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境医观
第一步是有和无。道德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病没病是第一步。
从表面上来讲,一个人有病没病,我们正常人也能一眼看出来(脸色什么的感觉很不正常,你看他脸色不正常,行动不正常,觉得他肯定病了,但是说不上来那病了)。这就是第一步了。有形的物质在中医中也称为阴,无形的能量在中医中也被称为阳。
第二步形名,是吃喝拉撒睡眠冷暖不正常了,还是哪里磕着碰着疼起来了。庄子.天道: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病在哪了?头,颈,肩,臂,背胸,腰腹,臀腿,足。是表面疼,还是里面不舒服?
所以老医生说遇到疑难杂症,只要能知道这个病是什么名字,这个病就去了大半。跟脚一露,就有法治它。
我们暂时不用想太深,就从最开始的看,大多数人到这一步也是清楚的。能说出来自己哪里不舒服。
第三步因果:比如我吃凉的,所以拉肚子了。我吃辣的,所以拉肚子。这就是不同的原因。病人心里还是有底的。经常不运动,所以怎么不舒服?过度劳累,身体不舒服。不按时作息,吃不好,睡不好,心情不好(情志内伤),天太热,天太冷。这些都是生病的原因。所以没事闲聊问问职业,问问心情,问问最近咋样,都能帮助了解。
这些我们都知道。知道了原因办法就多了,吃凉的生病了,再喝点热的。吃不好,得想办法让吃好饭,睡不好想办法让睡好。过劳要多歇歇,不动得多动动。这就是最简单的治法。
第四步虚实寒热:这就得注意到一些相反的情况了,比如正常人都是热的时候大汗淋漓,病人说冷,但是还出了一身汗。这是啥情况?
身体好比一个房子,房子四处漏风,里面的人肯定会冷,热量都给散出来了。所以要收束肌表,简单点说可能就是毛孔太大,把热量散了,让皮肤收紧一点,留点余温,人就不冷了。
反过来,还有的人说热,但是胳膊腿都是凉的,屋子太紧了,连个窗户都没有,这可能就是毛孔收的太紧,肌肉太紧张,这个时候想办法让他出汗就好了。这是最简单的不同。
那么另一方面,正常状态,冷,身体起鸡皮疙瘩。这是很正常的,可是出现在夏天就不正常了。这是什么,这就是虚了,身体内部阳气不足,补起来就好了。
同样的,热,大汗出现在冬天。火太大了,气太旺了,让他泄泄火。这都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
第五步五行子母 仅接着第四步那么泄火补气这些就要一直进行吗?显然不是这样的。外界环境也是变化的,天气地理位置或者心情的变化也会导致。比如身体缺水,突然连续下了好几天大雨,本来正在滋阴降火,这个时候不仅不能滋阴降火,反而要化湿祛痰了。如果有狂风影响,说不得还要镇风息肝。
同样我们要明白病的表现和内在实际可能是不一样的,这里要按五行相克来看。正常情况下木火土金水相生,土水火金木相克。
湿属于水,为什么病表现在脾上呢?换句话说,人受了天气影响,本来正常的循环中水的力量突然大了,这个时候水首先想的肯定不是欺负其他小朋友,而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欺负我我要还回来。所以一般先找土的麻烦。这就是脾湿进一步导致脾失健运。
同样风在五行属木,金克木。风的力量大了入体归木,木有劲了要去找欺负它的,这个时候肯定要和金掰掰手腕。肺属金,所以这个时候人表现的基本上就是咳嗽或者哮喘,病就体现在了肺上。这就是子病及母。
相反如果因为自己本身一些习惯导致内在不足了,乱吃东西,脾胃受损了,土受损了,土生金,金的后续力不足这个时候气虚乏力一般也会出现。这个时候就不能找肝的问题了,就得找脾胃去补。这就是母病及子,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第六步 因果无常 在遇到单纯病情或者最初的情况,五行生克是很关键的,可是伴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或者其他医生误诊导致疾病恶化时,病情就会变得复杂起来。
原因和结果往往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一病理阶段的结果,在另一阶段中则可能成为原因。比如某些原因引起肺,脾,肾等脏气化功能失常,可能造成水湿停聚。在体内形成痰饮。可是随着病情发展,痰饮又会变成导致痰滞在胸的咳喘症,或者痰迷于心的癫狂症。在这种情况下,痰饮是气化功能失常的结果,又是咳喘癫狂的病因。
再比如瘀血也是病理产物,但它也可以是胸痹症瘕等病症的致病因素。其它如内风,内湿,内寒,内燥,内火等。也会出现既是病因,又是结果的情况。
因此在这个阶段中,要形成看待病症的思维模式,明白因果之间的变化规律和导致因果无常的客观因素,才能进一步入手有效施治。
第七步 归根复命。因果无常的根本在于有因有果,一切有因有果又必须依托生命本身的存在。病体的因果无常导致生命本身产生变化时,只在病体本身下功夫就落了下乘。
寻根溯源,明白生命本身运转的自然规律,是懂得平人不病的正常法则的基础。老子说:天之道,其犹张弓欤?病情本身的天就是生命本身。故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以此归根复命。使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第八步 三才。病依赖于人而活,人依赖于天地而活。在上天者为气,在中人为形气,在下地者为形。三者之间的关系又有太过,平气,不及三种。而太过和不及反应在生命本身就会变成病。只有平气才能使天地人三者协调。内经说: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所以在人本身产生病的时候,就要先明白三者是哪一者出现了过与不及?以此反治。生命作为天地阴阳交泰而生,表现的就是天地之间的阴阳,同时又自成一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致。以环境因素来把握人体病态,就能很清楚的掌握病情发展规律、存在人群、甚至明白其根本局限。从而拨除其根,恢复三者协调。
第九步 阴阳(形神)。三才,天地固然重要,然而中心是人,一切生老病死皆从人身来看,人的根本在神,一切形体变化会影响思维活动,反过来影响到又影响人体本身,使之出现病态。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有思维活动的人,我们才可以称他为活着,没有思维活动的人,身体也会逐渐腐朽老化,最终不复存在。
人的精神和人的身体互为阴阳。精神波动属于能量,无形无法检测为阳,身体是物质存在,有形属阴。黄帝阴符经说:以阴养阳,以阳化阴,阳健阴顺,阴阳混合。因此治病时,考虑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阴以阳用,阳以阴用。进一步把握形体和精神之间的关系,促进形神合一。
换句话说遇到形体上极端难缠的病,先从思维精神入手诊治,改变这个人原有的思维模式,使之从美好的角度观察世界,此时身体的动能就会增强,本能求生希望也会增强。这个时候再从精神变化中入手调治五脏六腑,按照医学思维,五脏皆有相应情志变化。阴阳混合,难病可解。形神合一,体健神安。
《景岳全书》说:善补阳者必欲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欲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第十步 造化(得道) 能够一眼看出来或者从一句话听出来,在接触瞬间感觉到一个人有病没病,心中明了这种病情的相应治疗方法,并且有能力帮助生命恢复并且使之变得更加美好或从根本上摧毁,掌握至少一种造化手段。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2924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