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淘豆网文档介绍:翻白草治疗18例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笔者2008年2月以来收集以民间验方(翻白草)治疗糖尿病病例18例,用于临床观察。资料与方法 2008年2月~2011年2月来院门诊,晨空腹血糖≥,尿糖(++~+++)。排除应激性及药物性糖尿病。均经控制饮食,分别用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格列齐特,阿卡波糖等类),其中14例治疗有效,但均因药物反应而中断治,糖尿病复发。另4例疗效欠佳,放弃治疗。
男11例,女7例;45~59岁13例,60~75岁5例。晨空腹血糖≥~,≥,。合并高血脂伴心肌供血不足2例,单纯性高血脂2例,单纯性心肌供血不足1例。心前壁梗塞康复期1例。肥胖体型12例,普通体型4例,消瘦体型2例。伴尿路结石1例。病程2个月~,,1年6例,3年4例,>5年3例。
治疗方法及疗程:晒干翻白草全草50g加水500~600ml,文火煮沸5~10分钟后,分次饮服,每日1剂,半年为1个疗程。合并症加对症处理。
结果:全部病例接受翻白草煎剂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血糖正常,尿糖消失,肝肾功能正常,血常规正常,心电图检查无心肌损害。疗程结束后停药,~。一般3~4天尿糖减少,1周消失,半个月血糖正常。有2例初服草药2~3天,胃部稍感不适,继续服药未加处理,症状自消。
例1:患者,女,65岁。食量增加,多饮多尿1个月,进行性消瘦2个月,检查身高152cm体重55kg(病前体重未测),血压145/85mmHg,心肺(-),,尿糖(++++),尿酮体(-),总胆固及甘油三酯偏高,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肝肾工能及血常规均正常。拟诊:2型糖尿病;冠心病。控制饮食,复方丹参片,二甲双胍初3个月75μg/日,疗效不佳,而增加剂量3个月,胃肠道反应严重停药。改用翻白草煎剂1个疗程,糖尿病治愈。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心电图等复查均正常。随访2年无复发。
例2:患者,男,52岁。糖尿病史半年,,尿糖(+++)。拟诊2型糖尿病。控制饮食,服糖适平3个月血糖正常,尿糖消失,但因胃肠道反应停用糖适平,糖尿病复发伴有腰背部酸2天血尿1天来院检查,尿糖(+++),尿呈红色,镜下RBC(+++)。B超提示右肾盂积水,有输尿管中段有结石征象,给氟哌酸抗感染及翻白草煎剂治疗1周后血尿消失,尿糖转阴性,停用氟哌酸续用翻白草煎剂,治疗至第16天小便排出粟粒毛刺样硬性结石粒,复查血糖正常,翻白草煎剂治疗1个疗程,糖尿病治愈。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均正常。心电图检查无心肌损害。随访1年无复发。
讨论:翻白草为蔷薇科植物翻白草的带根全草,各地均有分布,药用部分为全草。性味功能:甘苦,平。能清热利湿,消肿解毒,主治痢疾,咳血,下血,崩漏,痈肿,疮藓,瘰疬结核等,东北民间常用来治疗糖尿病。翻白草可能调理胰岛素受体的作,抑制胰岛素受体的抗产生,改善受体的亲和力,加强胰岛素的结合率,提高血糖的利用率,从而使血糖得到控制,有待研究证实。翻白草治疗2型糖尿病,有长期疗效,无不良反应,药源丰富,价廉,值得推广。
近年来对中草药降低血糖成分筛选的研究十分活跃,研究表明黄连、大黄、黄芩、葛根、山茱萸、枸杞等70余种中草药可分别通过不同途径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目前认为中药降低血糖的机理主要包括下几方面:①修复和刺激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如生地、黄连水煎剂主要是通过保护、修复胰岛内分泌细胞而增加血清胰岛素浓度的。人参皂能抑制四氧嘧啶对动物胰岛细胞的破坏,又能促进残存胰島细胞的分泌功能。黄连、黄柏、三颗针均含有小檗碱,有显著地降低血糖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小檗碱可使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有改善受损胰岛β细胞的作用。②使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或提高其亲和力,改善胰岛素抵抗:如酸味中药复方制剂(山萸肉、五味子、山楂、乌梅按 3:3:4:3 比例组成)能升高模型大鼠肝细胞膜低亲和力受体最大结合容量,轻度提高高亲和力受体的亲和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③抑制糖异生,培强周围组织及靶器官对胰岛素的利用:如黄连、黄柏等中的小檗碱能抑制糖异生,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酵解而降低血糖。小檗碱降低血糖的同时使血乳酸升高,血乳酸升高是由于乳酸异生葡萄糖能力降低或糖酵解加强所致。④减少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分泌:汉防已可降低血浆胰高血糖素浓度。人参、刺五加、黄连、黄柏、三棵针、地黄、桑叶、桑根皮、夏枯草、麦冬、高山红景天、玉米须等皆能对抗肾上腺素,降低由肾上腺素引起的动物血糖升高。⑤抑制α-葡萄糖苷酶,延缓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如中药五味子、虎杖、桑枝等闲中以竞争性地抑制该酶的活性而延缓肠道对糖的吸收,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中药复方降血糖:①直接降糖:将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草药进行合理的配伍后运用于临床。研究证明用中药治疗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而且降幅可达0.63~4.74mmoI/l②治疗血糖难控因素:血糖难控因素是指除了饮食、运动、药物外引起血糖升高或持续不降的原因,主要包括失眠、便秘、情绪波动、过劳、急慢性感染、月经不调、疼痛。因此,消除这些因素后,胰岛素拮抗激素也随之下降,高血糖从而得以改善。③协同降血糖:中药通过调理改善体质,提高机体对降糖药物的敏感性,消除药物的继发失效,最终达到降低血糖,减少降糖西药的种类和剂量的作用。此外,研究表明中药治疗可在减少原降糖西药用量之后仍能维持西药减量之前的血糖水平,甚至可以替代 1 种及1 种以上降糖西药的作用,从而减少了降糖西药的用量和种类,起到协助降糖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其独到的特色和优势,具有降低血糖,减少不良反应和西药用量,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的作用,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中药治疗方式的长期性,有效率,剂量最小化还是问题,有待继续研究。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6099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