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康平本《伤寒论》辨阳明病篇2
2025
08-03

康平本《伤寒论》辨阳明病篇2

打开课本的第90页,我们来继续学习康平本《伤寒论》。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太阳病比较表浅。那么需要采用汗法,发其汗是对的,汗先出不彻,比如我们用了1/3的剂量,我们用了1/5的剂量,或者说呢,我们没有盖被子捂汗。喝完药直接上班了,去上学了,又出去吹风了。汗出不彻,还不彻底,没有完全出来。

因转属阳明也,看到了没,阳明病从哪里来的,从太阳病治疗不给力来的,不给力来的,现在我们很多的病人在太阳病阶段的时候,或过度治疗用抗生素,或者说找这个时方派中医,庸医苦寒的药物用的太多,最后导致进入三阴病。或者有的人硬扛,有病不治,或者说找了一些用药非常保守的人,包括一些个经方派伤寒派。用的方子是啥样的,他乱加药,或者说他剂量不足。病重药轻,从而转属阳明。当然说转属阳明,并不是一个坏的事情,至少比进入三阴病要好,要强很多,三阴病有太多的变数。但阳明病无死症,我们之前也提到过,无死症的意思呢,不是说它就绝对不会出现死症。

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既发热无汗,都在里面憋着呢,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专属阳明也。呕不能食,而反,呕不能食,好像是属于一个虚寒的一个情况,不能食嘛,但是呢,反。而反就转折了一下,汗出濈濈然者,是专属阳明也,自己就出汗了,不是吃了药出汗,是自己就出汗。说伤寒本来是发热无汗,呕不能食。治疗不及时,最后呢,出现了汗出濈濈然,一开始无汗,后边自己出汗了,是专属阳明也。

我们想一下生理的状态是什么。一年当中春天多风,夏天多热,秋天多燥,冬天多寒,这是四季,你如果把一年四季分成六季就是六气。

六气是一个什么样子,是不是春天多风,然后进入第二个阶段开始热了,进入第三个阶段开始雨水增多,湿了。那么再进入下一个阶段呢?再进入下一个阶段还是热,再进入下一个阶段开始燥,再进入下一个阶段开始寒。也就是说它基本是从厥阴进入少阴。厥阴是风,少阴是火,有的时候少阴病大多数虚寒都出来火了,有的人说这个进入太阴的时候不多,进入阳明时候不是燥,而且是凉,秋天不止燥,还是凉,特别是中秋之后是吧,那这个阳明病它是热的。

说进入太阳之后不应该寒水吗?怎么太阳起来太阳病总是发热呢,这就生理和病理区别啊,生理了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这样的一个发展的顺序,甚至可以是打乱了的顺序,但是生理的顺序,就是从风开始啊,从风开始一直到寒,风暑湿燥寒。再加一个火,这成六淫了,它是一个从春进冬的过程。那病态呢,正好是反过来这样记载的。

接着说伤寒三日,阳明脉大。这个三日,有的人认为是三天,有的人认为是三个时辰,不管怎么样,总是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之后会进入阳明。可是要严格的按时辰讲,一天当中也可以把它分成六个时间段。也就是说一天当中也有六气,一天当中也有阴阳,一天当中也分昼夜,一天当中也可以分成六气。所以说伤寒三日也好,三个时辰也罢,总之是进一步的进展,一天也可以分成六等分,就像这个一年也可以分一样。

伤寒脉浮而缓,脉浮而缓这不是像桂枝汤,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手足自温,特别提到手足自温,所谓系在太阴,不是太阳。正常的话,伤寒脉应该是紧的,浮紧的啊,但是这里提到是浮缓的,一点都不紧,而且提到手足自温,它也不寒啊。这种说系在太阴,说太阴者,身当发黄,太阴为什么要身当发黄呢?太阴是什么啊?为什么身当发黄呢?太阴是湿吧,有的人说太阴就是脾啊,其实呢,肺不是太阴吗?对吧,如果单按一个脏说不全面,所以呢,我们是把六病分成由浅入深的六个状态。身当发黄,为什么脾叫至阴呢?有两种解释,一种说到达阴了。像我们的发这个邮件啊,从哪里至哪里,然后目的地至阴就到达阴了。有一种说法是这个至阴呢,就是最阴的。无论前后左右上下,它都是最里面的。不同解释,其实都一个意思,说的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小便自利时,有去路,就不会发黄,小便不利时,无去路,就会发黄。

至七八日,大便难者,为阳明病也。七八日还是我们刚才说的七八天或者是七八个时辰。一年当中我们可以把它分12个月。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六气,一天当中也是如此,类似于我们说阴阳无限可分,阴阳当中复有阴阳这个意思。大便难者,为阳明病也,你去细想,阳明病不应该是热症吗?阳明病可以不是热症,阳明当中有这个正阳阳明,也有这个太阳阳明,也有少阳阳明。阳明当中也有阴阳,而且我们说,阳明胃家实是也,为什么叫胃家呢?不单指胃,还包括肠。老百姓也常常说胃肠或者肠胃,肠胃大便难,代表胃家实,大肠处于实的状态,为阳明病也。但这个阳明不是我们后世讲的阳明气风热阳明腑证,不是这些东西。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它这个自己就会出汗。

阳明中风,在六病当中。我们不会看到说阳明伤寒,不会看到说少阳伤寒,不会看到说太阴或者少阴或者厥阴伤寒,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阳明中风,太阴中风,少阴中风,厥阴中风,看到这些。说到阳明中风,它有口苦咽干。那阳明中风和太阳中风不一样啊,它会出现口苦咽干,看到口苦咽干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想到少阳病,但是阳明病也可以看到啊,但是阳明病还会有其他的症候,比如说腹满微喘。往肚子边稍微有点喘,发热恶寒,也会出现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脉浮而紧不是太阳伤寒的脉吗?发热恶寒不是太阳病的症候吗?但是太阳病不会出现口苦咽干,更不会出现腹满微喘。说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不能下啊。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如果能吃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如果不能吃名中寒。那么中风和中寒有什么样区别呢?风为阳邪,寒为阴邪,那么中寒的话就不能吃,中风的话还能吃,这是阳明病。上一条当中说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为什么下之就腹满小便难呢?因为这个阳明中风它不是腑实症,你下没东西可下,这个你这个采用了下法之后,它这个肚胀没法解决,因为它不像那个肠燥腑实症,有燥屎在里面,你下法之后导致人更虚,虚了之后,小便就更难。

接下来就说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它都会有手足皆汗出这些症状,但是它中寒不能食影响吃饭,必大便出初鞕后溏,它表面是一个大便鞕可能干,但是后边的话是虚溏,那么后边的才是根,才是本啊,而前边的,它是末,它是标啊。我们要以后溏为基础去看。说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

第91页首先提到说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我们对12时辰必须非常熟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我们要知道   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午心未小肠,

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子时:23-1时。    丑时:1-3时。

寅时:3-5时。      卯时:5-7时。

辰时:7-9时。      巳时:9-11时。

午时:11-13时。  午时:13-15时。

申时:15-17时。  酉时:17-19。

戌时:19-21。      亥时:21-23时。

病的欲解时与时辰有关,当然我们往远了看,也会与这个天数有关,但是更确切的说是与时辰有关,因为一天12个时辰,但是一个月有30天,它不是12,无以匹配!

一天有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合现代两小时;一时辰有8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3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5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6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10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六气是运行的。

生理和病理正好相反。

​​​​​(2023年5月4日李老师讲授,                            范师兄制图)​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