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成 干姜,人参,白术,甘草。
2.服用方法 口服,一次1丸,每丸重9g,一日2次,小儿酌减。
3.辨证要点 ①体质因素:面白,虚弱,疲倦,乏力,脸上没有光泽;②腹胀,腹泻,腹痛,肠鸣,下利,喝凉的加重,吃温的缓解;③舌质白,舌苔白,脉沉细无力。
4.临床运用 ①脘腹冷痛;②呕吐泄泻。
5.运用感悟 若四肢虚寒发凉,没有阳气,脉沉细,用附子理中丸,部分人吃后会便秘。
6.禁忌 胃酸,反酸,烧心,疼痛,嗳气打嗝,胸胁胀满,胁痛,小便黄,大便干燥,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而数者不能用。
7、加减:反酸疼痛加安中片。2舌苔厚朴,腹胀,口淡无味加平胃丸。3、伴有嗳气打嗝加越鞠丸。4、纳差多痰加香砂六君子丸。
8.医案
医案一:理中汤加半夏厚朴汤治疗痰多口水多
王某,男,45岁,四川绵阳塘汛镇人,2020年4月26日就诊。
主诉:患者因为痰多口水多再次复发来前来就诊。
病史:患者以前在我这里看诊了一段时间的口水多,痰多的问题,没有巩固治疗,当时用的是安中散加味,医案收录在《经方拾遗》里面,可以去查阅。
现症:中等体质,面白,没有一诊的面萎黄和疲倦貌了。口水多,痰多,在吃冷东西和阴天的情况下加重,平时缓解。伴有咽喉有异物感。口不干,口不苦,喝水少,吃饭纳差,二便正常。
舌脉:舌质淡白,舌苔淡白,脉沉迟。
辨证:太阴里虚寒夹杂痰湿水饮气滞证。
处方:理中汤加半夏厚朴汤加六君子汤。
药物:干姜20克,炙甘草10克,党参15克,白术20克,姜半夏20克,厚朴20克,茯苓30克,紫苏梗20克,陈皮20克,枳克20克,制南星30克,桂枝20克,6剂。1剂药浸泡四十分钟,大火煮开小火煮40分钟,分3次喝完。服药之后,感觉彻底好了,没继续来抓药。
点评:口水多,纳差,脉沉迟为太阴证;咽喉有异物感,口中和,太阴痰湿气滞证;多痰,口水多,太阴痰湿水饮证。太阴里虚寒用理中汤,太阴痰湿水饮六君子汤,太阴痰湿气滞,半夏厚朴汤,各有针对,各个击中要害,同时三剑合一。经方临床就这样抓主症,辨证精准,方证透,药证明,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
邓文斌医案
医案二:腹泻
胡某,男,32岁,2015年12月10日因“反复腹泻1周”就诊。患者近1月每天早晚服用鲜榨橙汁1杯,1周前突然出现腹泻,呈水样便,每天5~6次,肠鸣音亢进,腹痛即泄,泄下痛减,形寒肢冷,腹部喜暖;舌淡,苔白,脉沉细。患者为医生,查血常规、血沉、粪便常规、痢疾、霍乱弧菌未见异常;自行服用蒙脱石散、黄连素2天,腹泻未见好转,后补液治疗3天腹泻未见明显好转,遂求治于笔者。诊断:泄泻,证属中焦虚寒。治以温中健脾,扶土制水为法。方以附子理中丸加减,处方:制附子(先煎30分钟)、干姜各15g,白术、党参、炙甘草各10g。3剂,水煎服,每天1剂。嘱患者忌生冷,注意保暖。
3天后复诊:诉当日服药后腹泻减至3次,第2天减至2次,现已无腹泻。后患者因天冷未敢再喝橙汁。随访1月,未再出现腹泻等不适。
——陈光熙,李林鹏,蔡俊笙,刘幸明,程志安.附子理中丸医案2则[J].新中医,2018,50(10):241-242.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790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