中焦痞塞之气相合,则更加阻塞气机,故临床多结合小陷胸汤等清化痰浊,以利于恢复中焦气机的升降,事半而功倍。病案举隅:
高某,男,48岁,2007年7月26日初诊。患者半个月前无明诱因出现消瘦、乏力等症,查血糖升高,确诊为2型糖尿病,口服格列吡嗪、格列喹酮、阿卡波糖,空腹血糖波动在25mmol/L左右。现症口干口渴,易汗出,周身乏力,食欲不振,胸闷,胃脘胀满及矢气增多,大便干结。查体:空腹血糖22.5mmol/L,舌暗,边有齿痕,苔黄,脉沉略数。辨证属脾虚胃热,痰热互结。治宜寒热平调,化痰消痞。取半夏泻心汤合小陷胸汤之义:半夏9g,黄连60g,干姜9g,黄芩60g,瓜蒌仁30g,天花粉30g,知母30g,生石膏60g,生山楂30g,生大黄6g单包。7剂水煎,每日1剂分2次口服。嘱糖尿病饮食。8月2日患者复诊。述自上次就诊后,自停三种降糖西药,控制饮食,空腹血糖14.6mmol/L,餐后2h血糖12.3mmol/L,口渴减轻明显,胃胀及矢气多症状已消除,仍觉周身乏力,食欲较差。效不更方,上方中黄连加为90g, 干姜加为12g,知母加为60g,继服。1个月后,患者诸症好转,空腹血糖已降低到6.3mmol/L,餐后2h血糖为5.6mmol/L。
2.生姜泻心汤辛开苦降,和胃散水,适于糖尿病中焦痞满,胃中水饮,胃气上逆,见呕吐,肠鸣,腹泻等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65条说:“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用量,另加生姜而成。重用生姜为君,走而不守,取其散水和胃之功;干姜守而不走,二药相合,散中有敛、守中有走,既能宣散水饮,又能温补中州;半夏辛温,更助其和胃散水消饮;合芩、连、参、草,使脾胃调和,升降复其职。
生姜泻心汤适用于以胃虚为主,水气偏重者,故凡见有心下痞、嗳气食臭、下利、腹中雷鸣、胁下疼痛、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多的患者,投以生姜泻心汤,多能收到满意效果。临证时可酌加茯苓等药,增强其利水之效;若呕吐较著,亦可加用旋覆花(一般为30g),加大降逆止呕力,同时兼俱很好的降糖作用。
验案举隅:
杨某,男,25岁。2008年5月5日来诊。患者1个月前因失眠心烦于门诊服中药30剂,症状明显改善,近半月出现肠鸣腹泻,每日行3~4次,脘腹痞闷不舒,胃中有振水声,怕凉,进食生冷或刺激性食物后腹泻加重,面色晄白,舌质暗红,苔白,脉沉弦尺弱。血压: 90/60mmHg。证属脾胃阳虚,水气内停。治当温中和胃,宜散水气。方用生姜泻心汤加减:
半夏15g,黄连15g,黄芩30g,诃子肉 15g,炙甘草15g,云苓 60g,生姜5片。
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服药20余剂后,腹泻肠鸣及胃中振水声消失,唯进食生冷或刺激性食物后偶有发作。
按:古人云:“胃阳不伤不吐,脾阳不伤不泄。” 患者为脾胃阳虚之体,脾胃既虚则运化失职,不能熟腐水谷,以致食滞水气内停,水食与气相搏,行走肠间,漉漉有声,下趋而作利,故腹中雷鸣泄泻。选用生姜泻心汤,《医宗金鉴》说:“名泻心汤者,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
3.甘草泻心汤益气和胃,补中止泻,适于糖尿病中焦虚弱,见腹泻甚,甚者日十余行,肠鸣,或呕吐等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66条说: “伤寒, 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硬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痞也,甘草泻心汤主之。”本方为半夏泻心汤加炙甘草一两而成,重用甘草,目的在于益胃补中;伍人参、大枣,补益中气,中气得旺,脾胃有主,则半夏、干姜、黄芩、黄连才能发挥其辛开苦降,升清泄浊的作用,使升降调和,阴阳通达,则痞证得除,下利自止。
甘草泻心汤适用于脾胃更虚,完谷不化,下利较著者,故多用于糖尿病日久,胃肠功能紊乱之腹泻。
若腹泻较重,可伍灶心黄土、诃子及罂粟壳等药物以增强其收涩止利的作用。
古人有“无湿不成泻,湿多成重泻”之说,且脾虚更易感受湿邪,故临床见因湿热之邪伤及脾胃,传化失常而发生泄泻者,可合用葛根芩连汤清热利湿;若偏于寒湿者,可合藿香正气散或藿朴夏苓汤。因七情所伤,肝气横逆犯脾,脾失健运,脾气不升,清气下陷出现泄泻者,可合用痛泻要方以补脾泻肝。
验案举隅:
韩某,女, 50岁。2007年12月20日初诊。患者3天前因“乏力、消瘦”到医院就诊,查空腹血糖6.2mmol/L。未服降糖西药。现症:倦怠乏力,体重减轻,胃脘痛、肠鸣腹泻反复发作,每日3~4次,无恶心呕吐,口干,面色萎黄,纳可,眠差。舌淡,苔薄,脉弦。辨证为脾胃虚弱,水湿内停,清浊相干。治宜补脾和胃,祛湿化浊。方用甘草泻心汤加减:
炙甘草30g,半夏9g,黄连15g,黄芩30g,干姜12g,红参6g (单煎兑入),云苓60g,
7剂水煎服。
2008年1月3日患者复诊,空腹血糖5.51mmol/L,餐后2h血糖5.9mmol/L,口干、乏力好转,肠鸣减轻,大便已成形,每日1次,现胃仍胀痛,食欲较差,眠差。效不更方,上方中黄连改为9g,加炒蒲黄15g、苦参9g, 继服。
