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3)
原文:
齐襄公问于扁鹊:脏真形气奈何? 定舍藏精,可得闻乎?
扁鹊曰:脏真之形气者,精也。精气于身者,俞也。俞之气变,病之舍也。《神农下经》曰:头首之病,入通厥阴,开窍于目,藏精于肝,俞在头项。脏真之病,入通少阴,开窍于舌,藏精于心,俞在胸肋。腹中之病,入通太阴,开窍于唇,藏精于脾,俞在肘胭。肩背之病,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俞在膺背。季胁之病,入通于胆,开窍于耳,藏精于胆,俞在脊髀。嗣育之病,入通于胞,开窍廷孔,藏精于胞,俞在尻骶。四肢溪谷,入通于肾,开窍二阴,藏精于肾,俞在腰股。奏理分肉,入通三焦,开窍玄府,藏精于三焦,俞在手足心。诸精之气,入通于脑,开窍于瞳,藏精于脑,俞在头角。渗诸阳灌诸精者,五脏气布之机也。
人与天气,治化于肺之开阖;人与地气,生化于胞之嗣育。应天之气者,动而不息;故心肺相召,以行气血也。应地之气者,静而守位;故胞络藏精,长养脏真之本也。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刚柔相司,而变由生矣。
直译:
齐襄公问扁鹊:各脏腑的真气是如何与形表对应的?能否教给我关于定舍藏精的学问?
扁鹊说:脏腑内真气所对应的形表,本质也是精气。精气在身体的聚集地,称为俞。俞如果产生气变,则会在对应的形体产生相关的症状。《神农下经》说:头首之病,入通厥阴,开窍于目,藏精于肝,俞在头项。脏真之病,入通少阴,开窍于舌,藏精于心,俞在胸肋。腹中之病,入通太阴,开窍于唇,藏精于脾,俞在肘腘。肩背之病,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俞在膺背。季胁之病,入通于胆,开窍于耳,藏精于胆,俞在脊髀。嗣育之病,入通于胞,开窍廷孔,藏精于胞,俞在尻骶。四肢溪谷,入通于肾,开窍二阴,藏精于肾,俞在腰股。奏理分肉,入通三焦,开窍玄府,藏精于三焦,俞在手足心。诸精之气,入通于脑,开窍于瞳,藏精于脑,俞在头角。人体的各处形表渗透灌输了各类精气,这是五脏之气运布全身的结果。
人与天气之间的相通,开始于肺脏的开阖。人与地气的相通,在于胞的嗣育功能。天之气,特性是运动不息,所以,心肺互相呼应,以驱动气血的运行。地之气,特性是静守其位,所以,胞络藏精,是作为长期滋养脏腑真气的根本。动静呼应,上下关联,阴阳相错,刚柔并济,则变由此而产生。
解读:
形气是全篇的字眼。古人的气含义很广,可以代表万物,有形、无形的都可以是气,具象的、抽象的也可以都是气。根据本篇前后的内容,形气的气是一种有形的、具象的气,解释为形表比较合理,代表了头首、舌、眼、肩背、肘腘等外在的有形之体。
这篇是讲内里脏腑与经络与形表的对应关系,这是全息体系的起源,只不过现代的全息还仅是在形表上下功夫,而缺乏内外的对应。
每一套脏腑、经络、窍、俞、病处,就构成了一个链条,一个系统,“定舍藏精“就是一个系统的意思。
系统与系统之间还会互动互相作用,从而推动身体的功能变化或产生疾病变化。这就是“而变由生矣“。
如何作用,如何变,就是齐襄公的下一问:“气布精变,可得闻乎?“
这里有趣的是,上一篇“精化藏气,气化藏精”所涉及到的脏腑有:“肝心脾肺肾脑胃三焦“,而本篇涉及的脏腑是:”肝心脾肺胆胞肾三焦脑“,多了胆和胞,少了胃。前面的出自《神农上经》,后者出自《神农下经》,同是神农经,却是有所不同,或者神农经也是远古时代各家的杂锦之作吧。
“渗诸阳灌诸精者,五脏气布之机也。” 这句是承上启下之句。这里的五脏气,就是前篇所说的肝藏筋膜之气一类。“精化藏气,气化藏精”后产生的五脏气,输布全身,就形成了“定舍藏精“。《扁鹊镜经》用此句把神农上下经关联了起来,成为了一个有机的体系。可见扁鹊思维之缜密、逻辑之严密。这也是《扁鹊镜经》值得仔细研读的原因之一。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3675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