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并不难
——代前言
人是不是有前世,我没有证据证实(当然,也无法证伪)。我自2013年11月开始正式买来大学教材自学,至2016年年底,三年时间,连中医是什么都说不出来(中间有一年多,因较忙,事实上亦未用心)。2017年1月,读《四圣心源》一个月左右,我便开出了第一张中医处方。半年后,也就是8月份左右,处方便较有底气了。
截至今年8月,临证已是五年满。这本书收录的,主要是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的部分医案。几年来,虽未大量接触重症危症,但肝硬化、脑萎缩、中风手足不遂、胆管癌、肺癌、慢性肾炎、慢性附睾炎、甲亢、子宫息肉等症,亦曾予施治并有成功案例。因上述之证,说起来较多曲折,且于学人的学习来说,并非必要,因此,这本书里没有收录前述那些疾病的治疗情况。
这本书所收的医案,主要作用在于提供如何辨别病因病机、如何结合五运六气用药的参考。其中,拙著《四圣医学解要集》强调的“辨逆”之法,对于辨病机,或者说对于整个诊断过程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该核心理论的应用,在这些实际医案中,需要重点留意。在较为深入地理解《四圣医学解要集》的基础上,投入精力读读这些医案,应该可以帮助学习进入一个新阶段。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其他作用。比如给读者了解中医治病的大致思路;了解中医治病效果可以有多快。更重要的,是以身边人身边事作为例子,帮助初学者树立“中医要学”“中医能学”“中医易学”的信心。
常常有人说,中医很难。我觉得,中医“难”,那是从登峰造极的高度说的。如果从张仲景先生在《伤寒论》序言里,“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的层面来说,按照四圣医学给出的思路,学习起来无疑又是容易的。
也许你会说,“你说容易、你用一个月学会处方,是因为你前生学过。”这个问题讲不清。可是,其他那些按照《四圣医学解要集》提供的框架和思路,短时间得到收益的人呢?难道都是前生学过?何况,前生的前生呢?总有需要从零开始的那个时候的,是不是?既然需要有一个从“零”到“一”的那个时候,为什么不可以是今生、是现在呢?
佛学讲“当下”,强调的就是“当下”之“行”——“当下”的“行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想学,就把书翻开!
黄元御先生在《长沙药解·附子》中,讲木郁下热之证用附子时,示:“法宜于姜、甘、苓、术之内,副以清风疏木之品。郁热一除,即以附子温其下焦,十有九宜。但法有工拙,时有早晚耳。”从“够用”的层面来讲,学医的过程也一样,区别仅在于我掌握得早一点,你晚一点而已。
但是,学起来真的没那么难。
陈圳煜
2022年8月12日晚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3837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