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23条理解的也就是一般般,所以我也只能是大概的讲一下。因为理解的不是很透,而且临床上我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的医案几乎是没有的。也就是说我几乎没有用过这个方证。但是咱们群里头正好昨天还是前天,有个小伙伴用了,所以我想大概讲一下之后,把那个医案发上来,你们看一下就行。因为我临床体会不深,所以讲不出来很深的东西来。
太阳病,还是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得之八九日,一般正常的话,七天就会传下一个经了,他会传到少阳或者是阳明经。但是,在后面看来,他应该是还没有传。所以说,得之八九日就是一个是否传经的一个问题。
如疟状,疟疾,具体是什么样,我也没有真正的见过嘛,因为我是在临床上没有见过疟疾,只是靠想象的,就是浑身冷冷的缩成一团。之后可能过一会儿又发烧了,又浑身滚烫的那种感觉。一天可能是七点钟发作了一次,烧,烧完了冷,可能好了,到了12点钟又来这么一次,又烧,烧完了冷,可能过了一个小时又好了,到下午三四点钟可能又烧,烧完了之后自己可能又缓解了,或者是用药之后,我只是想象,但具体什么样我也没有见过。这个就是如疟状。具体这个如疟状的话,后面我们在二百多条的时候,还会涉及到一个如疟状。那个用的是大承气汤或者是桂枝汤,而这里用的是桂枝麻黄各半汤。它们之间的区别,到以后的时候,我们再去鉴别吧。因为现在没有涉及到那些条文。
发热恶寒,发热恶寒的话,这个桂枝汤里头我们是已经说过好多次的,桂枝汤的一个方证,它是有发热恶寒的。或者是阳明病里头都是有的发热恶寒,这个没什么说的。
热多寒少,热指的是发热,寒指的是恶寒嘛,这里说的就是发热多一些,恶寒可能会少一些。那么发热多的一些的话,是不是桂枝汤证就占的多一些。恶寒少的话,是不是麻黄证就会少一些,这个只是一个推断而已,也不好说。但是他说热多,我就是考虑桂枝可能会相对的多一些。
其人不呕,呕,我们在讲到那个小柴胡汤方证的时候,我们会着重讲这个呕的问题。因为在伤寒论书里头,一般,我说的是一般情况下提到呕的话,它不是代表一个症状,它是代表一个经了。就是是否传到少阳经了的意思,这一个呕,就代表整个经的一个主要的一个症状嘛。其人不呕,就是他没有传到别的经,还在太阳经上。
清便欲自可,就是没有传到阳明经,还在太阳经上。这两句话就是排除其他经络的意思。因为他已经得病八九日了,正常的话他是应该传到少阳或者是阳明了,但是他没有传。因为他不呕,大便也不便秘,所以说他该传,但是他没有传,还是在太阳经上,而且是一天的发作两三次。就像我刚才说的,可能早上七点多发作一次,中午十二点多发作一次,下午三四点钟又发作了一次,这就是一日二三度发。一天好几次。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这两句话不理解,所以说略过了。
面色凡有热色者,未欲解也。这个我就是理解为他的脸是微微的那种红的。是那种有热象,那个热没有发出来之后的那种感觉。
所以说,他会说下到下一句话,就说以其不得小汗出嘛。就是那个汗没有发出来,完了身上会出现那种痒痒的感觉,就是说要发汗而没有发出来。他会表现为脸色是微微的热的,身上的是痒痒的。这个时候是有那种小汗想发,但没有发出来的那种感觉。
这个痒,因为咱们一直没有谈到麻黄,麻黄汤证,他们这个我考虑是麻黄,所以说他后面说到了,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因为桂枝证我们已经说过很多了。但是这里头他提到了一个面色,面色反有热色,这是一个。第二个是身必痒这样两个症状。这两个症状我考虑是一个麻黄证。这个不是很准,只是推测。在临床上我们在不断的去验证吧。因为在后面48条的时候,也有个缘缘正赤,那个是面赤,这个是面色反有热色的,都是那种脸上红红的那种感觉。那个也是就是想发,还没有发出来,也是得用汗法或者是熏发,帮他发出来一点汗之后,这个热就自然就消退了。所以说,那个我考虑是一个葛根证,我考虑葛根证的原因,也是让他有一个小发汗的一个意思。而这里我考虑麻黄证也是让他一个有小发汗的一个意思。这个就是汗积在体表,想发不出来,但是,你不可以大发汗的,像那个流水淋漓的那种不行,就是小发汗就可以了。微微的透一下就可以了。所以我考虑这个面色,还有这个痒是一个麻黄证。
所以,通过这个条文,我们会总结出来几个药证。这个如疟状后面我们不说了吗?会提到有大承气,还有桂枝汤。所以说这个疟状,定时发热,如疟状。这个疟状在这里我考虑也是一个桂枝证,但是,这个桂枝证它伴随的是热多寒少,也就是说它是有冷的存在的。他可能是会有出汗的,之后会有身热的,但同时他会有怕冷的,这些都是同时存在的。而我们后面会讲到的那个疟状,可能就是出汗怕热,不会出现怕冷。这个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和桂枝汤的疟状的区别点。 我是这么考虑的。所以说这个疟状也考虑是一个桂枝证,但同时这里夹杂着麻黄证,如疟状加上个热多寒少这两个词加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如疟状不单纯是桂枝证,是桂枝和麻黄一起起的一个作用。
第二个就是这个面色,面色反有热色者,就是面热呗,还有这个身痒,考虑的是一个麻黄证。面热和身痒麻黄证。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194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