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血病辨证
(二)血脱证
血脱证是血病的虚证
血脱证是指突然大量出血或长期反复出血,导致血液亡脱,以面色苍白、心悸、脉微或者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为主要表现的证。又叫作脱血证。
气随血脱,是气血同病的常见证,主要表现症状有: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脉微或者芤脉(大量出血后脉象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导致出血原因:分内、外出血
外伤出血、分娩出血、便血、咳血、崩漏等,血液是红色,当大量失去血液之后面色会苍白,舌淡。
内脏出血比如胃出血,一般都是达到一定量才能吐出来或排出来。
撞击、车祸造成的内脏出血等情况。
阴阳虚损里的亡阴证与血脱证有联系也有区别。
血是阴的组成部分,血液忘脱时阴液也会亏虚,血脱是指血液亏虚,气随血脱的过程。亡阴证的表现是阴液欲脱(大汗如珠、如油、虚热)。
(三)血瘀证
血瘀证是血病的实证
血瘀是指瘀血内阻,以疼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的证。
瘀血&血瘀是两种不同概念,在中基里学习过。
瘀血是血行不畅的一个产物,同时也是一个致病的因素。
血瘀是一个病理过程是一个证。
造成血瘀证的原因:
①瘀血内阻;②血行(运行)不畅;③离经之血;④久病入络。
证候分析:1.外伤、跌扑等其他原因造成体内出血,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排出或者消散,蓄积而成。
2.气滞血行不畅(情志刺激)导致血脉瘀滞。血寒脉凝滞;血热热盛气壅、煎熬津液血液黏稠。
3.气虚、阳虚推动无力,血行缓慢;血脉空虚、血行迟缓。
4.邪气阻滞(湿浊、痰浊、砂石等实邪)导致血运受阻。
5.久病入络,是中医特定病理变化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机理。
血瘀证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要切入点也是主要的突破口,取得了相应的成绩,福建中医药大学的陈可冀获得科技进步奖。
不认同络脉等同于小血管。因为“大者为经,小者为络”如果络脉等同于小血管,那么经脉等同于大血管,经络就是血管?这不成立。
血瘀证主要变现:
“疼痛”——刺痛,针刺刀割,部位不固定,入夜尤甚。
“肿块”——表面肿块,内在肿块。鼓包有坚硬、固定的特点
“出血”——病程长,如妇女产后恶露不清,黑色、暗色是血瘀证的特点
“舌色、肤色青紫”——舌头青紫,比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属于离经之血不能排出就会出现舌苔紫斑、脉涩。肤色紫黑,皮肤下有血块、月经不干净有血块,可以用止血活血的药——田七。
临床证明血瘀和血液的粘稠度相关,凝血因子浓度较高。
中医认为人体的血管不是一个封闭的管腔,是一个开放的河道,血不会跑出去是因为有气的统摄(脾),河道淤泥多,水就会漫出来产生水灾。
所以瘀血阻滞会引起出血。
END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203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