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最全治疗乳腺炎的穴位
2024
07-16

最全治疗乳腺炎的穴位

膈俞高某,女,33岁。产后10天,右乳房胀痛,局部皮肤灼红,肿硬2天,伴有口干,发热,体温39℃,舌质淡红,苔黄,脉数。右肩胛内侧,相当于膈俞穴,有5个如粟粒状大小的红点,此处压痛明显。用三棱针点刺后加拔火罐,1次痊愈。几年来未见复发。[徐风林.吉林中医药.1981,(2):31.]肩井章某,女,34岁,销售员。因低热、乳房肿痛3天,于1991年3月14日就诊。检查:体温37.4℃,心率每分钟86次,扁桃体和两肺均未见异常,左乳腺近乳头处肿胀、充血,有明显压痛,无波动感,腋下淋巴结无肿大。初诊为急性乳腺炎,取患侧乳腺炎穴针刺0.6寸,行捻转强刺激手法,留针30分钟。针刺1次后自觉疼痛明显减轻,治疗3次后痊愈。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治疗方法:取乳腺炎穴(肩井穴)常规消毒后,用30号2寸毫针直刺患侧穴位,进针0.5~0.7寸,用泻法,只捻转,不提插(因为提插手法或进针过深易刺破肺尖而导致气胸),使针感传至病变部位或胸肩部为宜,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对个别晕针患者可以以指代针,用拇指指尖切压乳腺炎穴3~5分钟,以感到酸、麻、胀痛为有效,可连续进行3次。[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85.]列缺杨某某,女,23岁。产后15天一直未下奶,两乳房肿胀疼痛,伴有发热恶寒。检查:体温39.2℃,两乳房红肿坚硬,压痛甚剧,面红,舌赤,苔黄腻,脉数。取列缺穴,行逆经刺,以45°角进针,每5分钟行提插补泻1次,15分钟后乳汁自行流出约800ml;次日复诊,乳房肿胀和压痛基本消失,体温正常。[李恩唐,黑龙江中医药.1965,(1):41.]内关刘某某,女,27岁,农民。患者于1983年4月24日出现右侧乳房胀痛,次日加剧而来院求诊。检查:体温39.5℃,脉搏102次/分,右侧乳房下部皮肤发红,可触到直径8cm大小的肿块,压痛明显,右腋下淋巴结可扪及蚕豆样大小,活动,与皮肤无粘连,有触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8.0×109/L,中性0.86,淋巴0.14,诊断:右侧急性乳腺炎。遂取内关穴针刺,患者当即感觉局部疼痛减轻,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运针1次。在第2次行针后,自觉疼痛消失。第2天随访,体温正常,无不适感,肿块消失,已痊愈。治疗方法:找准内关穴,皮肤常规消毒后,将毫针快速刺入皮肤,捻转到一定深度,待得气后,反复捻转提插2~4次。在行针过程中,边行针,边令患者轻轻按压肿块,待到疼痛有所减轻时,留针10~50分钟。在留针过程中,反复运针3~4次,即可出针。病程短,全身症状明显者,一般采用强刺激(以患者能忍耐为限),留针时间相对短些,每5分钟运针1次;病程长者或全身症状较轻者,一般用中度刺激,留针时间可适当延长,10~15分钟运针1次。按语:内关治疗乳腺炎临床少见。但内关属手厥阴,循行通阴维脉,取之亦可宽胸理气泻心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针刺内关治疗乳腺炎亦有道理。目前临床常用局部围针加行间、内庭治疗。亦可用新鲜益母草芽加新鲜蒲公英捣汁外敷。[张应勤.中国针灸.1986,6(3):8.]郄门彭某某,女,32岁。1979年3月第2胎产后40天,乳母失其调养,复因所乳之子含乳而睡,口气焮热所吹,泌乳不畅,淤积于内,致两乳房肿胀痛已3天。刻诊:体温38.6℃,两乳红肿,局部扪之灼手,内有硬结,触之痛甚,乳汁不行,无波动感。伴头痛烦躁,纳差口苦,便干溲黄。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2×109/L,中性粒细胞0.89。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诊断为早期乳腺炎(双侧)。用生理盐水作双侧郄门穴注射。3次后,仍感乳胀肿痛,泌乳不畅,继续作穴位注射改为每天2次。3天后复查:体温正常,白细胞总数8.6×109/L,肿块消失,乳汁已通,病瘥。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个别患者出现晕针现象,故注射后须按压同侧合谷穴1~2分钟以防备之。此法每天1次,必要时可每天2次。[朱润厚,等.四州中医.1987,5(3):44~45.]按语:乳痈为乳脉不通,乳汁瘀阻而成。在尚未化脓之前,通过针刺循经穴郄门,可疏通乳腺,使淤滞之乳汁消散,肿块消退。用生理盐水穴位注射可增强穴位的刺激,加强疗效。足三里常某.女,29岁,工人。1977年6月17日上午10时初诊。右侧乳房肿痛3天。体温38℃,右侧乳头下缘炎症明显,有一直径为5cm×7cm的椭圆形肿块,皮肤鲜红,紧张,有热感,触痛明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为10.1×109L,中性:0.78,淋巴:0.21,单核:0.01。诊断:急性乳腺炎。针右侧足三里穴,针感沿胃经循行路线至患处,片刻疼痛即缓解,5小时后炎症范围明显缩小至4cm×5cm,皮肤由鲜红变为浅红,紧张度降低,触痛好转。次日10时炎症基本消失,病灶皮肤淡红,仅有直径3cm×3cm大小的肿块。白细胞总数下降为8×109L,中性:0.70,针4次后痊愈。治疗方法:凡胸痛区域以乳头为中心的附近部位均可,即足阳明胃经胸部循行所过之处为中心的胸痛。独取患侧足三里穴,不加任何配穴。施以平补平泻手法,得气为度。刺入1~2寸,留针20~30分钟。针具:针体直径0.26~0.38mm,针体长度为1.5~3寸的毫针。[崔允孟 中级医刊.1989,24(4):61.]背奇解剖定位:俯伏或俯卧,以肩胛骨内侧上缘为一点,下缘为一点,两点连线的中点即为背奇穴。穴在背部第2侧线上。常某,女,25岁。主诉:1988年12月7日晚感觉右乳胀痛,但仍可以哺乳,8日上午右乳胀痛加重,小儿已吸不出乳汁,至下午下班时,右乳红肿热痛并累及上肢,不能骑车而求治。查:右乳皮肤稍红,全乳肿胀,触之热痛,右乳外下方有一鸡卵大小肿块、触痛,右腋下淋巴结肿痛。行下法治疗1次,至9日晨,乳房肿痛减轻,肿块变软,但未见小;9日晚,乳房肿痛已消,乳内肿块似卵黄大小,质软,小儿可正常吸奶,10日肿块消失,治愈。治疗方法:取背奇穴,先用拇指点按穴位,使其充血,常规消毒后,以26号2寸毫针,与皮肤成45°~75°角刺入。先向脊柱方向刺入1.5寸左右,得气后快速捻转针柄30~40次退针,边退边摇大针孔,针尖退至皮下后,按上述方法,针尖向上、向下斜刺约1.5寸左右,出针后迅速将火罐扣上,约5~7分钟后起罐,针眼处拔出血数滴即可。[梁国玉,等.辽宁中医杂志.1990,(7):41.]【完】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