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在中医上属于“痰核”的范畴,本质就是结成块的痰。有人说痰要从脾治,因为脾是生痰之源,有人说要从肾治,因为肾是生痰之根。这些说法都没错。中医上还有一个概念叫“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意思就是,有一种治痰的方法不是从痰来治的,而是从气来治的,气顺了,痰自然就消失了。说到从气论治,中医有一个以“气”命名十分精妙的方子,叫十六味流气饮,流气即是让周身之气流动起来的意思。出自清代医书《医宗金鉴》,被称为“破一切积聚良方”。方组:木香、桂枝、桔梗、白芷、槟榔、厚朴、乌药、紫苏、枳壳、防风、川芎、当归、芍药、黄芪、人参、甘草。十六位药看似杂乱,实则乱而有序,方中有破气药、理气药、升气药、降气药、润气药、补气药,整体以调气为主。同时配伍活血化瘀药,用来清除气机流通道路上的障碍,扫平气机通路。具体来看一下方子的精妙之处:苏叶、白芷、桔梗、防风,四味药都是入肺的。肺在上焦,主气,全身之气的运行都离不开肺,通过不断地宣发肃降,让全身之气升降有序。厚朴、槟榔、枳壳、木香,四味药是行脾胃中焦之气的。槟榔降气行水,厚朴下气除胀,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木香消食理气。使痰湿、瘀血、积食从二便排出。肉桂和乌药,两味药是入下焦肾的。官桂,补元阳,暖脾胃,治一切风气;乌药顺气止痛,温肾散寒。二药相配,行气散寒。由此,三焦之气通畅,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当归、川芎、白芍,三味药是活血化瘀的。一切有型包块,其中必定夹杂瘀血,当归能补血又能活血,川芎被誉为血中气药,白芍也有活血、破除血痹的作用,用这三味药,活血行血,血行则气行。最后用党参补五脏气,黄芪益气升阳、甘草调和诸药,防止过于行气而损伤正气。诸药合用,行五脏之气又防止耗伤正气,让气机畅通起来,由此消解有形之邪。“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经常“活动”的东西,就不会产生各种“赘生物”。我们的人体也是一样的,当体内的气机通畅、流畅,就不会让无用的残留物留在体内作祟,就可以很好的将“瘀”排出体外。所以十六味流气饮,能治全身上下的脂肪瘤,不仅如此,结节、肌瘤、囊肿等一切有形的包块都可以用。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每个人体质的不同、肿块的大小、部位也不同,因此使用此方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随证加减应用。温馨提示:每个人情况不同,用量也不同,具体到个人时需根据其情况辨证,因而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此方。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439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