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怕冷、阳虚!张仲景的这几招让你阳气十足!
2025
09-12

怕冷、阳虚!张仲景的这几招让你阳气十足!

文/陶大夫但愿世间无疾苦   何惜架上药生尘在中医的智慧里,有一句至理名言: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阳气,就如同生命的根基,是人体活力与健康的源头。然而,一项令人忧心的调查显示,高达80%的现代人都深陷阳气不足的困境。阳气不足,就像阳光微弱的冬日,身体的各个机能都难以焕发生机,那么,究竟该如何把阳气补回来呢?接下来,全是干货! 补阳第一招,最简单且免费,那就是勤晒太阳。想象一下,让温暖的阳光尽情洒在身上,就如同借助太阳这颗大火球的力量,全方位地温暖周身。这种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能激活身体的阳气,让你由内而外热乎起来。 补阳第二招,从饮食入手,远寒凉,多温热。生姜,厨房中的常见调料,却是补阳的好帮手,其辛辣之性可驱散体内寒气;肉桂,散发着独特香气,不仅能为菜肴增味,更能温暖脏腑。多吃这些温热食物,就像给身体里的小火炉添柴加薪。 补阳第三招,动起来!正所谓“动则生阳”,适度运动能让身体阳气涌动。无论是跑步、瑜伽,还是简单的散步,每一次身体的律动都在催生阳气,助力身体抵御寒邪。 但对于绝大多数阳虚的朋友而言,仅仅依靠这前三招,往往是杯水车薪。这时候,就得拿出第四招——借助药物的力量。首先是理中丸,它在补阳方面已有一定功效。而附子理中丸,堪称理中丸的“升级版”,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了一味附子,补阳作用更加迅猛,如同给补阳之路按下了加速键。 若以上还不能满足需求,那接下来要登场的,可是中医界大名鼎鼎的“元老级人物”——四逆汤。它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方”,由医圣张仲景所创,比理中丸、附子理中丸还要厉害。四逆汤名字中的“四”指四肢,“逆”为逆冷,形象地描述了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时四肢冰冷的症状。别看它名字普通,实际上仅用了制附子、干姜、炙甘草三味药材,却有着起死回生之效。 许多人一看到附子,便心生担忧,害怕其毒性。其实,如今我们能买到的大多是经过炮制的制附子,毒性已大幅降低。虽说药性也有所减弱,但依然能发挥强大的补阳作用。附子就像一位活跃的“阳气使者”,进入体内后,不局限于一处,四处游走,为全身各个角落补充阳气。四逆汤之所以能回阳救逆,关键就在于附子。当阳气衰微到极点,冷汗不止,人濒临虚脱时,附子便能大显身手,将阳气重新拉回正轨。 除了附子,人参也是回阳救逆的“得力干将”。当阳气虚弱得如同风中残烛,微弱飘摇时,人参和附子强强联手,组成参附汤,共同挽救垂危的阳气。 回到四逆汤,附子已然强大,可张仲景为何还要加入干姜呢?阳虚之人,体内阴寒之气弥漫,如同乌云密布,将阳气层层遮挡。干姜,辛散之性极强,能像一阵狂风,将这些阴寒邪气吹散,让阳气得以重见天日。与生姜相比,干姜药性更为深入,能够直抵脏腑经络,将潜藏在深处的寒邪连根拔起,为附子的补阳之路清扫障碍。有了干姜的辅助,附子如虎添翼,阳气输布的道路更加通畅无阻。 然而,仅有附子和干姜还不够完美,张仲景又巧妙地加入了炙甘草。甘草,堪称中药界的“和事佬”,既能清热解毒,又能补脾益气,与寒药配伍能清热,与热药搭配可温补。经过炮制后的炙甘草,清热之力减弱,补脾之效更突出。脾在中医五行中属土,土有“伏火”之功。就好比冬日里,古人将火种藏于木炭灰下,既能保存火种,又能控制火势。炙甘草在四逆汤中的作用亦是如此,它能让干姜和附子点燃的阳气之火,烧得更持久、更温和,避免火势过猛灼伤身体,同时还能牵制附子的毒性。 这就是医圣张仲景的精妙之作——四逆汤,其配方为干姜、制附子、炙甘草,且附子需先煎40分钟。那么,阳虚都有哪些表现呢?阳虚之人,无论四季更迭,总是怕冷畏寒,仿佛身体是一个“寒气吸纳器”,风与寒直钻骨头缝。手脚冰凉,膝盖、胳膊和后背也总是凉飕飕的。小便清长,尿液如清水般,淅淅沥沥不尽,且次数频繁,刚喝下水不久,便要频繁跑厕所。大便不成形,容易腹泻,生冷食物、水果更是碰都不敢碰。清晨起床,常常喷嚏不断、流鼻涕,这是阳气被寒邪束缚,难以升腾所致。从舌象来看,舌质淡,苔薄白。 最后,为大家梳理一下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和四逆汤的关系:理中丸先行补阳,附子理中丸进一步加强,而当它们都力不从心时,四逆汤则能挺身而出,担当起回阳救逆的重任。还等什么,赶紧行动起来,为自己的阳气“充值”吧!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