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旺”常现上半身,出现这些情况要注意
中医介绍,从病因学角度考虑,引发体内肝火旺盛主要分为两个原因:外因和内因。外因常为受风热外邪影响引起鼻塞流涕,若未及时医治,长此以往会聚集在体内转化为肝火;而内因则多为受情绪、饮食、作息不规律等影响。
若长期抑郁烦躁、精神压力大、熬夜过度、喜食辛辣刺激之物等,肝气郁而化火,形成肝火。
火往上冲,肝火还会累及心脏和脾胃的脏腑功能,所以身体上半身常会有所表现。
若出现以下情况,很有可能是肝火旺盛的症状,需要及时进行疏泄肝火。
1、烦躁易怒
肝火旺盛会对肝脏的调节功能造成影响,使之紊乱。怒则伤肝,肝脏缺乏调节能力,受损后人的精神状态就会变差,容易烦躁暴躁。这也是“肝火旺”人群最常见的表现。
2、睡觉容易被惊醒
肝脏是重要的排毒器官,肝火旺盛容易导致体内毒素积聚,无法及时排除。同时,肝火旺还会影响心脏,导致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容易被惊醒,对睡眠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3、女性月经不调
肝火旺会导致人体血液循环更加旺盛,内分泌失调,体内气血运行紊乱。女性会出现月经不调、量多血崩、痛经等。
4、头晕耳鸣、胸痛胸闷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如果肝气郁滞,转化为火,会出现头晕目眩、肩颈疼痛、口苦咽干、胸痛胸闷等上半身的不适感。
肝火旺盛常给身体带来不小的影响。若能善加利用太冲、行间、肝俞、期门等穴位,及时按揉保健,可有很好的泻肝降火作用。
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科学饮食多吃清肝降火的食物,季节气候变化时,适时增添衣物、调整饮食,顺应自然规律。
灭肝火的腧穴调理法
1、太冲穴
太冲为足厥阴肝经腧穴,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太冲穴为肝经原穴,能调整肝脏和肝经虚实诸症,又为冲脉之支别处,肝与冲脉的气血在此穴合而盛大。
在位置上,太冲穴底与足底涌泉穴相对,肝肾同源,调理太冲穴,可寓补肾水泻肝火之意,有效缓解肝火之症。
2、行间穴
行间为足厥阴肝经腧穴,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行间为肝经荥穴,“荥主身热”,可用来治疗热病。
有条件者,可用三棱针点刺本穴出血,更能泻肝降火,缓解肝火上炎引起的诸症。
3、肝俞穴
肝俞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本穴所处近肝脏,为肝脉经气输注于背部之处,主治肝脏疾患,故名。
选取肝俞穴按揉调理,不仅可治疗面赤、头痛、吐血、衄血等肝病,亦可治疗肝火上炎引起的口苦咽干、目赤肿痛等病。
4、期门穴
期门为足厥阴肝经腧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期门为肝经募穴,偏于疏肝理气,止胁肋疼痛,又与位于后背的肝俞相配,组成“俞募配穴”,一前一后,一阴一阳,相互协调,对治疗肝火炽盛引起的诸症疗效显著。■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养生中国】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3277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