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接下来呢,我们介绍,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记不记得我们在念金匮第七篇的时候,第七篇有谈到:这个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呼吸很短,病脉证,实际上这两个非常的相关,相关的。
一开始呢,诸位看,
饮有四。什么叫做饮?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在介绍,继续介绍之前呢,先跟诸位有个基本上对“饮”的概念。我们每个人呢,多多少少难免都有一点“饮”,这个“饮”就是水饮。那平常呢,我们为什么要去多做练功夫?多劳力工作多做一些运动?就是你运动出汗的话,这个“饮”就会排掉。
这个“饮”从哪里来呢?可能呢,你是喝水喝太快了,我,这个运动嘛,喝水喝太快,嗝在那个中间,打嗝一下,实际上“饮”就进去了。那有的时候可能是你在发表,就是说你在这个台北很流行在室内运动啊,跳什么健身操什么样子,骗人的,在那个那个很强的冷气间跳舞,那神经病嘛。运动,你本来就应该到外面去,对不对?怎么跑到冷气间里面去跳舞,应该要到外面去,运动就应该让他流汗。汗流掉以后,你慢慢慢慢喝水进去,新的水再去补充旧的水,这样才会把“饮”排掉。可是有的人很,很骚包啊,我要fashion,我要流行,在那很冷强冷的空间里面在做运动,不管是用跑步机呀,什么机器,反正就是在那里做运动,然后要流汗就用三温暖,这些都不对的。你都利用外在的,不会自己去动。像台北市很热嘛,你跑出去一下,如果中个暑回来,治不好你再跟我讲,对不对。这个很简单嘛,可是你啊都不去做,这些都是造成“饮”病,“饮”的病。
那,老师,你怎么知道这个人有“饮”病?那我举个例子给你听。如果你今天得了感冒,老师,这个人是桂枝汤症。我们开桂枝汤给他,一剂就好掉了。这个人就没有“饮”病。每次得了感冒,很严重,这种人就是有“饮”病在里面。还没有发大病的时候,赶快把“饮”病排掉啊,“饮”的问题排掉,
这个饮呢水“饮”呢,常常停在内脏的下方,内脏的。如果是水“饮”的话,比如说心脏,心脏的下方。我们的脏,中医的观念里面是这样子,上方呢,动脉,讲的是阳,下方呢,是静脉,讲的是阴,水会停在这边(下方)。比如说肝脏,肝脏的下方,肺脏,肺的下方,横膈的地方,都会容易有“饮”停积在这里。所以说,诸位要多做运动,多跑步,多做易筋经,让水排排掉,就比较好。
“饮”病呢,分四个,有痰饮,痰造成的,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什么意思?这个怎样去区分呢?这个何以为异?区分点在哪里?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这个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本来是很胖的,现在很瘦,肚子里面咕噜咕噜常常有些水声,这种都是痰饮。沥沥有声,水走肠间,后面会有处方,看我们怎么治疗。
还有呢,“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病人真的是这样子感觉哦,“奇怪,我怎么喝水一喝下去,感觉到水就往肋间跑,肋骨,两肋去跑”。病人就是这样子告诉你的。那临床上看悬饮的时候,就是我们这个十枣汤症。诸位看到这个悬饮不要不敢用药,我常常用。你可以叫我“倪十枣”都没有关系。这个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病人就是这样子的感觉。所以水会停在肋骨。
那“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这就是四肢有水肿四肢水肿,喝水下去水都跑到四肢上面去了。最浅的药,老师,这个溢饮刚开始有一点的时候,麻黄加术汤呀,我们前面介绍过了,对不对?麻黄加术汤吃下去,不单单可以把水这个湿排掉,流一点微汗排掉,而且麻黄加术汤对关节也很好啊,皮肤,肌肉痛都很好。这是溢饮。所以溢饮的时候我们要发汗,就是因为有水饮积在四肢上面。
还有呢,“咳逆倚息,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这个支饮呢,就是比如说肺,水跑到肺里面去了,跑到,造成呢,病人坐在那边不能平躺,一定要坐在那边,然后咳嗽很严重。这几种饮。
那经方呢,对于“饮”病,我们的采取的观念,开的处方,都是温阳来化水,用温热,阳药来化水,温阳来利水,把水利出来。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肾,心下悸。
那这个接下来这个条辨呢,是如果水在五个脏,比如说水在心藏,在肺藏,在肝藏,脾藏,肾藏,我们怎么去区分它?这个条辨讲的是这个。
“水在心”,一定在心下嘛,心藏的下方,
