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点击关注>> 吕老仲景说
2025年04月29日 15:35 河南
两味中药
一味消囊 一味化痰
囊肿息肉一网打尽
大家好,我是你们身边的中医朋友吕久省医生。
瘤者留也,囊肿、结节、息肉既有痰湿凝聚之形,又有气血阻滞之实。这类病理产物既不能随气血流动而消散,亦难以自行收缩消退。
今天要讲的这两味中药是出自《济生方》里的乌梅丸,巧妙结合了乌梅之收、僵蚕之散,一收一散,收伏收缩的同时还消散打散!
乌梅味酸涩,性平,入肝、脾、肺经,《神农本草经》言其”去死肌,除恶肉”,其酸涩之性尤善蚀化体内浊瘀。
肝囊肿虽深藏于内,实为肝经痰湿与瘀血胶结而成。
乌梅之酸能蚀腐肉,使囊肿外层痰浊软化;其涩能敛肝气,调节疏泄失常,正如《本草求真》说的:”乌梅入肝而收逆气”。
僵蚕味辛咸,性平,归肝、肺经,《本草纲目》谓之”散风痰结核”。
其辛散之力如春风吹冰,能透达肝经郁结。僵蚕所蜕之壳暗含破立之机,其化痰散结之功非蛮力攻伐,而似抽丝剥茧:一则化解囊肿外层痰湿之壳,二则通络活血以消内里瘀滞。
乌梅与僵蚕配伍,暗藏太极阴阳之道。乌梅酸收如网,先将痰瘀收束局限,防其扩散;僵蚕辛散如刃,继而将聚拢之邪气层层化解。
此二者相须为用,既避免单用收涩药致邪气内闭,又防止纯用攻散药伤及正气。
我也用这种一散一收的思路,治疗了很多肝囊肿,随便举个例子吧。
讲一个我年前的的患者,体检发现肝右叶4.2cm囊肿,伴随左肋下持续隐痛半年。患者自述晨起口苦明显,舌苔白厚,常感身体困重,饭后再困也难入睡。
因工作比较繁忙,担心手术后需要停工休养,迟迟未做决定,无意中刷到我的文章后,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我。
四诊合参属肝络瘀阻、痰湿裹结之证,治以破瘀通络、涤痰散结为主,辅以柔肝缓急。
拟方:乌梅15g,僵蚕12g,醋郁金10g,麸炒白术15g,茯苓30g,丹参20g,醋香附9g,生牡蛎30g,陈皮12g,泽泻15g,丝瓜络10g,生麦芽20g。
(注意一人一体质,不确定自己是否合适可以问我!)
结果怎么样呢?
服药7天即反馈口中黏腻感消失,夜间能自然入睡。持续用药28天后复查B超显示囊肿缩至2.8cm,原本板结的舌苔呈现正常薄白苔。三个月后囊肿仅余1cm,肝区触诊再无叩击痛。
,时长00:08
肝囊肿形成往往经历”气滞-血瘀-痰凝”三个步骤,乌梅的酸敛能逆转肝气横逆,僵蚕的通络可瓦解已成之痰结。
当肝的疏泄功能恢复正常,就像疏通了河道淤泥,囊肿这种”病理产物”自然随气血周流而消弭。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114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