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鼻炎类型辩证施治/鼻炎资料汇编
2024
04-27

鼻炎类型辩证施治/鼻炎资料汇编

鼻炎是以鼻流浊涕、鼻塞、嗅觉减退,头痛为特征的病证。

又称鼻渊,脑漏。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一种鼻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通过辨证,多分以下五种证型治疗。

肺经热邪,宜清肺通窍

鼻为肺之外窍,热邪蕴积于肺,常上灼鼻窍而为涕为渊。《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少阴之复,懊热内作……甚则入肺,咳而鼻渊。”肺热熏灼窦窍而成鼻渊病机主要有三,治亦有别。

一为风热袭表,客于肺卫,治当辛散风热,可以苍耳子散合银翘散加减,常用药物,苍耳子、白芷、辛夷、黄芩、桑白皮、赤芍药、连翘、荆芥各10g,金银花、天花粉各15g,薄荷、甘草各6g。

二为风邪中人,多来疾去速,且易化热化火,故较多见的为风去而肺热壅盛。风寒犯表亦常从火化,郁伏于肺。当视火热之微甚,选用《医宗金鉴》之黄芩汤。常用药物,黄芩、栀子、桑白皮、知母、天花粉各12g,赤芍药12g,连翘、白芷、桔梗各10g,甘草各6g。或在麻杏石甘汤重用石膏基础上,并入苍耳子、辛夷、黄芩、鱼腥草、芦根等清肺泻热,通窍排脓。

三为病久肺气已虚,而热邪未清,病者具肺气虚的表现,然鼻涕黄黏缠绵,鼻黏膜红,应益气与清热并举,以《永类钤方》之补肺汤加减,清补兼施,此时切忌大剂苦寒清泻或骤用温补,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常用药物,党参12g,当归6g,生黄芪20g,白芷、紫菀、桑白皮、黄芩各10g,鱼腥草、芦根各12g。

胃火上炎,重清泻阳明

鼻渊之急者多缘于火热,有肺、胆、胃热之分。阳明胃热蒸灼窦窍而成鼻渊,局部可见涕黄浊量多,鼻塞甚,嗅觉差,鼻甲肿胀,黏膜深红而干,头痛明显,鼻窦相应部位有叩、压痛或红肿。全身常具发热,口渴引饮,口臭,牙龈红肿,便秘、尿赤等症。

明·张三锡《医学准绳六要》谓:“浊涕如渊,《内经》谓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要皆阳明伏火所致”;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说,鼻之“经络所致,专属阳明”。诸经之热犯及鼻窦,必循阳明经脉上达。其治当以清泻阳明,解毒排脓,畅窦通窍为旨,用自拟升麻解毒汤加减。对胃腑热盛者,随证加入大黄、生石膏等,临床颇能应手。常用药物,升麻10g,葛根15g,赤芍药、黄芩、鱼腥草各12g,蒲公英20g,桔梗、白芷、皂角刺、苍耳子各10g,甘草各6g。

湿热内蕴,当利胆清脾

肝胆及脾胃湿热蕴结窦窍,在鼻渊实证中较为常见。本证鼻局部特点鲜明,可见鼻涕黄绿或黄浊量多,嗅觉近失,鼻黏膜红赤肿胀较甚,头痛且重。全身症状反不突出,肝胆湿热,或见口苦、咽干、目眩、耳鸣;脾胃湿热,或见体倦纳呆;但舌红、苔黄腻常可反映出病属湿热的特征。

肝胆湿热证,宜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各10g,泽泻、车前子、当归、苍耳子、白芷各10g,生地黄15g,甘草、木通各6g。

脾胃湿热证,宜选用甘露消毒丹加减。常用药物,茵陈、黄芩、连翘、砂仁、白蔻仁、白芷、苍耳子各10g,石菖蒲、木通、藿香各6g,薏苡仁30g,滑石20g。

湿热滞留鼻窍证,表现以鼻窍局部湿热为主的特点,在亚急性病程中尤其如此。用药当注意选择既能祛湿除热,又能针对鼻病之品,如藿香、薏苡仁、苍耳子、白芷、黄芩、石菖蒲、鱼腥草,佐以龙胆草、茯苓、滑石、佩兰等出入为方。

浊涕久延,法健脾补肺

鼻渊日久,其病机多向正虚邪滞演变,正如张景岳所云:“凡鼻渊脑漏虽为热证,然流泄既久者,即火邪已去,流亦不止,以液道不能扃固也。”正气之虚,多责之肺脾。肺虚清肃不力,脾虚清阳不升,窦窍肌膜失养,抗邪无力,均可致邪毒浸淫滞留。病人除具全身肺脾气虚见证外,局部多见涕白黏而不臭,鼻黏膜色淡暗。常反复加重不已。