1月28日三诊,患者空腹血糖5.8mmolL,食欲好转,胃痛消失,偶有胃胀,乏力,气短,自觉惊悸,于原方中加补中益气浓缩方(黄芪60g,炒白术15g,枳实30g),以善其后。
4.小半夏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和胃降逆止呕,适于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所致各类呕吐,乃治呕之祖方
小半夏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出自《金匮要略》,姜、夏均是止呕之良药,《古方选注》言:“小制之方,以脾胃二经分痰饮立治法。盖胃之支脉有饮,则胃逆为呕而不渴,主之以半夏辛温泄饮,生姜辛散行阳,独治阳明,微分表里。”呕吐不论寒热,皆可以小半夏汤为基础方之一。若兼有水停心下胃脘,胃中振水声者,加用茯苓,及小半夏加茯苓汤。
病案举隅:
傅某,女,65岁,2008年3月20日初诊。发现血糖升高13年,呕吐3个月。1995年患者因消瘦明显,查血糖升高,诊为糖尿病。初以降糖西药维持,血糖控制尚可。2007年12月外感后不愈,持续1个月余,期间出现呕吐,纳呆,周身疲乏。后呕吐频繁,约2~3日一作,常因饮食不适及情绪因素诱发及加重。现症见:呕吐频作,发作时常整日不能进食,食欲差,自觉胃动力弱,胃脘饱胀感,近2个月体重下降6kg。胃脘怕冷,肠鸣,大便干结,排便费力,4~5日1行。现用胰岛素泵治疗, 22U/日,血糖控制不理想,FBG 7~8mmol/L, PBG> 10mmol/L。舌淡,苔白略干,脉弱略沉弦。辨证为中焦虚弱,痰饮停胃,胃寒肠热,胃气上逆,治以和胃降逆化痰为主。方用小半夏汤加减:
半夏30g,生姜50g,紫苏叶梗各6g,红参15g,生大黄6g,枳实15g,炒白术30g。
2008年4月17日二诊。患者服药25剂,呕吐明显改善。自第三剂后,呕吐频次减少,程度减轻,现已2周未发作。食欲改善,食量较前增加明显(原每日1两主食,现每日可食4两)。大便仍干,呈羊粪状。近2周血糖控制较好,FBG <7.5, PBG8~10。上方加肉苁蓉45g,锁阳30g,继服1个月。
分析:年长之人,中气自亏,外感持续不愈,愈伤中气,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水津聚湿化痰。即如《金匮要略》言“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者,谓之痰饮”,故以小半夏汤化痰蠲饮,降逆止呕为主,加苏叶梗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红参补益中焦,枳实、炒白术促进胃肠蠕动,生大黄兼顾肠腑之热。故服药25剂,收效明显。
5.黄连温胆汤清化痰热,适于糖尿病因痰热内郁所致失眠、恶梦、眩晕、恶心者
本方由《千金要方》温胆汤演绎而来,具有清热化痰、解郁安神之功效。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枳壳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安神定志,黄连清泻心火,酸枣仁养心安神。因痰热郁火扰心所致失眠、恶梦纷扰、恶心等症,投以黄连温胆汤,常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病例举隅:
范某,女,35岁,2007年11月12日初诊。血糖升高2年余。现症见:失眠,人睡困难,每晚辗转至凌晨2时左右方能朦胧人睡,惧闻声响,头晕头痛,心悸, 口干口苦,舌根部发黏,下肢乏力,手凉,偶有咽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出不出。当日FBG 6.6 mmol/L。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辨证属痰火扰心,兼有痰火伤津,治以清火化痰,解郁安神为主。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30g,枳实15g,竹茹15g,云苓30g,清半夏15g,生牡蛎30g,天花粉30g, 炒枣仁30g,熟军6g,生姜3片。
2007年12月17日二诊。睡眠改善明显,入睡时间缩短,现每晚可于12点前安然入睡。口苦消失,胆怯感减轻60%左右,偶有心慌,头晕明显好转,原每日持续眩晕,如坐舟车,现仅转动头部幅度较大时出现头晕。便秘,2~3天1行,夜尿2~3次。上方加当归30g、生首乌30g、黄芩30g、夏枯草15g,去炒枣仁。
以上是半夏类方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初探,因其擅降逆清化,故半夏类方多用治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等并发症,尤其以《伤寒论》三泻心汤为代表。由于糖尿病病机本质属热,故临床应用时,多用清半夏,剂量一般为15~30g,如若用于清化,其用量至少30g。关于半夏类方之验案不胜枚举,于此不再赘述。
摘自:仝小林.糖络杂病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657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