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李克绍讲伤寒三:阳明病证治2阳明腑证的分类与治法(一)太阳阳明的证治
2024
08-06

李克绍讲伤寒三:阳明病证治2阳明腑证的分类与治法(一)太阳阳明的证治

阳明府证,指宿食粪便与热邪相结,证见腹满、不大便,大便硬或大便难者而言。有但实无热者,有实而又热者,因热有轻重,实有微甚,故类型不同,治法亦异。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1]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①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2],大便难是也(179)。

【校勘】

[1]少阳:《玉函经》、《千金翼》均作“微阳”。

[2]胃中燥烦实:《玉函经》、《千金翼》均作“胃中燥”,无“烦实”二字。

【注释】

①脾约:脾津穷约。

【语释】

胃家实的来路不同,病理也不同,总的可以分为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三型。有在未病之先,就津液素亏,感邪后未经任何治疗,就脾阴不足,胃家干燥,大便不行的,叫做太阳阳明。由于其病理是脾无津液输布而穷约,故又称脾约证。有由于阳气素旺,外邪入里化热,与肠胃中宿食粪便相结而成实的,叫做正阳阳明,这一类型也是最典型的胃家实。也有的并非津液素亏,而是由于病后发汗或利小便等不恰当的治疗,津液耗伤,以致肠胃干燥,出现内实、烦热或大便困难的,叫做少阳阳明。

太阳阳明的证治

以大便秘结为主证,并无其他兼证,亦无其他治疗上特殊原因者,为太阳阳明。太阳阳明多见于平素肠燥,习惯性便秘者。

脉浮而芤①,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②(246)。

【注释】

①芤:浮大中空的脉象。

②其阳则绝:与245条阳绝于里的意思 相 同。尤在泾云:“阳为津液之源,津液为阳之根,汗出过多,津液竭矣,阳气虽存,根本则离,故曰阳绝。“阳绝于里”,亦即津液内竭的意思。

【提要】

脾约的脉象及其病理。

【语释】

脉浮而芤,浮脉表示阳气有余,芤脉表示阴津不足,以有余之阳,消耗其不足之阴,津液内竭,大便即硬而不行。这就是前条所说的太阳阳明。

趺阳①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247)。

【注释】

①趺阳:即冲阳穴。在足背第二第三跳骨间,属阳明胃经穴,有动脉应手。古人有遍体诊法,常以此脉诊断脾胃的疾病。

【提要】

脾约证的脉因证治。

【语释】

促成脾约证的关键问题,是患者胃气过强。胃强就能化湿,小便必利;胃强又能使脾受其制约,不能摄持津液,输精四布,却任其下趋膀胱,以致大肠亦燥,这样,大便就硬而不行。

此种患者,趺阳脉必浮而兼涩,浮即表示胃气强,涩即表示津液已由小便丧失。治法当润肠通便,以麻子仁丸主之。

【按语】

据以上两条所述,可见太阳阳明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是患者平素就津液不足,感受外邪后,津液的调节功能相形见绌,导致肠道更加干燥,因而大便不行。 这 样的患者,反映在脉象上是脉浮而芤。一是患者胃气素强,胃强则脾受其制约,不能摄持津液以滋润大肠,却任其下输膀胱,大便也会硬而不行。这样的患者,反映在脉象上是趺阳脉浮而涩。前者是脾无津液输布而穷约,后者是脾受胃制约,有津液也不能输布。所以太阳阳明也叫做脾约证。

脾约证只是由于肠中津液不足而便秘,其人并无热邪内结,所以即使多日不大便,也无所苦。这和正阳阳明之兼腹痛、谵语、潮热等证是不同的。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尺(炙,去皮)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上六味[1],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校勘】

[1]“六味”下《玉函经》、《成本》均有“末,炼蜜”三字。

【方解】

麻仁、杏仁、白芍,润脾滋阴,以治脾约,枳、朴、大黄泻胃通便,以治胃强。本方实际上是小承气汤加养阴润肠药而成。用丸不用汤,则枳朴大黄已失其开破之力,只能起到缓下作用。

​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