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回答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为什么要讲经筋针法?经筋针法既然是一个法,这就意味着不是告诉大家我一扎天井穴,你的斜角肌就放松了,我一刺臀中肌,你的骨盆前倾就矫正了,那个叫术,那个不叫法。既然叫法的话,法度它一定是统御术的,它一定是有一套体系的,它不仅包括治疗,而且包括诊断和功法以及个人的修行都在里面。所以,这是一个法门。那么,说到这个法门,我必须从这本书开始讲起,经筋针法包括哪一些知识模块呢?跟大家讲一下这个,我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作为我所有助理和学生还有徒弟的一个必读的入门教材,为什么不是直接看《灵枢经》?为什么不看《针灸大成》?为什么没有背穴位?那大家学校都是这么学的,那学会针灸了没有?所以说这本书为什么要看呢?因为经筋针法这个法度它包含了几个维度的知识(此书名为《运动解剖书》,如下图)。第一个是功能解剖,什么叫功能解剖?每一块肌肉它长了什么样子,它是做什么事情的,这叫功能解剖。第二个叫做运动解剖,运动解剖什么意思呢?你做一个动作要用到什么肌肉,这个叫运动解剖。然后再到临床肌动学,就是这个这本书(如下图),什么叫肌动学?肌动学就是指在病理状态下,临床就是指生病的时候,你骨骼与骨骼,软骨与软骨,韧带与肌肉之间,它们的相互作用是什么?这个叫肌动学。比如说我们的肩膀前屈跟后伸30°之内,我们肩胛骨是不动的,当我前屈超过了30°往上移动的时候,每移动2°,我肩胛骨就移动1°,明白吗?移动2°,肩胛骨就要转1°,这个叫肩肱律动。那么,这本书就是讲这个的,它们之间一个相互关系,这个也是经筋学说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模块。下面一个模块就是针方,针方是什么?针方就是歌赋,《标幽赋》《百症赋》《玉龙歌》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里面还包含着什么东西?包含着古人观察的经络,说经络吧,咱们,现象,经络现象,什么意思呢?就比如说我牙疼,扎合谷,牙不疼了,这个叫现象,这个现象你放到10000年以后和10000年以前,你放在地球,还是一个地球人去的那个半人马星座,你扎这里一样可以治牙疼,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为这个就是一个现象,对吧。所以说针方里面有很多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是亘古不变的,就像《伤寒论》里面说你感冒第一天是什么症状,第七天什么症状,对不对,这个现象是永远不会变的。所以,我们学中医,我老是跟那些老外说,你们不要整天研究那些阴阳五行东西,学中医一定要回归到现象来,一定要回归到现象,干针灸特别是这样。因为我们中国的古典针灸包括五大法门:刺脉法、刺筋法、刺经法、刺象法和刺数法,就是包括这5个法门。那么,你们在学校学的都是刺经法,经络的经,对不对。那我在这里介绍了刺脉法,还有我就要讲的刺筋法、刺象法,就是九宫全息对应法,这个你们学什么黄帝内针、X线对应(周尔晋的X型平衡法)这种缪刺,这种都有,这是刺象法,九宫全息对应;刺数法就是灵龟八法、飞腾八法、子午流注这种。所以,那么这些都是解释现象的理论,学中医一定要搞清楚这一点。所以,理论其实不重要,关键是这个现象是怎么样子的,现象就是基石。所以,我是怎么样把这个经筋针法弄出来的,不是我弄出来的。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对吧,他从那个琥珀里的蚊子里面抽出了恐龙的一滴血,但是那滴血不够他克隆出整批恐龙,他就用了雨林里面的一只雨蛙的DNA嵌进去,然后变成了一只恐龙,对不对。因为我们经筋学说在唐宋之前就已经没落了,几乎没怎么传下来一套完整的体系,不像经络学说,经络学说非常的有体系的传承下来了。但是,你们要知道在唐代以前,特别是汉代,刺筋、刺脉法跟那个经筋、筋肉那个针法是最主要的两套学术体系,你只有明白这个,你去看古针方你才能看得懂,就这样。不要用经络学说的角度去看古针方,你是看不懂的。所以说我这里就从歌赋以及古代的针方里面提炼出来了经筋学说的治疗原则,比如说举个例子,《百症赋》大家都知道吧,《百症赋》里面有一句话叫做肩井治乳痈而奇效,肩井穴治疗乳痈,大家可能按照经络学说去解释,那么,就是肩井穴属于足少阳胆经,那可能这个人是不是有胆经有热?所以引起乳痈,对不对,然后又肝胆互为表里,然后乳房又属于……你就这样绕来绕去,对吧。