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康平本》里为降一字格的条文。《康平本》里这个“复下之”在《宋本》是“而复下之”,多了一个“而”字,没有太大的问题。
我们解读一下:
“脉浮而紧”,明显的就是指的太阳表实证而言的。整个条文里关于误下之前的论述,就这么一个脉象。可见条文的作者比较重视脉诊。再看看其它条文,比如第140条中降一字格排版的那部分内容,跟这个应该是一个作者,学术观点上都比较类同。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康平本》的真实性。
“复下之”,太阳病用下法,这肯定就是误治了。
“紧反入里”,应该理解为原来脉是浮紧的,浮而紧,但是下了之后,原来浮紧的脉变得相对的沉紧,有点沉了。这是用脉象的变化来论述整体疾病因为误下以后发生的变化,他意思就是想说由表证进而发展为里证,沉为在里嘛。
“则作痞”,也就是太阳病误下以后,如果浮紧的脉变为沉而紧的脉,就有可能发生痞证。
这个痞证具体什么样的呢?这个地方对临床指导是比较现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这是一个具体的诊断的方法,做个腹诊,用手摁一摁里面比较柔软,没有抵抗感。像这类情况的患者比较喜按,就是摁着他没有明显的不舒服,没有或疼、或满的情况。这种情况应该说是一种虚证,这儿的“气痞”的“气”不是指气体的气,这儿的“气”应该把它理解成“功能”的意思。这就是说因为误下造成里虚,而形成感觉心下痞塞不通的一种主观感觉,这是由于虚造成的。
做个小结:太阳表实证,医者反以泻下的方法治疗,致里虚而发生痞证,按胃部则较为柔软,此属于里虚所造成的气痞。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437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