常用方,温肺汤,或补中益气汤,佐苍耳子、石菖蒲、白芷等以助化浊通窍之力,入薏苡仁、路路通等以助消除鼻甲水肿。

气虚卫表不固,反复发作者,处玉屏风散或予补中益气丸常服。

小儿患者,常以黄芪精肉汤顿服,充养正气,则邪自不可干犯也。

阳虚寒凝,予温阳驱寒

鼻属督脉所循,督脉统一身之阳。若阳虚寒凝,督脉不畅,则致头痛,鼻塞,浊涕黏白,嗅觉减退。可伴形寒肢凉,背寒如掌大,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临证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苍耳子散加减。常用药物,附片6g,麻黄6g,细辛3g,苍耳子、白芷、辛夷各10g,白芍药15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

附桂八味汤加川芎、升麻、苍耳子,或阳和汤加苍耳子、川芎之类亦可。如见头痛或局部疼痛者,可加露蜂房2~3g,制草乌3g,并加白芍药、生甘草以制其毒性。

屡治不愈,酌扶正脱敏

鼻渊之辨,有虚实之分,急慢性之别。治有清热泻火、利湿排脓,或健脾补肺,温散浊邪诸法。但亦有患者涕液汩汩,长湿无干与鼽嚏并见,迭经前述诸法治疗,仍有少数疗效欠佳或迁延缠绵。结合西医学认识来考虑,多与过敏有关。鼻及窦腔黏膜过敏反应致黏膜水肿,填塞窦腔,鼻腔引流不畅,影响通气,且易继发感染。这部分病人的发病特点为多伴过敏性鼻炎,中鼻甲水肿较剧或有息肉样变。

其治,根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参考现代病理认识及中药药理认识,对此屡治无效者,可在补益肺气、坚固藩蓠或温肾暖脾、扶正固本方药基础上,视鼻涕之清浊而选加祛邪脱敏之品。

中医辨证鼻炎的分点如下:

实证:

一,肺经风热证

1.主要症状:阵发性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流多量黄白粘涕,鼻塞时作,嗅觉减退,鼻甲肌膜红肿,前额或颧部疼痛

2.伴随症状:咳嗽、咽痒、口干烦热等。全身并见发热恶寒,咳嗽痰多,口干、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或滑数。

3.治疗方法:疏风清热,辛宣利窍。辛夷清肺饮加减。

常用方药:清肺汤:苍耳子12克,辛夷12克,白芷12克,薄荷12克,苏梗12克,黄芩15克,菊花15克,葛根20克,连翘30克,冬瓜仁20克,蒌仁15克,鱼腥草20克,皂角3克,细辛3克,甘草6克,水煎服。通窍丸、热炎宁口服。二,胆府郁热证

主要症状:

鼻涕黄浊稠如脓,量多有臭味,鼻塞,嗅觉差,鼻窍肌膜红赤肿胀,头痛剧烈,或前额痛,或双侧太阳穴痛,或面部颧骨疼痛;并见发热,口苦咽干,目眩,耳鸣耳聋,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疗方法:清胆泻火,化湿通窍。

常用方药:泻胆汤:龙胆草15克,郁金12克,防己12克,金钱草20克,黄芩12克,栀子12克,泽泻12克,木通12克,车前子12克,当归15克,生地20克,柴胡12克,虎杖15克,鱼腥草20克,公英20克,连翘30克,甘草6克,水煎服。龙胆丸、大黄丸口服。

三,脾经湿热证主要症状:

鼻涕黄浊量多,涓涓长流,涕带臭味,鼻塞较甚,嗅觉消失,鼻窍肌膜红肿,并见头痛剧烈,头重头胀不适,肢体困倦,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治疗方法:清脾化湿,芳香通窍。

常用方药:化湿汤:黄芩12克,滑石30克,木通12克,泽泻12克,防己12克,猪苓12克,茯苓15克,大腹皮12克,苏梗12克,薏苡仁20克,厚朴12克,车前子12克,藿香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败毒丸、化湿丸口服。

四、肾阳不足证:

1.主要症状:阵发性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

2.伴随症状: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遗精早泄等。

3.治疗方法:真武汤加减。

虚证:

(一),肺气虚寒证

1.主要症状:阵发性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涕粘白量多,无臭味,嗅觉减退,鼻塞或轻或重,鼻窍肌膜肿胀淡红,每遇风冷加重,