但是,对于经筋学说就很直接,上斜方肌,上斜方肌它是和冈下肌、冈上肌这些肩袖肌群一同维持我们肱骨向后运动的这一个方向,当一个产妇整天喂奶、低头,肱骨前移,她的胸大肌、胸小肌一定是痉挛的,前面的浅筋膜一定是痉挛的,这时候就很容易引起乳痈,就是急性乳腺炎,这是她前提。所以,我这时候如果摸到上斜方肌有痉挛,或者是冈下肌有痉挛,我去扎它,恢复它的功能,把肩胛骨往后一拉,前面的痉挛解除了,那乳痈就好了,是吧。所以,你用经筋学说的角度去解释古针方是这么解释的。再举个例子,《百症赋》里面还说过,说过什么呢?我看一下,长强与承山治疗痔疮,其实大家一直很迷惑这一点,是吧。你说痔疮用什么足太阴什么我能理解,这个但是为什么用足太阳去治疗痔疮呢?你如果用经络理论解释,经络所循所主治。那么,可能是因为足太阳循行到屁股,那么屁股那我勉强包含那膀胱,那个肛门吧,对不对。那其实不是这样子的,大家想一下,承山是在什么肌肉上面?腘绳肌,不是那个,承山是在那腓肠肌上面(如下图),腓肠肌的力线属于后表线(如下图),属于足太阳经筋,一直上去。那么,这条力线从腓肠肌到腘绳肌,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它们收缩会让骨盆后倾。所以就不会骨盆前倾,骨盆前倾的时候,对骶丛神经压力非常大,而骶丛神经功能障碍引起肛门局部静脉回流障碍而导致痔疮,这是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肛门的静脉回流障碍,对不对,痔疮一开始都是静脉丛曲张造成的。所以,你看一下得痔疮的人跟骨盆前倾是有关系的,你们可以观察身边一下得痔疮的人。所以,为什么女性有很多是产后痔疮?因为怀孕的时候,就是骨盆前倾,对不对。骨盆进行一矫正,痔疮就好了。当然它没有变成结缔组织那个阶段,如果变成结缔组织了,那骨盆矫正也好不了,要扎火针。
比如今天刘同学问我,有个病人,我跟他说这是少阳经筋的问题,他问我为什么你觉得是少阳经筋的问题?对不对。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你摸到它螺旋线上也有问题,还是因为他耳朵有问题,对不对。那么,这两种说法就是这两种模式体现了。我们怎么样确定这个人的哪一条经筋是有问题呢?
第一种方法就是循(寻)筋模式,循(寻)筋模式就是说我摸到你这里有筋结、筋急。那么,你这条经筋就是有问题的,对不对,这叫循(寻)筋模式。循(寻)筋模式比如说,又说斜角肌,那么,我摸到你的这里,肱三头肌肌腱这里有问题,那么我会说你是手太阳经筋有问题,对不对;但是,如果我摸到肱二头肌这里有问题,那么我会说是手太阴的问题。因为斜角肌它既负责颈部的一个侧屈和伸展,也负责吸气,它两种功能就决定了它所属两种,两条不同的肌肉是两种不同的动作模式,这个也是今天群里有个人问的,怎么样确定经筋归属?其实就是不同的动作模式决定了所归属的经筋,那么,这是循(寻)筋模式。
循(寻)症模式,比如说,举个什么例子呢?这个还是拿斜角肌吧,这个人的吸气,我看看怎么说,这个人有那个头前引的症状这样子,这是归属哪条经呢?那么,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测试,叫他深呼吸一下,如果这个人是这样子(肩式呼吸),很多人是这样子。那么,他有可能是手太阴的问题,就这里紧,对不对,这里紧引起他头前引。那么,我们也可以很简单的摸一下他的斜方肌,还有三角肌后缘以及肱三头肌,发现非常紧张。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是手太阳经筋的问题,也就是说根据具体的症状来决定经筋的归属这种模式,这也是一个模块,就是诊断方式。这个在《灵枢经》里面是可以见到很多很多的这样的一个定筋方法,大家看一下《经筋》篇,它后面说到,比如说手阳明经筋的的时候,它说到具体的病来告诉你,你见到这个病就知道是这条经筋,什么呢?比如说口眼㖞斜、面瘫,它就是放在手阳明经筋这一段话里面的,叫你用火针来治。所以说循(寻)症模式和循(寻)筋模式都是经筋针法的主要诊断知识模块。所以,由这几个决定一、二、三、四、五,这五个决定,其中这三个就是我选的那个丛林雨蛙来弥补那个恐龙了,这三个它们的精华全部浓缩在这本书里面,但是你要具体看的话,它每一本书都像这本书这么厚,但是你看完这本书基本上你就掌握了这些的基本原则和知识框架。那么,你就已经可以开始成熟的运用经筋针法了。所以,我强烈推荐这本书(注:《运动解剖书》)。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本书,我要带大家读一下,我可能会用这节课和下节课时间带大家精读完这本书,这本书呢,我们精读的有好几本书,比如说还有《解剖列车》,还有林两传的《身体的立体结构网络》以及我推荐阅读了一些比如说《看不见的彩虹》一些书,当然还有我们的《灵枢经》,《灵枢经》肯定是要精读的,《灵枢经》是我打算花十二节课去精讲的,就其中一篇。