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堂主
从《铺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谈起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是五行脏腑派的重要经典
五行脏腑依黄帝内经而用脏腑辨证在临床用药遣方。而在经方的根本经典之《金匮要略》中略可见这样的表现。但强调五行脏腑之间的生克关系而生的五行脏腑派,可说是将此学说发扬光大。
陶弘景(456-536)
南朝医药学家、道士。号华阳隐居,丹阳林陵人。著《本草经集注》,扩充药物至730种,创新分类法。精通医药、天文,兼修佛道。隐居茅山,被称「山中宰相」。元代追尊为茅山宗第九代宗师。
茅山是位于江苏省西南部的一座著名山脉,也是道教重要圣地,是道教第一福地,上清派发源地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美誉!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古籍,由梁代华阳隐士陶弘景所撰。
&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主要论述五脏(肝、心脾肺、肾)的病证与治疗方法。
主要特点
详细描述了各脏器的虚实症状。
●提供了相应的治疗方剂,如小泻肝汤、小补脾汤等。阐述了五行学说在用药中的应用,如 「以辛补之,以酸泻之」等。
证明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证明了《伤寒杂病论》是在《汤液经法》基础上撰写而成,为《伤寒论》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思路,被认为是《伤塞论》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长期以来文献资料稀少,限制了深入研究。近年来,通过搜集整理,已获得14个不同抄本,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争议
虽然书中署名陶弘景,但学界对其是否为陶弘景亲撰存有疑问。然而,普遍认为此书并非近代伪作,而是记载了大量古经方的古籍传抄本。
《捕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存古方47首,其中18首与张仲景《伤寒卒病论》经方基本相同,并与《汉书·艺文志》所载《汤液经法》内容密切,两书的古医方同出于古医方书《汤经法》
注:后来才叫杂病论。
要特别说明一下,很多人用「相克」二字,事实上在一般的中医学来说是指「相乘」。而在五行生克理论里面,我们不用这个「剋」字,而是用「克」字。主要的差别在于「克」是一种控制的意思,其实并没有,好坏的分别。而「剋」却通于「乘」,它的 意思是压迫抑制的意思,所以会比较负面。剋=乘。
在说到脏腑辨证的运用。就不得不提一下金代张元素先生的「脏腑虛实标本用药式!我们今天也同時來学习一下。
> 张元素的「脏附虛实标本用药式」是一部重要的本草类著作,成书于金代。
>这部著作以脏附为纲,以病证为目,对脏腑辨证用药按温凉补泻进行整理归纳。
>张元素将脏腑病分为本病和标病,并根据虛实情况提出相应的用药原则。>他强调药物的四气五味之厚薄对药效的影响,并重视药物归经理论。
>这一理论体系对后世医家产生深远彩响,被李时珍收入《本草纲》,成为脏腑证用药的通用程序。张元素的这一著作推动了中医脏辦证理论的发展,对中医学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肝阳实,就是肝阳上亢
阴虚,
可直接用五脏中本脏的阴阳虛实来选方。也可以用五行生克的方式来把其它脏腑的调整也纳进来!二十组方剂的交互运用,可以治大多数的病证!掌握上图,并学好脏腑辨|证。你也能成为开方的高手!!!
虚则补其母,泻其克
实則泻其子,补其克
*心阳虚则补肝阳虚(泻肝阴实),泻肾阳实(补肾阴虚)
*心阳实泻脾阳实(补脾阴虚),补肾阳虚(泻肾阴实)
*心阴虚补肝阴虛(泻肝阳实),泻肾阴实(补肾阳虛)
*心阴实则泻牌阴实(补牌阳虛),补肾阴虚(肾阳实)
#脏腑阴阳虛实用方掌握(心阳虚)
脏腑阴阳虚实用方掌握举例一-心阳虛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659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