2.伴随症状:头重头昏,畏风怕冷、自汗、气短懒言、语声低怯、面色苍白、咳嗽痰稀等。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3.治疗方法:益气温肺,散寒通窍。温肺止流丹加减。

常用方药:愈肺汤:黄芪3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莲子12克,灵芝12克,升麻12克,葛根20克,羌活12克,防风12克,麻黄10克,丁香6克,辛夷10克,藿香12克,甘草6克,水煎服。防风丸、参茯丸口服。(二)脾气虚弱证

1.主要症状:阵发性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涕多粘浊色白,久延不已,鼻塞不利,香臭难辨,

2.伴随症状:面色萎黄无华、消瘦、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倦怠乏力、头昏目眩,少气懒言等。大便不实或溏泻,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3.治疗方法:益气健脾,清利湿浊。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方药:健脾汤:党参20克,茯苓15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莲子12克,扁豆12克,薏苡仁20克,陈皮12克,半夏12克,升麻12克,柴胡12克,泽泻12克,防己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参苓丸、清胃丸口服。(三)髓海不充证

主要症状:

涕出脓粘,或如鱼脑,涓涓不止,眩晕,耳鸣,视物不清,腰膝酸软,阴虚盗汗,颧红咽干,舌燥,舌质红,苔少而干,脉细数。肾阳虚则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而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疗方法:补肾填精,益脑止涕。

常用方药:益髓汤:熟地20克,龙眼肉15克,山萸肉15克,补骨脂15克,益智仁12克,茺蔚子12克,沙苑子12克,党参20克,杜仲12克,菟丝子20克,五味子12克,石菖蒲12克,白芷12克,苍耳子10克,蔓荆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益髓丸、珍珠丸口服。

元参桔梗汤合麻附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

处方:元参、桔梗、杏仁、陈皮、茯苓、辛夷、旱半夏、炙甘草、附子、桂枝各二十克,生姜、干姜、细辛、麻黄、五味子各十克。三剂。  一剂大减,三剂而愈。  近来用元参桔梗汤为主方治疗所谓过敏性鼻炎,屡用屡效。主要表现为:鼻塞、淸涕。如有喷嚏,似力道不够。所以我一般合麻附辛汤。如果只用麻附辛汤治疗喷嚏,效果本身极好。  这个方子看起来有点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子:元参桔梗汤、麻附辛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姜桂汤。  合苓甘五味姜辛汤考虑其人眼痒,似水气上泛,取小青龙汤之意。  姜桂汤出自火神鼻祖郑钦安之姜桂汤,病后喷嚏不休,上焦元阳不足耳。  本方加了时方喜欢用的辛夷。元参桔梗汤合麻附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用元参桔梗汤合麻附辛汤有效之证为:遇寒加重。

一诊(0809):桔梗、元参、杏仁、陈皮、茯苓、桂枝、旱半夏、生甘草、生姜、附子各二十克,麻黄、细辛各十克。方发至中医处,来电告:附子反半夏!言:无事,已多次配伍。服药当晚,鼻塞大减。三剂尽,症状趋无,偶喷嚏。次方之意,桔梗元参汤合麻附辛汤合姜桂汤,降肺气去浊饮,补上焦阳气。  二诊(0812):思之大证已去,鼻塞好转,独用小剂四逆汤三剂。  三诊(0815):二诊三剂,原证又起,思之不解,抑或天气变化之因。一诊方加辛夷略调整。桔梗、元参、杏仁、陈皮、旱半夏、茯苓、生甘草各二十克,麻黄、细辛各五克,附子、干姜、生姜、辛夷各十克。五剂,日三服。取元参桔梗汤、麻附辛汤、四逆汤合方之意。  四诊(0820):三诊五剂,日见好转,五剂尽,原证去,又添哮喘,喉中水鸡声,夜间重。三诊方热乎?天气变化外感乎?取方证对应,处射干麻黄汤:射干、细辛、紫苑、款冬花各九克,麻黄、生姜、旱半夏各十二克,五味子五克,大枣二个。二剂、日三服。一剂大减,二剂痊愈。治鼻炎的特效方—–清.黄元御【桔梗元参汤】

桔梗元参汤的方子是:桔梗九克、元参九克、杏仁九克、橘皮九克、法半夏九克、茯苓九克、甘草六克、生姜九克。

黄元御的圆圈理论黄元御是清代的高人,他的思路是,鼻炎一定是身体里面气机升降失调了。起初大部分都是寒邪导致的,如果时间长了,会入里化热,有的时候是寒邪在体内停留很久,也不化热,一般这种邪气与人体共存的情况,往往都是人体正气不足,不能驱邪外出,结果两边共存。这个方子,专门治疗鼻炎中鼻涕清的。可以升降气机,去除寒邪。

