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顶格的条文。
咱们解读一下:
《宋本》将注解文字篡为正文以后,给解读带来了一定的误导。“表解者乃可攻之”,是嵌注,它不是正文。如果把嵌注内容剔除出去,正文成了:“太阳中风,下利呕逆,其人漐漐汗出”。咱大家仔细的再品,细品这个地方,“其人漐漐汗出”之前,“下利呕逆”之后,应该还有其它的内容。按着经方的论述跟这一条文它造成的后边的这些方证、这些症状反应,这个地方很可能有一个类似于“下之”之类的,总之是用了一个泻下的方法。单纯从字面上看,如果只是论述的太阳中风的兼证,如果这个地方没有内容的话,大家看啊,这个条文的内容就等于说是,“太阳中风”,同时又出现了“下利呕逆,漐漐汗出”。“发作有时”等下边的这些啊,都是在太阳中风的前提下又出现了这么多的症状,但是这里边既然都是太阳中风的兼证的话,“其人”这两个字就没有必要了。假设中间有“下之”两个字的话,这个“其人”就显得非常恰当,这是从这个字面上这么看。另外原文的后边还有一个“干呕”呢,这个症状和那个呕逆不是相似的症状吗?终归重复的出现,它让人感觉也不像这个经方的论述风格,但是这个条文确确实实有重复论述的啊。这个地方应该是误下的一个过程。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这个地方就比较好理解了,太阳中风证有时就可能出现下利或者说呕逆这样的症状,这也属于它的症状反应之一。在第12条里边有个“鼻鸣干呕”,“干呕”不就是呕逆的意思嘛。在第276条里边呢,把桂枝汤说成是太阴病,太阴病脉浮的可以发汗,指的是什么?实际上在临床统计资料里边也有,桂枝汤证有时候会出现下利。它要表现为下利,表现为桂枝汤证的时候,用桂枝汤治疗就可以了。表现为葛根汤的表实证的时候就是葛根汤证。既然下利和呕逆本身就是太阳中风证的这个症状反应,我们可不可以把它叫做或然证,是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为什么这个地方强调它?强调它就是在强调这个人本身就是不单单有太阳中风证,而且有里虚的情况,属于太阳中风证兼有里虚的这种情况,里虚比较明显的。接下来是嵌注内容,这个嵌注注解得也非常有意思,“表解者乃可攻之”。这里出来一个问题,后世的注家啊,因为他们看到是《宋本》啊,《宋本》里边这都是正文,有人对这个“表解者乃可攻之”就提出异议来,说他得的这么重的病,一个是有可能还存在表证,另一个,像这么重的病你再让他吃解表药没有道理,因为有里虚存在。那么他为什么要加这个嵌注的内容?这个地方很可能当时这个作者拿到的这个原文啊,这个地方就是有缺字,看不太清,他也感觉这个地方可能是一个下法。他感觉按照经方其它的地方说的,你要想攻的话,有表证得先解表,然后他就做了这么一个注解。但是整体来看的话,当我们现在知道它是注解内容的时候,这个注解加得并不是太好。因为就是下了以后,实际没有表证。
看后面的症状反应就知道了,其人“漐漐汗出”,它的原意是小雨绵绵不断的那个意思,在这里来形容人的汗出也不大,但是老是在出。
“发作有时”,这个太阳中风证本来它就有这个汗出,经过误治以后人虚了,仍然有一些微汗出,但是表现为发作有时,这等于说它是有了半表半里证的特征,这个汗出也不是典型的表虚证的汗出了。
“头疼”,这个头疼在这个地方如果是单独的看呢有点像是表证,但是实际上十枣汤证也可能出现,结胸证也可能出现头疼的。
“心下痞硬满”,就是因为误治了以后,发生结胸证的症状反应,这个非常典型了,跟前面论述呢都是一样的。
但这个地方又多了一个症状,就是“引胁下痛”,这个“引胁下痛”应该是十枣汤证区别于大小陷胸汤证的一个比较有特征性的症状反应。但是实际在临床当中,有时候也不仅仅是“引胁下痛”,像这个因为结胸证常伴有咳嗽、喘哪,有时候咳嗽的时候有胸痛,这种情况也比较普遍。
“干呕短气”,这是水和热结了以后,对胃功能产生的影响。这个“干呕”呢前边本身就有呕逆,应是出现了结胸证以后,这种症状又遗留下来,但遗留下来以后,很有可能就已经不是表证的因素造成的。
“汗出不恶寒”,特别是这个“不恶寒”,前边呢有一个漐漐汗出,这呢又出现了一个汗出。但这个“汗出”明显的是为“不恶寒”作衬托了,就是说虽然有汗出但是不恶寒。说明它不是表虚证了,同时又说明人体啊有了一定程度里热证。
这个条文它论述的实际就是表虚证,这表虚证已经非常轻微,或者基本上没有表证了,出现了里虚证。一开始的时候是太阳表虚证又偏于里虚的病人,误治了以后发生了既有里热又没有里实,仍然有里虚,同时又出现了结胸证的这一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呢,就得就需要“十枣汤”来治疗。
我们下边看“十枣汤”,一共四味药,芫花、甘遂、大戟这三味药是主药,另外一味药在方后注里边是大枣,它用的是十枚。这三味主药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下水的功能比较强的药。而且这三味药放到一块,去水的功能就很强了。大陷胸汤为什么不用这三味药?这三味药去水的能力很强,但都有毒,能少用就少用。大陷胸汤有芒硝、有大黄,芒硝大黄跟着什么就下什么,下热、下实,同时有甘遂在,下水的力量就已经很大了,所以没有用芫花和大戟。但是这个地方有里虚,而且还有水结,得把这个水去掉,那么怎么办呢?就加强了去水的药。可是去水的药加多了里边毒性就大了,都有毒这三味药。其它的像什么茯苓啊、白术啊那类的药解决不了这问题,就非得这种药。毒性增大了用了什么办法?用了大枣。大枣即能补里虚、又能缓解这个药的毒性,同时大枣本身也能下水。你看这古人这组方,就非常精妙。关于这个方剂的用法呢,胡老论述的非常详细,咱们这就不做过多的解释了。
下面呢咱们看看在“十枣汤证”这种病理状态下,能够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反应?
症状:胸痛、腹胀大、呼吸急、不能卧、纳呆、浮肿、尿少,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症状反应。
脉象:弦、沉、滑、有力、实、紧、大、浮、细、弱、小。
舌质:淡、红、紫红、暗红、瘀斑、胖大。
舌苔:白腻、薄白、滑、薄黄、黄白。
现代疾病: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肺癌、腹腔积液、肝硬化腹水、急性肾炎、急慢性肾炎水肿、肾小球肾炎水肿、肾病综合征、尿毒症、心源性水肿、类风湿、神经分裂、自发性气胸、腹膜炎、红斑狼疮、晚期吸血虫病、小儿耐药菌珠肺炎、顽固性便秘、慢性肥厚性胃炎、良性颅内压增高症。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437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