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修志之一——中医养生境界第八层,“会修”之(第二)
2024
07-03

修志之一——中医养生境界第八层,“会修”之(第二)

亲历亲为命中事

自解自渡心上舟

(续前文)

修志

修志,一般是指编撰史书。

但是我这里的“志”,是指志向,所以我的“修志”是修偏掉的、坏掉的志向、给人伤害的志向。

“修”是一个有着好几种行为的综合性动词。针对不同的问题,有不一样的修法。有的需要动态的修正,如行车过程的修方向;有的需要修整,这是一个让失序的事物回到某些规则秩序中的行为过程;有的需要修补,这是一个让关系破裂的事物恢复关系的行为过程;有的需要修理,这是让对象恢复其功能的行为……

当然还有修剪,修剪本质是“舍”行为,在前文已经有过论述,这里可能还会提到但尽量不再展开。

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修法,这个修才是可能有效果的。世界上其实真的没有包治百病的药,也不可能有绝对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如果有,那么推荐的人一定在PUA你。他们的目的不是帮你解决问题,而是赚你的钱或者图谋你别的好处。

那么人的志向会有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又该如何选择修法呢?下面的这些可能性不妨参考一二。

“志”的各种层次

本能之志:人出生就会找奶吃,就会用哭声表达自己的生理需求,就会用手紧握妈妈的手指或者衣襟。生命本能让人有吃饭的欲望,有取暖避暑的欲望,有繁殖后代复制自己的欲望。这些欲望可以称之为生命的本能之志。很多文化很多学派抓张限制生命的本能之志,很多文化很多学派甚至禁止生命的本能之志。那么在这些文化学派背景里的人,很可能就要很长时间甚至一生在和自己的生命本能之志做斗争。

快乐之志:或许是生命的原始设置就是如此,人在饥饿的时候吃东西会快乐、人在渴的时候喝水会快乐、人在造人生殖的时候会快乐、热的时候进入阴凉环境会快乐、冷的时候进入温暖的环境会快乐、消耗之后休息会快乐。但是人很可能把事情弄反过来,让本来获得生存资格而获得的快乐奖励变成目的,通过对生命的消耗而获得快乐。

财富之志:财富的本质是生存条件、生存空间、生存资源,财富的占有欲可以看作是生命本能之志的2.0升级版。财富的欲望可以看成对生存的安全性和生存条件长期占有的追求。当然财富的占有更容易把生存追求置换为快乐追求。财富的占有可以获得双重好处。当然财富分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像知识之类的就是精神财富。

技能之志:所谓的技能,是一些特别的能力,能够为其他人和自己提供价值的能力,通过能力输出获得生存条件和其他价值,能够让自己获得生存条件或者可以和他人进行交换从而获得自己的生存所需。过去比较常见的是学个手艺进个行业啥的,现在比较常见的是选个专业。

素质之志:人对自己身体素质提升的追求。身体素质的提升可以让人对生存条件的要求降低,让人更能够适应比较苛刻的生存环境条件。那些炼丹、修行的人,其追求的本质是提升自己身体的素质。

境界之志:境界一般是指对自身生命的各种体验,对各种事物包括世界的感悟,自己和身外事物、人以及环境的关系法则秩序,人对外呈现的状态等。最典型的境界之志是王阳明的成圣之志。圣人就是一种很高大上的生命境界。

以上各种志向,都是针对自己的,通过对自己针对性的训练,人是有可能实现志向的。

针对自己之外的志向一般而言有两大类,一类对物、一类对人。

对物的志向不是对物的占有欲,而是对物的理想状态的希冀。

过去常说的一句话叫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改造自然”,其基本动力就是人的对物的理想态的志向。

人对物的志向从规模上分,可以有针对单品的志向——如迷恋一口好茶、爱玩古玉、追求名表奢侈包包之类的就是单品志向;有针对组合品的志向——如大别墅、乡村院落之类的志向,就是组合品,其构成的条件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有针对自然环境的志向——如美丽乡村、城市改造、水利工程之类的就是这类志向的执行行为;有针对整个社会的物化志向——如曾经有把遍地大烟囱当作志向的,有把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当作志向的。

人对物的志向从价值需求上分,可以有使用价值需求志向——这个和财富欲有点类似,不过财富欲往往是生存需求的放大版,目的很单纯,就是纯粹地要占有,而人对物的使用价值的追求则不一定和贪婪相关。比如祥子对车子的执念、武士对剑的渴望等。也可以是对物的品质的迷恋——如果没有对品质的迷恋,那么瓷器不会有发展和进步,也不会有为了一把剑的品质、自己直接跳进剑炉以身献祭的事情。也有对情感情绪价值的追求——前些年那个卖肾买水果机的孩子很可能就是纯粹对水果机的情感,因为他很可能不用卖肾也可以买一个其他的手机使用价值大差不差的。也可以是信息研究价值的迷恋——如玩古董的人对老物件的痴迷,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老物件所承载着的信息是新东西所不具备的。当然很多也是为了验证或者践行自己的价值观——如去沙漠搞绿化、去水库放生的。