如果鼻涕黄的,他创立的方子叫五味石膏汤:五味子三克、生石膏九克、杏仁九克、法半夏九克、元参九克、茯苓九克、桔梗九克、生姜九克。里面加了点清热的。

方解:

桔梗是升的,上焦肺气,开肺气、清热解毒排脓;《黄元御药解》中说:“桔梗,善下冲逆,最开壅塞”。元参是升的,清热养阴润燥解毒;杏仁是降的,降肺金之气;橘(皮)红入气分,清理肺气,化痰降逆;半夏是降的,和胃降逆;茯苓是升的,去除水湿,助脾气之升;甘草是补脾胃的,坐镇中州;生姜是散寒的,可以散在外表之寒”。半夏、茯苓甘草三味联合调理后天脾胃之气,助气血生化之源,扶正除邪;

随症加减:头闷头痛者加石菖蒲,肺热鼻塞,痰涕粘黄者,加石膏;鼻腔发热生疮,加黄芩。咽干疼痛者加射干。胃寒者加干姜。

一般服用三副就该见效,如果没有任何效果,就停止不要服用了,那是没有对证。如果见效了,服用六副就该差不多了。注意孕妇不要服用就是了(我不建议孕妇随便服药)。另外,对鼻炎也可以使用外用药,去药店买几十克芙蓉叶。

根据我们中医的理论,肺气本来是应该下降的,这样人体上部的气机才不至于壅滞,可是现在肺气为什么不降呢?原来,除了肺经自己的问题,还有胃在里面捣乱,胃气本来也是应该下降的,“胃气以降为顺”,我们每天吃的东西,都要下去,胃气降了,胆气和肺气也都降了,所以黄元御调理这个鼻炎是从中焦下手的。

法半夏就是一味药性下降的药物,法半夏、茯苓、甘草是黄元御的三驾马车,旋转中焦的,然后再加上一些调理肺经的药物,这样气机就流动开了,也不至于壅滞在上面了,所以鼻炎也就有了解除的机会。

黄元御的这个方子,水泡半个小时,熬药时水开15分钟即可,一日喝两次三次都可以,一服药煎两次就可以了。

脱敏汤――名医干祖望治疗过敏性鼻炎组成:紫草10克、茜草10克、墨旱莲10克、蝉衣3克、干地龙10克。功能:凉血疏风,脱敏止嚏。主要适用于肺经伏热型过敏性鼻炎。应予清肺泄热脱敏之法。主治:作为一般过敏性鼻炎的常用方。对重症及病证复杂者,力不能及。用法:水煎内服如常规,每天1剂。

 方解:茜草凉无病之营,活已伤之血。紫草活血凉血,止一切瘙痒。墨旱莲活血解毒。三草之作用,仅仅以凉血为主,充其量还可制止鼻中作痒。蝉衣疏风,地龙镇静,俱有良好的脱敏作用。

鼻窦炎—-名医干祖望鼻渊合剂

名医干祖望采用鼻渊合剂进行治疗,介绍如下: 方剂名称:鼻渊合剂 组成:苍耳子10克,辛夷6克,鸭跖草10克,薄荷6克,桑叶10克,芦根30克,白芷6克。

功能:疏风清热,排脓消炎。

主治: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急性鼻窦炎。对慢性鼻窦炎,虽有疗效但不稳定。

用法:以上为二天量。制成合剂,200毫升,成人每天二次,每次50毫升,儿童减半。如病情严重者,一天用二天量、效果更佳。

方解:此方以《三因方》之苍耳子散中的苍耳子、薄荷、白芷、辛夷四味为基础,治疗急性鼻窦炎,其疗效是经得起考验的。再加《千金方》苇茎汤的芦根,用以清肺胃,化痰逐瘀;鸭跖草润肺清热来消除化脓性炎症。《内经》素有“胆热移脑”之说,用桑叶以清肝胆风热,更引药入经。

加减运用:一般症状,用此制剂已足够。如症候群中的某一方面突出者,原方改用水剂。

如头痛严重(一般鼻窦炎,仅为钝痛),涕出浓黄厚浊者,加夏枯草、菊花,甚至龙胆草;

如鼻塞难通及嗅觉障碍(须以滞涕排空时为准)者,加菖蒲、路路通;

涕清白而多者,加诃子肉、石榴皮;

涕中挟血者,加茜草、赤芍;

发现有息肉者,最好佐以手术。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