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节内容
第七章 病位辨证
复习一下病性辨证和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
寒证:冷、白、稀、润、静(冷的特点:冬天难受夏天舒服、喜温恶凉等)
热证:热、红(黄)、稠、干、动(烦躁不安)
气虚证:无力(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动则益盛
阳虚证:气虚证-无力+动则益盛 +寒证-冷、白、稀、润、静
血虚证:淡的特点(眼睑淡、口唇淡、指甲淡)
阴虚证:热的特点(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阴虚——虚热者 阳虚——虚寒者
津液亏虚:“干”的特点(口唇干、舌干、喉咙干、皮肤干、小便短少、大便干结)
第一节 脏腑辨证
一、辨心病证候
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矛盾辨别心的证候。
(一)心的生理病理特点和常见症状
1.心主血脉:心悸、脉结代
其华在面:无光泽。健康人的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血脉:“诸血者皆属于心、脉者血之府”,心通过搏动推着血沿着脉管运行到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中。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明则下安”,五脏是以心为中心的一个系统。
2.心藏神:失眠、多梦、健忘、神昏、神志异常。
3.心开窍于舌:舌尖红、舌疮、舌痛。
西医里讲的口腔溃疡,口舌生疮,舌头的问题可以从心论治,口腔的问题可以从脾论治,牙龈的问题可以从胃论治。
4.汗为心之液:大汗淋漓
5.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移热于小肠,尿短赤、涩痛。
西医中的小肠和中医中的小肠不太一样,西医讲的小肠有很多属于脾胃的功能,中医讲小肠除分清别浊的功能外还跟西医讲的泌尿系统有很大关联。在民间中医治疗小便混浊用猪小肠为药引,所以小肠于小便泌尿系统有关系。
心的两个主要特有的症状:心悸、失眠
心悸:心主血脉靠的是清气,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为结合成为宗气,宗气是心行血脉,跟气、阳关系密切。
失眠:心藏神,心是储藏血的地方,跟血、阴关系密切。
临床上还有常见的症状:心烦。是热证、心阴虚证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203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