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患者年事已高,膝关节痛无法行走,痛苦不堪。好在用药及时,使用经方疗效显著,极快极好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XXX,女,93岁,2024.3.15诊
主诉:右膝关节红肿热痛3天,无法行走。
刻诊:
右膝关节红肿热痛,按之如水球回弹,其他部位不热,无法行走,痛烦不得眠;
平时胃口佳,现食欲也因痛而减少,大便两天未解,小便频;
左脉弦紧数,右沉弱,舌尖平边厚中陷,苔白厚,舌下瘀,余无他症。
辨证:少阴太阴合病
辨方:桂枝芍药知母汤+真武汤+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减
处方:
桂枝15g,赤芍15g、炙甘草6g、生姜30g(自备)、红参15g、茯苓50g、牡丹皮15g、挑仁10g、鸡血藤30g、牛膝15g、知母20g、巴戟天15g、苍术20g,黑顺子15g(先煎30分钟)。
三剂,一剂一天半,水煎服。
后访:肿消痛除,已能行走,生活能自理。
思考分析:
右膝关节红肿热痛,按之如水球回弹,其他部位不热,无法行走,这是由于患者年事已高,中焦衰弱,命门之火减弱,阳气不足,脾肾阳虚,津液气化出现的故障;
水得不到很好的气化升腾,使得湿邪留注并集聚膝关节,故膝关节肿如水球;
由于水饮郁久则发热,故出现红肿热;由于水饮阻滞膝关节,故膝关节红肿痛。
大便两天未解,由于脾阳虚,胃气弱,而造成中枢运化无力,故右降出现了问题,胃得不到肃降而出现大便难,大便多日不解。
小便频,为下焦元阳衰弱,水气输布失常,蒸腾气化不利,致尿频;
其实质上也是由于肾阳虚,水得不到很好的气化升腾,故小便会断断续续,频频繁繁。
试问为什么小便频了,膝关节还有水滞留导致肿呢?
其实,小便与水气化升腾有关,肾水是无法直排而出的,它是由坎中之阳,即肾阳,也可以说是坎中真龙之火通过蒸腾气化后,形成一个水循环,上至华盖及重楼,最后以雨降方式来到膀胱,再通过小便而出;
因为肾阳虚,水得不到很好的气化升腾,而滞留到膝关节。
左脉弦紧数,意为水饮化热而脉数,膝关节痛而脉弦,内寒则脉紧。
右沉弱,尤其是右关,说明脾胃中土弱,这也对应了舌中陷,苔白厚。
同时,脉的左强右弱又说明了升降出现了异常。
舌尖平边厚中陷,苔白厚,谓之中焦不运,脾升胃降失常;苔白厚在舌中舌根,谓中下焦水饮不化,聚在中下焦。
舌下瘀,说明患者夹有血瘀。
综上分析,中医辨证为少阴太阴合病,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以及夹血瘀,故与方:桂枝芍药知母汤+真武汤+桂枝茯苓丸合方+红参、鸡血藤、牛膝、巴戟天。
本案所用方药分析:
1.桂枝芍药知母汤
组成:桂枝、白芍、炙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
药解:
本方是由桂枝汤增桂枝、生姜用量,去大枣,加麻黄、防风、白术、附子、知母而成。
增加桂枝、生姜用量并加入麻黄、防风旨在发汗解表并治呕逆。
加入白术、附子功在利湿祛寒除痹,佐以知母消肢体肿;知母、白芍以益阴柔筋。
而本案对于桂枝芍药知母汤的应用,去了麻黄、防风,这据于患者年已高,不宜过汗,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轻发汗即可,而且桂枝和生姜在本案又有通阳达表的作用。
炙甘草、生姜、制附子又有四逆汤之义,补中焦之火,温中焦之阳。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第8条: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2.真武汤
组成:茯苓、白术、生姜、白芍、附子。
药解:
本方是附子汤去人参加生姜而成,既用茯苓、白术以利水,复用附子温中,又用生姜温中兼解表,用芍药益阴柔筋缓痛。
在本案中,真武汤五味药已全选,茯苓、白术/苍术重在利水饮,再合红参起到健脾胃,其中白术易换成苍术,目的是为了加强利水;
加巴戟天起到沟通脾肾,起到水土合德的妙用。附子与巴戟天合用,又起来扶肾阳之气化作用。
3.桂枝茯苓丸
组成: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白芍。
药解:
本方适应证瘀血证,方中桂枝、茯苓镇气冲而治心悸和利水,桃仁、牡丹皮、芍药祛瘀血而缓痛。
本案中,选的牡丹皮、桃仁祛瘀血,合上鸡血藤,活血通络。
4.牛膝
最后讲的是引药—牛膝,在本案中,牛膝起到引药下行至膝关节的作用。
作者介绍:
李明运,来自南宁,醉情中医,崇尚仲景医学,善于六经辨证,勤研经方,运用经方给予很多人提供了帮助,是仲景医学的忠实践行者,立志做经方一代传人,为百姓做点实事,也为伟大的中医传承尽绵薄之力。
撰稿丨李明运
编辑丨刘德祝
校对丨曾应梦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2972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