会造成心下就是胃的地方,心下就是胃胃脘的地方,很硬,画图,肚脐在这边,这个是肋骨,心下就是讲这一块的地方,痞硬,心下痞硬。“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为什么叫恶水不欲饮?因为里面已经有水在里面了。人的反应很好玩,里面有水在里面了,这个水就会告诉你身体“不要再喝水了”,越喝水,水就越多,水没有办法消化掉,会让它更强。这个胃里面短气。这是心,水在心。水在心是什么,茯苓杏仁甘草汤症,是不是?茯苓,杏仁,甘草,三味药,就可以把水排掉。
第二个呢,水如果在肺里面,在肺里面,病人会“吐涎沫,欲饮水”,常常,呃,怎么搞的痰这么多,白泡沫的痰出来,同时又口渴,又要喝水。这就是肺里面有水。这是按照症状来区分水到底在哪个地方。
如果水呢是在脾脏,“少气身重”。这个脾呢,讲过,脾脏管的是少腹。所以脾脏如果有水饮的时候,这个水会渗到少腹来。就会感觉到这个呼吸很短,因为下面腹部都是水,这个时候你吸气下去没有办法受纳到肾脏,到小肠,就回逆。同时会觉得身重。觉得,病人只要跟你陈诉:“奇怪我走路全身很重,不灵活。”不像我们走路好像鸟在跑一样,速度很快。那如果我们去旅游,看到人家走路这样慢慢的,那一定脾脏有问题。像我们跑的山路很快,就是脾脏很好。
如果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打喷嚏就会痛,胸胁苦满这个地方,因为水在肝里面。
“水在肾,心下悸”,心下就是胃,有悸动的现象。胃的地方会有动悸的现象,就是水在肾。
按照不同的部位产生不同的症状,我们就可以判定水在哪个地方。好像心下悸,我们可以用苓桂甘草汤啊,或者是五苓散啊,你看他的状况怎么样来决定,像胁下支满啊,我们用小柴胡汤啊,知道有水在那边,我们半夏,重用点半夏,对不对。水在脾呢,身上重,我们可以用桂枝汤,加点白术,茯苓啊,加点利水的药就可以了。这是基本上你有这个概念。
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
如果说“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这个讲了半天,就是讲的就是留饮,留饮在胃的地方。
为什么说其人背寒?其实实际上就是胃里面有水,这里说背寒冷如掌大在后面,这个掌大就刚刚好是胃的大小。胃里面有水。
那这个,这个留饮呢,他这里分两个,有留饮呢。一个是心下留饮一个是心下,还有一个是胸里面,胸中。
那如果是心下的时候,就在胃的地方,背后一块。
在给大家在介绍小青龙汤的时候,小青龙汤呢,背后也会感觉到一块凉凉的。如果这是人的背后,这是两块肩胛骨。在两个肩胛骨的中间这个地方,如拳大,一个冷块,冷块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这个是小青龙汤症。
过去得到这种病的人,裁缝师最多,工厂里面还有做这个这个女工。裁缝师晚上趴在那边赚钱嘛工作,趴在那边工作后面受到寒气,这个就是小青龙汤症。这里讲的呢“背寒冷如掌大”,是在下面这个地方,比它更低一点,更低一点。这个地方,这个是胃。胃寒。就是说胃的下方有留饮在这个地方,就会产生。那一咳嗽,水就会动一下,这就比较好,水就会移开一下会比较好。
还有呢这个是,这个刚才讲的是心下。还有呢,第二种留饮呢,是在胸里面,胸腔里面有留饮。胸腔里面有留饮的时候,病人呢,因为肺里面又有点水,或者肋骨,肋间的横膈膜这边有点水,这个人会“短气而渴”。
短气而渴的原因呢,正常,肺里面的津液,会到我们舌下,会出来,嘴巴里面会有口水很多。但是你如果有留饮在胸肋这个地方,在胸腔里面的时候,这是水,就
是冷水在这边。水之所以会上去,是因为水是热水,气化上去的。那现在是冷水,上面当然水就没有。所以病人就会有口渴的现象,口渴的现象。
如果胸腔有的时候,病人“四肢历节痛,脉沉者,”都是有留饮。大家要记得,我们一般来说,我们治疗历节,关节痛,我们都是在把水饮排掉,把湿排掉。那平常呢,它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这不见得是你真的是有已经有风湿关节炎了,而是你平常没事的时候就觉得肌肉很酸,关节比较紧痛,这就已经有留饮了。已经有留饮。
所以你如果说觉得肌肉比较酸,关节比较酸痛的时候,赶快出去跑一跑,流点汗,流完汗以后会觉得,欧,我觉得身上很舒服,酸痛都没了,就是把饮排掉了。所以这个饮不见得说是真的在内脏,可能在四肢肌肉上面。所以保持一定要流一点汗,保持流一点汗。
那如果是在,你住在黑龙江,很冷的地方。按照黄帝内经来说,你比较冷的话就不要出汗。你住在台湾啊,住在广州啊,这一带,香港啊,你就流点汗。所以逛街可以,采购可以,但是还是要流汗,要流汗。否则的话,你如果不流汗,就会有这种历节,关节就会痛。
————————————————————
中医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承载着先祖们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总结。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3334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