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第1316节 湿气哪里来 如何除掉它 曾乐
2024
07-24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第1316节 湿气哪里来 如何除掉它 曾乐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第1316节

           湿气哪里来?

           如何除掉它?

曾乐

有人说,现代人啊,没有哪个人湿气不重的,为什么?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和饮食习惯,都可以让我们身体多湿。多湿可不好,多湿病就多,怎么办?定期除湿,不让湿气积累。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减缓,身体机能也会逐渐下降。湿气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可能导致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问题,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

除湿气更是中老年人保健养生的重要一环。

那么,到底什么是湿气呢?

一说到“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水、潮湿这些字眼。湿的确是水的一种状态。在中医看来,湿气属于阴邪,性质重浊而黏腻,凡致病具有黏滞、趋下特性的邪气,都称为湿邪。湿也为长夏的主气。

“湿”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与内湿在发病过程中又常相互影响,对我们伤害不小。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湿气又有哪些常见的来源。

(1)饮食过量肯定是“湿气”最常见的来源。

过量的饮或者食,都会导致饮食积滞肠胃而不化,引起湿气过重。

我们就以小儿为例加以说明。小儿吃得撑,容易伤到脾胃,导致积食,一积食孩子就会发烧,甚至呕吐,发生胃肠感冒,而且这种感冒容易反反复复,严重影响小儿的吸收和消化功能,如果不及时进行调理,极容易导致小儿发育不良,不长个儿。这样的孩子,就必须服用脾荘进行调理,或是在胃肠感冒期间服用郫咹呔进行调理,这两样产品,杨教授处都有销售,许多好友反馈服用后效果不错。

其实啊,我们只要细心看看自己的孩子就知道了,如果晚上稍微吃多点,第二天伸出舌头来,就有一层白白腻腻的舌苔,这就是所谓的“食积”引起的“湿气”在舌苔上的表现。

长期吃得过饱的孩子,常常爱睡觉磨牙。

尤其是三伏天,各种水果、冷饮、冰淇淋等成为大家消暑的“利器”,殊不知夏日炎炎,是人体阳气释放最大的时候,脾胃的功能反而最脆弱,宜多食姜,此时这些生冷寒凉之品更应该浅尝辄止,最忌多食常食。当脾胃被寒所伤,湿邪必然弥漫起来。

所以,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夏天都可以适量吃姜,反而不宜过量食用西瓜、水果和冷饮雪糕之类痛快致病之品。

(2)久坐、久卧不动也会造成“湿气”

《黄帝内经·素/问》上提到“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不少人为了避暑,在家“躺平”不动,其实也会造成脾胃不运,引起湿气过重。

许多人发现,坐火车一旦超过半天,腿脚就开始肿了,胃口也会变差,有些人甚至一上车就开始晕车呕吐,其实都是脾胃不足、水湿不化的表现。

所以,坐着办公的人,最好坐一小时就起来活动活动身体,喝喝茶,动一动,放松放松。

(3)空调冷气也会导致“湿气重”

不少敏感的人从空调房里走出来,就感觉头晕身重纳呆,这是因为空调冷气会导致“表闭”,汗出不畅,水湿之气就会弥漫周身,引起以上症状。

所以早晚凉快的时候还是要出去在自然界中散散步,出点汗,即一方面要避免中暑,另一方面也要保持汗出通畅,避免“湿气”缠身。

(4)熬夜

很多人可能没想到熬夜也会导致“湿气重”吧,这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重要原因。

熬夜时人体的阳气不能潜藏去休养生息,就会导致脾胃的阳气不足,湿气不化,所以熬夜的人第二天舌苔肯定是偏厚的。许多人熬夜之后,还会出现头面浮肿的现象。这个时候,身体的湿气都表现出来了呀,可见湿气加重得多么厉害。

谈到此,很多人就开始关心了:那么,对于湿气到底要如何调理呢?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三伏贴,这个三伏贴有的就是除湿气的。当然,杨教授处除湿健脾的好产品还是挺多的,有口服的玉容粉、脾荘、郫咹呔、地道焦作古法铁棍山药粉,提升阳气进行除湿气的桂红姜茶,泡脚的配方陈艾绒、温胆汤。还有外贴穴位肚脐的祛湿贴。效果都是经过反复验证过的。

最后,奶奶说,除湿不容易,贵在坚持!再好的方法,不坚持也是不行的。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