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药名方之开心散
2024
09-24

中药名方之开心散

开心散,此处的“开心”是指开通心窍之意,而非我们平常所理解的使人心情愉悦。开心散被收录于首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本方由石菖蒲、人参、远志、茯苓组成。中药名方之开心散焦虑?抑郁?爱发脾气?经典名方“开心散”送给大家!

开心散的出处

开心散出自唐代《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小肠腑·好忘》篇,其原文为“开心散主好忘方。人参、远志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右四位,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

但是在此之前,南北朝时期的《集验方》中便载有开心散,以及唐初《古今录验方》中记载的定志丸也与其类似。后经学者考证,《备急千金要方》中许多方药论述与《集验方》和《古今录验方》存在相似之处。因此,开心散很有可能是以前者的遣药思想为基础创制出的。究其根本,都是通过安神、补气、利湿化浊来开通心窍。

开心散的方义功效

《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开心散的主治功效为“主好忘”,开心散也因此被誉为增强记忆力的千古名方。

宋金元时期的医书中,对开心散主治功效的描述基本上沿袭了唐代的记载,但因药物剂量的差异而功效略有不同。到明清时期,医籍中对于开心散功效的记载趋于统一,与《备急千金要方》中一致。

石菖蒲:唐代之前,药用石菖蒲的基原较为混乱,直到宋代才逐渐对石菖蒲和水菖蒲加以区分,并明确可作药用的是石菖蒲。基于历代本草中对于石菖蒲的形态描述,以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为主要基原,药用部位为干燥根茎,这也与《中国药典》中的记载相符合。历代医书中记载的石菖蒲的炮制方法较多,但开心散原方中并未明确石菖蒲的炮制方法。参考本草方书中的记载,其加工方法以去毛或刮去粗皮、捣碎或切片较为常见,并且这也与《中国药典》中记载的炮制方法相同,因此我们在使用时参考《中国药典》即可。

人参:汉晋时期,以山西省上党和辽东所产的人参为道地药材。后经变迁,人参之名转而为辽参所专用,而上党人参与《中国药典》中记载相符合,以五加科植物人参为主要基原,药用部位为干燥根和根茎。开心散原方中也未记载人参的炮制方法,但唐宋时期的本草方书中对人参炮制方法以晒干切片较为常见,这也与《中国药典》中记载的炮制方法基本符合,因此我们在使用时参考《中国药典》即可。

远志:南北朝时期其药用部位为根和叶,至明代多用根部入药而逐渐少用其叶,明代之后则仅以其根部入药。古方中所用远志与《中国药典》中的记载相同,以远志科远志属植物远志为主要基原,药用部位为其干燥根。开心散原方中并未记载远志的炮制方法,但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有“牡丹巴戟天远志野葛等皆槌破去心”的记载,与《中国药典》中的炮制方法基本相同,我们在使用时参考《中国药典》即可。

茯苓:在早期的本草书籍中,茯苓是以整体入药。东晋时才有了茯苓和茯神之分,再到南北朝时期开始有白茯苓、 赤茯苓的记载。《本草经集注》中认为茯苓与茯神的疗效是相同的,但白茯苓与赤茯苓的功效则是有区分的。古方中所用的茯苓与《中国药典》中记载的相同,以多孔菌科真菌茯苓为主要基原,药用部位为干燥菌核。开心散原方中并未记载茯苓的炮制方法,但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有“茯苓猪苓削除黑皮”的记载,并且历代本草书籍中所记载的茯苓加工方法多为采收阴干,煮后削去外皮,切块或切厚片,这与《中国药典》中的炮制方法基本相同,因此我们在使用时参考《中国药典》即可。

古方中未说明四味药物的君臣佐使,但现代学者认为方中重用茯苓,以健脾渗湿;石菖蒲次之,与茯苓配伍以增强开窍渗湿之效;远志为滋养心肾精血的妙药;加以人参配伍,以增强益气养心、交通心肾之功。

全方具有养心开窍、健脾祛湿、交通心肾的功效,可治疗心失所养、痰阻心窍、心肾不交所致的健忘。

开心散的应用

《集验方》中的开心散主治“令人不忘”,《古今录验方》中的定志丸主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瘥暮剧,暮瘥朝发,发则狂眩”。《圣济总录》中的开心丸主治“心虚善忘”,《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开心散主治“好忘”。

而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开心散被广泛应用于老年痴呆症,以及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同时还被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如冠心病心绞痛、血管性痴呆、慢性心力衰竭、双心疾病、心脏神经症等,以及认知障碍、焦虑、抑郁症合心肌缺血等。

《黄帝内经》中言“上工治未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开心散其成分在抑制细胞凋亡、抗脂质过氧化、影响胆碱能系统等诸多方面发挥了极强的作用,在治疗老年性痴呆方面应用前景广阔。同时也证实了,开心散可通过增强神经突触可塑性、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保护神经元、抗氧化作用等途径预防老年性痴呆。

经典名方是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中医药学中的瑰宝。作为名方之一的开心散,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在现代医学应用中极具研发价值。

文字整理/华妘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