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医基础理论速学速记(绪论)
2024
08-31

中医基础理论速学速记(绪论)

中医学概念概念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学科属性属自然科学范畴具有社会科学特性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速记歌诀中医发祥数千年       防病治病做贡献理论独特经验丰       自然人文来交融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形成时期战国至两汉时期形成标志《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八十一难经》独取寸口诊脉方法的确立《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诊治理论《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时期医家著作特点魏晋隋唐时期晋:王叔和《脉经》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我国现存最早针灸学专著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我国现存最早因病机证候学专著唐:孙思遂《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医学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宋金元时期

南宋陈言(字无择)

《三因极——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提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系统阐述了三因理论金元刘完素

刘完素 (约1120-1200),字守真,号通玄处士、宗真子,金代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后人尊称刘河间,为金元四大医家之首,是中医火热病机学说的倡导者。

《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皆从火化” 寒凉派金元张从正

字子和,号戴人,其主要学术思想是攻邪论。病由邪生,邪去正安。邪气有天邪、地邪、人邪之分。其中天邪,风寒暑湿燥火,伤上。地邪,雾露冰雹雪泥,伤下。人邪,酸苦甘辛咸淡,伤中。用汗,吐,攻下法治疗。

《儒门事亲》“病由邪生,邪去正自安” 攻邪派金元李杲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桓在《脾胃论》中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补土派

金元 朱丹溪,朱震亨

《格致余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滋阴派明清时期

张介宾,字会卿(又作惠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明代山阴会稽县(今浙江绍兴)人。

《景岳全书》“阳非有余”“真阴不足”

吴有性,吴又可(明末清初),

《温疫论》“戾气”学说叶桂

 清·叶天士(叶桂)《温热论》  

(相由心生,相由心灭)

《温热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卫气营血辨证清薛雪

薛生白,别名雪;字生白,号一瓢,以字行。清代吴县人,生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卒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享年90岁。与叶天士同时而齐名。

《湿热条辨》阐明湿热病的病因、症状、传变规律、治则治法等吴瑭,吴鞠通

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在温邪易耗伤阴液思想的指导下,吴鞠通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的温病治法方药体系,故《温病条辨》被称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

《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时期医家薯作特点明清时期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辑录230余部医籍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以临床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方证为主清陈梦雷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分类编排文献注释、基础理论、分科证治、医家传略艺文记事等清吴谦《医宗金鉴》临床各科理法方药歌诀俱备,太医院中医学教科书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改正了古医籍中在人体解剖学方面的某些错;发展瘀血理论近现代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集古今中医学大成的巨著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西汇通代表作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生理、病理、诊断防治、治疗的整体性、养生康复的整体性生理变化的整体性五脏一体观五脏六腑五体官窍肝胆筋目心小肠脉舌脾胃肉口肺大肠皮鼻肾膀胱骨耳及二阴形神一体观精为基础、气为动力、神为主宰,构成“形与神俱”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季节气候“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 (春波夏余秋去冬密)昼夜时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地域环境北方多燥寒,人体多腠理致密,体型壮实;南方多湿热,人体多腠理疏松,体型清瘦。 “水土不服”现象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季节气候“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春鼽夏胁长寒秋疟冬痹)昼夜时辰“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地域环境瘿病的发生与“饮沙水”有关;“东方傍海而居之人易得痈疡,南方阳热潮湿之地易生挛痹。自然环境与疾病防治的关系季节气候“因时制宜”“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昼夜时辰“子午流注针法”地域环境“因地制宜” 西北少用寒凉;东南慎用辛热(二)辨证论治1.病、证、症的基本概念病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一个完整的异常生命过程如感冒、胸痹等证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如感冒病分风寒、风热、风燥、暑湿等几种证症即症状和体征,机体发病而表现出来的异常状态,包括患者自身的各种异常感觉与医者所感知的各种异常表现如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烦躁易怒、舌苔、脉象等证:作为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症:孤立的症不能作为治疗的依据速记歌诀症状证侯与病病  三个概念要分清症状体征是表现  异常感觉早发现疾病要素正与邪  斗争贯穿全过程证候着重阶段性      病理本质要辨清2.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3.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患者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不同,因而治疗也有异如麻疹初期解表透疹;中期清肺热;后期滋养肺阴、胃阴等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表现为大致相同的证,因而采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不同病变,均可出现“中气下陷”的病机,皆可用补中益气法异病同治“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4.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医学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但也存在“辨病施治”的方法,如以常山、青蒿治疟,黄连治痢等。学习要点:(1)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疾病和证侯的诊断都由若干个症状和体征松成(2)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两证的重点在现阶段。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