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医生怕治咳”,咳嗽被认为是常见却不好治的病之一,“男女不分、老少咸宜”,很多患者感冒后遗留咽痒咳嗽,久咳不止,非常顽固。有些患者甚至久咳成习惯,干脆放弃治疗。这周我们来学习一个治疗咽痒咳嗽的好方子——杏苏散。
杏苏散出自《温病条辨》,吴鞠通(名瑭)曰:“杏苏散乃时人统治四时伤风咳嗽之方”,说明杏苏散的创制者另有其人,并且是吴瑭同时代或前代医家的一首常用方。清代能得到大家公认的,《医宗金鉴》58卷载有杏苏饮方,其由苏叶、枳壳、桔梗、葛根、前胡、陈皮、甘草、姜半夏、杏仁、茯苓组成生姜为引,水煎服。主治风寒客肺作喘等。对照二方见,杏苏散相当于杏苏饮去葛根,加大枣。据此可以认为吴瑭所言的当时流行的杏苏散,即是《医宗金鉴》杏苏饮。由于杏苏饮苦辛温润,外可解散风寒,内能宣肺化痰,因此吴瑭遵《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之旨,对于次寒的凉燥外袭,肺有停饮的病证,用杏苏饮稍作加减,化裁而为杏苏散以治之。
杏苏散组方:苏叶10g、半夏10g、茯苓10g、前胡10g、桔梗10g、枳壳6g、甘草5g、生姜10g、大枣3枚、橘皮6g、杏仁10g(原方未著用量)
功效:轻宣凉燥,理肺化痰。主治:外感凉燥证。辩证: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而干,苔白,脉弦。【原书记载】燥伤本脏,头微痛,恶寒,咳嗽稀痰,鼻塞嗌塞,脉弦无汗,杏苏散主之。(《温病条辨·卷一》)
方剂解读
此方病机要点为凉燥伤于肺卫,肺气失于宣降,津液凝聚成痰饮。秋深气凉,多感为凉燥。凉燥外袭,首先犯肺,肺合皮毛,则见恶寒无汗,头微痛;鼻为肺窍,喉为肺系,凉燥伤肺,肺气郁遏,则鼻塞而干;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为燥气所搏,不能通调水道,故寒饮停而咳也”,所以见咳嗽痰稀;凉燥为小寒,属阴邪,故苔白;“脉弦者,寒兼饮也”。故治宜轻宣凉燥,宣肃肺气,化痰止咳。此方运用苦温甘辛之法,即“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方中苏叶辛温不燥,轻扬香散,外能发表散邪,内可开宣肺气,使凉燥之邪从表而解;杏仁苦降温润,降利肺气,止咳化痰,共为君药。前胡疏风透邪,降气化痰,既助苏叶轻宣凉燥,又助杏仁化痰止咳;桔梗、枳壳一升一降,理气宽胸,宣利肺气,共为臣药。半夏燥湿化痰,橘皮理气化痰,茯苓利湿健脾,以绝生痰之源。共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通行津液;甘草协调诸药,合桔梗宣肺祛痰利咽,共为佐使。诸药合用,使凉燥得以宣散,肺气之宣降正常,津液畅行且痰无从生,病症自除。杏苏散与参苏饮比较: 凉燥实为秋令“小寒”为患,其与寒邪不同之处,在于受邪较轻,且易于伤津化热,所以不可过用辛温燥烈之品,只宜微发其汗。本方是有参苏饮变化而成。参苏饮主治素体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饮之证;杏苏散为外感凉燥证,因其气不虚,表证轻微,气机阻滞不甚,所以去人参、葛根、木香,加苦温质润的杏仁以润肺止咳。 临证加减:若见风寒束表,无汗身痛,脉弦或紧,加羌活;汗后咳不止,去苏叶,加苏梗;兼湿阻中焦,泄泻腹满,加苍术、厚朴;邪伤阳明经,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防风、川芎、白芷。(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灵活加减)注意事项:外感温燥不宜使用。
方剂速记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甘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理肺化痰咳自痊。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636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