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腰突不再犯,只因多加了 1 味 药。7 天止痛消麻,堪称治腰突 '粉碎机'
2025
04-07

腰突不再犯,只因多加了 1 味 药。7 天止痛消麻,堪称治腰突 '粉碎机'

之前有一位腰突三年的患者,自行配了“独活寄生汤”,坚持服用了半年,但一直没什么效果,腰腿疼痛依旧时不时发作。

万般无奈之下,这位患者找到了我寻求帮助。我接过他之前使用的药方一看:独活9克、桑寄生18克、杜仲12克……还有一系列中药,包括细辛、秦艽、茯苓等,共计十四味(此处仅为举例,非专业用药指导,请勿效仿)。

看得我直摇头,对他说道:“且不论你用的药方是否对症,独活寄生汤虽然是治疗痹症的经典方剂,但不同版本的配方和药量都有所不同。你又怎能确定这个版本就适合你呢?”

接着,我仔细观察了他的舌苔,发现舌质紫暗,舌下脉络迂曲,脉象弦涩,这些都是“气滞血瘀”的明显表现。因此,直接套用古方,显然并不适合他的病情。

什么是气滞血瘀呢?

其实就是气血在身体里流通不顺畅,导致瘀血堵塞了经络。这位腰突患者的疼痛发作,除了风寒湿邪的侵袭,更关键的是“不通则痛”的原理在作祟。简单来说,风寒湿只是表面现象,瘀血才是问题的根本。

这位患者长期腰部劳损,体内的气血已经淤积成了瘀血。所以,这时候用独活寄生汤,虽然能驱散体表的风寒,但却无法化解经络里的瘀血。

这位患者的情况,其实反映了治疗腰突时常见的三个误区:

第一,只见寒湿不见瘀虚

腰突患者虽然多与风寒湿有关,但很多时候也夹杂着气滞血瘀的因素。更何况,久病必虚,久病必瘀,这些因素都需要综合考虑。

第二,祛风除湿不顾气血

祛邪的药多为辛散之品,使用不当反而会消耗气血。气血不足后,更容易形成湿瘀交织的局面。

第三,只顾止痛不顾防变

止痛只是治标,症状缓解后,必须逐步转向治本。否则,就像扬汤止沸一样,疾病只是暂时被压制,很快就会复发。

因此,我在原有方剂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番调整。

我保留了原方中的独活、桑寄生、杜仲等药,以确保方剂继续发挥祛风除湿的显著效果。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去掉人参和干地黄,因为在这初期治疗阶段,我们要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避免这两味药可能带来的滋腻之性,影响血液运行。

在反复斟酌之后,我加入了一味至关重要的药材——川芎。同时,为了确保川芎能够充分发挥其功效,我还特意加入了桃仁和红花来辅助它。

为什么要加上川芎呢?

这位患者的腰突属于“气滞血瘀”类型,因此,在祛风除湿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活血化瘀。而川芎正好具备三大功效:

一是活血行气,能够推动血液运行,消散瘀血;二是祛风止痛,对于缓解疼痛有着显著效果;三是通达经络,能够疏通阻塞的经络,使气血畅通无阻。

对于这位气滞血瘀型的腰突患者来说,川芎无疑是一个极佳的选择,而且它的配伍也非常灵活。

患者当场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活血的药物那么多,为什么偏偏要选川芎?桃仁、红花难道不行吗?”

我耐心地向他解释:“桃仁擅长破除下焦的瘀血,红花则长于消散肌表的瘀滞。但对于腰椎和坐骨神经处的瘀滞,川芎的效果会更好一些。而且,你体内的情况是瘀阻气滞,川芎辛散温通,能够行走于血中,消散气滞,避免’瘀去而气仍滞’的情况。”

患者回去后,按照方子服用了7天,便打来电话告诉我,腰腿疼痛减轻了,麻木感也明显缓解了。到了第14天复诊时,他的直腿抬高试验从40°恢复到了60°。21天后再次复查,腰椎CT显示椎间盘突出有所回纳。考虑到川芎辛燥,长时间使用可能会伤及阴血,所以我后续又对方子进行了逐步的调整。

经过半年的随访,患者的腰腿活动已经自如,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腰突也没有再复发。

腰突并不是“不治之症”,但如果用错了方子,就可能变成“慢性损伤”。中医治疗腰突的精髓在于“风寒湿热瘀,分阶段论治”。如果你和这位患者一样,尝试了很多方法都不见效,那很可能是辨证上出了问题。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