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月饼美味莫贪多,中医教你巧化解
2025
10-01

月饼美味莫贪多,中医教你巧化解

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佳节,而品尝月饼,更是其中承载着团圆温情的民俗之一。然而,每年节后因过量食用月饼而导致食滞、消化不良、“上火”等“月饼病”的人群并不少见。从中医角度如何科学品尝月饼?不慎多食之后,又有哪些巧妙化解方法?本文将为您娓娓道来。

为何月饼不可贪食?

在中医看来,月饼属于“膏粱厚味”之品,其特点可概括为以下4点。

1.滋腻碍胃:月饼多以面粉、糖、油为皮,以豆沙、莲蓉、枣泥、蛋黄、坚果、肉类等为馅料。这些食材组合在一起,性质黏腻,难以被脾胃迅速运化。过量食用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食积停滞,出现脘腹胀满、嗳气、食欲不振、大便黏腻不爽等症状。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一旦受伤,会影响全身营养的输布与吸收。

2.易助湿生痰:甜腻的食物容易困阻脾胃,导致水湿运化失常,从而聚湿生痰。对于本身脾虚湿盛、痰湿体质的人群来说,过量食用月饼后,可能会感到身体更加困重、口中黏腻、痰多,甚至可能诱发或加重湿疹、痤疮等皮肤问题。

3.性多偏温,易上火:许多月饼馅料,如坚果、火腿、蛋黄、榴莲等,性质偏温燥。经过烘烤制作后,更增添了“火气”。过量食用容易引起胃肠积热,导致口干口苦、咽喉肿痛、牙龈肿痛、便秘等“上火”症状。尤其是阴虚火旺或湿热体质者,更需谨慎。

4.耗伤阴液:月饼中高糖、高油成分进入人体易化热,会灼伤人体的津液(阴液),导致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阴津不足的表现。

巧食月饼有讲究

享受美味与健康并非不可兼得,关键在于“巧”字。

1.适时适量:建议在两餐之间作为茶点少量品尝。切忌空腹食用,以免突然刺激胃酸分泌;避免晚上食用,增加夜间脾胃负担,影响睡眠。

2.控制分量:建议每日摄入量最多不超过100克,每次食用四分之一或八分之一块即可,且要细嚼慢咽。

3.茶饮相配:热茶是月饼的最佳伴侣。绿茶、菊花茶、普洱茶等清茶能解腻助消化,其中普洱茶性温,消食化滞效果尤佳。菊花茶、薄荷茶则能清热下火,适合容易上火的人群。

4.水果搭配:餐后可适量食用一些酸味水果,如山楂、柚子、猕猴桃等。山楂尤其擅长消肉食积滞、行气散瘀;柚子能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都是化解月饼滋腻的佳品。

中医妙招,消积化滞

若不慎多吃,感觉肠胃不适,可以尝试以下中医方法缓解。

食疗消滞法

山楂麦芽水:取山楂10克(干品)、生麦芽15克(或炒麦芽),加水煮沸后代茶饮。山楂善消油腻肉积,麦芽善消米面食积,二者合用,是化解食滞的“黄金搭档”。

陈皮普洱茶:取陈皮3克,普洱茶3克,共同冲泡。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普洱消食去腻,两者相得益彰。

穴位按摩法

中脘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用指腹或掌心顺时针轻柔按摩3~5分钟,能健运脾胃、消积导滞,有效缓解胃胀、胃痛。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经常按揉能强壮脾胃、调理气血,增强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

腹部摩腹:将手掌搓热,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腹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缓解积食。

生活调理法

饭后不要立刻坐下或躺下,建议缓步慢行,所谓“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轻微的运动能帮助脾胃运化。(吴遍 刘竹韵  广东省中医院)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