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高血压40多年,我越来越认为:导致高血压的根本原因其实是阳虚,只要把阳气补足了,让寒气散了,血压自然直线下降!
因为高血压患者经常出现面色潮红、头晕、脾气急躁等“火”、“热”症状,所以很多医家把这类高血压归为阴虚。但阴虚不能解释高血压患者全身小动脉痉挛、血浆成分改变等症状。所以又逐渐演化出痰湿内盛、瘀血阻窍等证型。
但实际上,无论是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病理变化还是血浆成分改变,甚至是高血压中所见的“火”、“热”之症都用阳虚来解释。
为什么这么说,下面我就以我的一个患者为例。
有这么一个患者,男,60岁,患高血压4年。血压日常都是180/100~140/100mmHg的水平,体重超标30%。跟其他患者一样的是,他也经常头晕乏力、视力模糊,面色潮红、口干尿频、早醒。但是让很多医家头疼的是,患者还有畏寒、怕冷、四肢发凉的症状。
患病以来,除了每天口服左旋苯磺酸氨氯地平、马来酸依那普利和阿司匹林肠溶片之外,患者还断断续续吃了将近一年的中药,结果对改善病情并没有非常显著的帮助。
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这位患者的根本病因在于元阳不足,湿浊上扰,并不是前面医家辨证的不是肝阳上亢那么简单。
患者出现血压升高、面色潮红、口干尿频等全身小动脉痉挛症状,其实都是寒气内盛导致的。而寒气内生的主要原因只有阳虚。
因为寒主收引,血管受到寒冷的刺激后,容易发生收缩和痉挛,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引起疼痛、麻木等症状。
为什么会阳虚呢?《内经》有言:“阳气者,烦劳则张。“
意思是如果一个人长期高度集中注意力、精神高度紧张或者一直受到环境噪音和不良视觉刺激的影响,人体的阳气会被过度激发和调动,惊动深处元阳,导致元阳不足,元阳虚则阴寒内生。
阳虚理论对高血压患者血浆成分改变也能给出合理解释。
我们都知道高血压患者会出现钠潴留和饱和脂肪酸的增高,以及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血症。这些体内代谢物的堆积,其实是阳虚运化失职,气化功能下降导致的。
现代的人们经常吃寒凉食品,损伤脾阳,脾阳受损后水湿运化功能受损,不能能正常输布水谷精微,水湿内停于经脉,血浆成分也因此改变。
最后,被现代医家误会最严重的一些肝火上亢诸症,其实是虚阳外泄,与停滞在体内的水湿纠结而成的。
找到了原因,我就结合患者的情况开了一方:麻黄,制附子(先煎),细辛,山茱萸,白术。
了解稍微多点的朋友应该已经看出来,这个方子就是张仲景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加味。别看它只是简简单单的五味药,但每味药的作用都能精准地发挥在每一项关键地方。
麻黄具有发汗散寒的作用,能够帮助体内寒气排出,从而改善因寒邪导致的气血凝滞。
附子经过炮制后,其毒性降低,而温阳散寒的作用得以保留。附子能够温补肾阳,对于元阳不足导致的高血压有很好的温阳效果。先煎可以进一步降低其毒性,并确保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细辛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它能够深入经络,祛除隐匿其中的寒邪,使气血得以畅通。因此,它是治疗阳虚外感的常用配伍,帮助我们化解里头阳虚,外头感受风寒的局面。
在这个基础上,配山萸肉和白术。山萸肉补益肾精,白术健脾燥湿。
就这样,服用一个疗程之后,患者一身内外的寒气都被化解了,血压自然也就恢复正常了。#高血压#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3615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