对人的志向是希望别人成为你目标的状态。最常见的对人的志向有一个成语彻底概括了——望子成龙。即做父母的对自己子女的期待和希望。再放大一点儿,则是对家人的要求和期待——如希望自己的老婆温柔贤惠一点,希望自己的老公能赚钱懂浪漫还专一。接着放大,人希望所在的共同生活或者合作生产的群体中的人的状态——如老板希望自己的员工有无限的精力无限的时间无限的能力帮自己赚钱解决任何问题但是钱最好少拿也别有麻烦事,村长希望自己的村民个个老实巴交好说话不闹事不搞事。接着放大,人希望自己的社会人人都如自己的愿望——如在利益面前都对我谦让,都按照我所能理解我所希望的样子活着,都守规矩有道德。还能放大,对全体人类都按自己的希望的状态存在——人人爱和平,国国守规则等等。

对别人的志向其实也能够转化为对社会状态、规则和秩序的希望。我们的文化通常把对社会状态规则和运行秩序的希望称之为理想。所谓理想,当然也可以直译——理论上可行的想象。

志的问题以及修法思路

一、志的被立

被动立志在别的国家怎么样不知道,在中国却很普遍。人很可能连胚胎都还没成型,就已经被立志了——有的将来要继承家族企业,有的要为家族争光,有的要为爹妈争气,有的已经肩负着成为圣人的伟大使命……

人在未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都有可能被立志。而且被立的志五花八门几乎无所不包,前文所提过的,针对自己的、针对物的、针对别人针对社会的,小的大的,都可能出现在自己的生命中。而帮着立志的不仅有自己最亲的父母、祖辈,也有学校老师教育体系,还有自己的业师一类的人,当然成年以后可能有单位的老板高管帮你立志,现在俗称“画大饼”,一些学派一些宗教也会给人立志,一些要把你培养成理想客户的业务员、广告策划也会很热衷于帮人立志,人甚至到老之后也逃不脱被立志的遭遇——要立志做长寿老人、做阳光老人、做善良老人云云。

被立志的手段方式方法也很多。人类进入智慧文明时代之后,很大一部分就是帮人立志的。父母可能直接而且理所当然,学校可能讲讲原理和前因后果,有的宗教可能用威胁加诱惑的手段,有的则用所谓的神迹让人把宗教的教义作为自己的志向,有的宣称自己的理论是宇宙唯一的真理,有的用艺术的手段传播灌输价值观……

如果被立志的人终生没有怀疑、反抗,那么很可能被立志也没啥不妥。毕竟终生守着被别人所立的志的人,也能够过完一生而且很可能单纯而且快乐,安心而且幸福。终生为一个志向而努力为一个目标而奋斗,至死不渝,这或许是一种幸运。

有问题的是被立志者对被立之志有了怀疑、有了厌烦、有了反感、有了否定、有了反对、有了对抗。被立志者和立志者之间开始出现关系紧张、沟通不畅、有了冲突、斗争、有了PUA和反PUA、有了压迫和反压迫,有了灌输和反灌输,那么一切很可能变得不那么妙了。

很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其实表现这一现象。比如《红楼梦》中的贾政为代表的家族就为其最杰出的后代贾宝玉立了志:做精通仕途经济的人,以家族地位财富的长期维持为使命。而贾宝玉却偏偏对这个志向没兴趣,只希望混迹于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之中。这种矛盾冲突让贾宝玉出现了严重的精神疾病,也让贾政以及整个为家族兴旺为目标的人们头痛不已。

对于被立志者而言,怀疑、不解、懊恼、烦躁、沮丧、愤怒等不良的情绪可能会长期占据其思维,其生命的状态则会因为这些情绪的长期占据而逐渐变坏。比如因愤怒而反击过度,犯下各种罪的、或者因为沮丧而对自己不再有信心的、因为斗争失败而破罐子破摔的、甚至因为自己的意志被掐掉而抑郁而自杀的。

因望子成龙给自己的子女施加了很多压力,不容孩子有任何自己的私人空间和自主想法的家长,当孩子不堪重负而生病而自杀的时候,才知道后悔莫及。

那么被立志者如果陷入了负面情绪的泥塘,又该如何自修呢?其实,这是个死结,只要立他人之志者不放弃,这个结就几乎无解。所以被立志者单纯地想着自己独自躲起来疗伤的可能性很小。立他人之志者在这个问题中,是病源。这个病源不去,是很难好起来的。

所以修被立志之症首选的方式是离开试图给自己立志的人。毛爷爷当年是这么做的,离开试图给自己立志的父亲,远走他乡去自己闯。那首著名的写给父亲的诗,不仅表明了自己的主张也明确地告诉了父亲自己的做法:立志出乡关。

次选是自己立下和他人之志相似或者更牛更大的志,而且向试图给自己的人进行清晰的无误的传达。有的人可能还不具备独立生存的条件,还不得不留在试图给自己立志的人身边,那就给他一个让他无法否定的更大的志向。

再次选是封闭自己的感知,或者自动过滤掉那些试图给自己立志的信息,摆出一副死猪样子,他说任他说,清风拂山岗。行动上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意愿来就是。

再再次选,不妨把矛盾彻底激化,所谓物极必反,矛盾真正激化爆发,或许也就到头了。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理论上的方法,可能很多人都有着走出别人给自己立志的经历,你的好办法是怎么样的,欢迎留言分享。

限于篇幅,关于志的问题下次接着唠。后续可能的话题如下:

二、志的执念

三、志的纠结

四、志的矛盾

五、志的反噬

(待续)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