我带大家读一下这本书,大家看一下目录,就是你要学习经筋针法,学习经筋针法的基本的知识框架,你看这本书就理解了,它的目录:概论、躯干、肩部、肘、手腕与手掌、髋与膝、踝与足,它就是按照部位来跟大家分,怎么样学习这本书呢?为什么要学习这本书?刚我也讲过了,它是一个经筋针法重要的知识模块,同时它还提供大家交流评估的一个术语平台,什么叫肩关节的运动,这个叫什么?这个叫前屈,对吧,不是往前伸,这个叫后伸,对吧,屈和伸你看了书才懂。它的正常活动范围30°,就这样在不动肩胛的一个活动范围,对吧。还有比如说什么叫软骨?什么叫做滑膜?就是你看了这本书话,你就有一个术语交流的平台,要不然你连我的写的病历你都看不懂,对吧。
第二个,第一个作用是这个交流的术语平台。第二个是从这本书你可以学习到每一条主要的肌肉它的肌肉附着点,也就是以前说的肌肉的起止点,现在不这么说了,现在就说肌肉附着点以及这个肌肉它的构成。比如说胸大肌是由3条构成的,这个不知道吧;三角肌前中后肌肉交错构成的,对吧。所以,你看这本书你就懂了肌肉的构成,还有肌肉的功能,头夹肌伸展,还有旋转等等,不包括侧屈,这个很搞笑,大家都以为可以侧屈。所以,每块肌肉能做什么?功能解剖,是吧,以及我最重视的就是触诊,一条肌肉你知道它的起止点,你就知道怎么样触诊,这是每次都有人问我:卢老师,你老是说这个斜角肌很重要,斜角肌我怎么摸?这么一大块肉我怎么摸?那么,我们学书法的时候,我们学到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书法你要临贴,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记住一笔的开始和一笔结束的位置,你就能写好这一笔,肌肉也是一样,斜角肌中束二到七,第二节颈椎的横突到第七节颈椎的横突,到第一肋骨,二到一,你知道这个起止点,那你顺着这个起止点就能找出这条线,然后你就能摸到这根肌肉了。所以,了解肌肉的附着点是体表触诊的基础知识,就是这本书可以告诉你。还有这本书有个非常棒的东西,就是它的组合动作,比如说我们拿鼠标这个动作有个肩内旋,它用了什么肌肉你知道吗?用了背阔肌,最主要是背阔肌,肩膀内旋最主要是靠背阔肌这里,还有背阔肌的小跟班大圆肌,大圆肌以及还要用到肱二头肌,对吧,这些都是你单想象不出来的。但是,你如果知道这些肌肉的组合会让你做这个动作,那你做不了这个动作的时候,是不是要找这些肌肉,对不对。一个人一拿鼠标就肩膀痛,是不是要查下背阔肌,它的起止点摸一下,评估一下,那就治法就出来了,你扎针也好,艾灸也好,刮痧也好,其实无论你任何干预的手法,你掌握这个知识,你就能解决这些经筋的障碍。
那么,第三点就是,其实刚才我已经说了。第三点其实就是当它出现病理状况下是用到哪些肌肉?就这三点可以从这本书里面出来。那么,这里面有一个知识模块是包含在这里面的,叫做激痛点,有本书叫做《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激痛点手册》,这本书已经绝版了,有电子版,这个不要紧,大家现在不用看,大家现在看这本,就是手册里面告诉你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就是每一块肌肉出现问题时候会出现什么症状,症状就是现象,对不对。无论是唐代的人,还是10000年以后的人类,只要你头夹肌出现紧张,你一定会头顶痛,一定会眼眶痛,一定会视力模糊,这个就是所有人类一定会有的现象。所以,激痛点这个知识模块它其实蕴含在临床肌动学里面的,在这本书里面。但是,这本书这一点讲的不是很好,但是在《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激痛点手册》里面讲的很好。所以,只要回归到现象,只要回归到动作,这些所有人类都有的东西,我们就能够推导出经筋针法的治疗原则。
需要精读的书目:《解剖列车》、《看不见的彩虹》、《西关何氏伤科世家》、卡莱-热尔曼《运动解剖书》《黄龙祥实验表面解剖学》、《身体的立体结构网络》《呼吸运动全书》《灵枢·经脉/经筋/皮部/官针》、《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姿势评估-治疗师操作指引》、《基础临床推拿治疗学》、《肌筋膜疼痛与功能障碍-激痛点手册》、《针经知行录》、《太极跑》《黄帝内经针灸学》等。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840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