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痰、饮、湿、水,了解中医水液代谢
2024
12-08

痰、饮、湿、水,了解中医水液代谢

夏秋交替最容易腹泻了,温差大降雨多,这个水湿就开始搞怪了。

☘️☘️
一般多见是痰、饮、湿、水的代谢失常。
水邪多见是在体表,质地清澈澄明,以头面、四肢或者是全身水肿比较多见

💦💦
湿邪,这个性质不如痰,多见是弥散状态布散全身,发病会阻滞脾土,病程久,头困重。

💦💦
痰邪质地稠浊,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痰邪全身都能到,所以致病变化多。

💦💦
饮邪,饮多在肠胃,胸胁,胸膈,肌肤,比水邪稍稠,质地仍清稀,要看它的停留部位,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
一般来说这些都属于阴邪,其中“湿聚为水,水停成饮,饮凝成痰”,和脾肺肾及三焦有密切关系。
水湿喜欢下行,所以很容易腹泻,容易大便溏稀。
对于这个情况多用健脾解决生湿的源头,二是祛湿,有燥湿、化湿、利湿的思路,就是给水湿出去排出去。

♨️♨️
特别是湿气走大便会腹泻,我们可以利小便来实大便,让其多走膀胱,少趋大肠
这个思路多用平胃s和五苓s,一个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一个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