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口腔溃疡可从肝论治
2024
06-15

口腔溃疡可从肝论治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呕吐。”《诸病源候论》云:“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故令人口苦生疮。”可见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火”“热”邪气。然火热邪气有虚实之别,病位有脏腑之异,故口腔溃疡的辨治需从虚实、脏腑综合考虑。笔者在临床上治愈两例由肝火诱发的口腔溃疡患者,现将验案整理分享如下。

案一

张某,女,67岁,2024年5月21日初诊。主诉:口腔溃疡10年余。患者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此愈彼生,咽中疼痛,喜冷饮,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小便黄色,大便通畅。舌质略红,舌苔薄黄,两关脉弦滑。

处方:升麻6g,黄连6g,当归10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生石膏30g,知母10g,酒大黄6g,川木通10g,生甘草10g,淡竹叶15g,蒲公英30g,金银花10g,连翘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5月28日二诊:口腔溃疡稍有减轻,仍然疼痛难忍,饮水少则小便黄。舌质略红,舌苔薄黄,两关脉弦滑。

守初诊方改生石膏为60g,7剂。

6月4日三诊:服药后溃疡有发出之势,舌头不灵活、不舒适,病情反复,患者心情愈发烦躁,小便黄色。舌质略红,舌苔薄黄,左关脉弦滑尤甚。

处方:牡丹皮10g,栀子10g,当归15g,白芍20g,柴胡10g,茯苓30g,白术10g,炙甘草10g,薄荷10g,黄连4g,生地黄15g,川木通10g,淡竹叶15g,金银花10g,连翘10g,酒大黄6g,7剂。

6月11日四诊:诸症痊愈,患者喜上眉梢,嘱停药观察。

按 《圣济总录·口齿门》云:“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口腔溃疡好发于唇、舌、颊和软腭等部位,故从“心脾有热”论治为多。初诊用导赤散清心经之热,清胃散清脾胃之热,加酒大黄导热从大便而出,金银花、连翘透散郁热外出。二诊时效果不显著,以为病重药轻,故增强清解之力,生石膏增至60g。三诊时病情不减反重,当改弦更辙,重新辨证立法。肝主怒,患者烦躁易怒,当是肝火旺盛;左关脉候肝,左关脉弦滑尤甚,即是肝火旺盛之有力证明。肝主木,心主火,肝火旺盛,则心火亦盛,心火上炎于舌,故生口疮。治病求本,当以清泻肝火为主,兼以清泻心火。方中丹栀逍遥散清肝火,黄连导赤散泻心火,辅以金银花、连翘、酒大黄导热外出,收效迅捷。

案二

周某,女,62岁,2024年5月26日初诊。主诉:口腔溃疡8年余。患者舌边、舌底反复溃疡,疼痛难忍,不能吃辛辣、温热食物,口干欲饮,胃脘胀满,反酸,难以入眠,乍热乍汗,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心情焦虑。舌质淡红,舌苔白略厚,两关脉弦滑。

处方:牡丹皮10g,栀子10g,当归15g,白芍20g,柴胡10g,茯苓30g,白术10g,炙甘草10g,薄荷10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黄连3g,生地黄15g,川木通10g,淡竹叶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6月2日二诊:溃疡面基本愈合,口干欲饮消失,胃中略有反酸,偶发乍热乍汗,仍难以入眠。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两关脉弦略滑。

守初诊方加灵芝15g、黄酒10g,7剂。

6月9日三诊:口腔溃疡未发,余症基本消失,嘱停药观察。

按 本案抓住患者心情急躁易怒、两关脉弦滑而从肝火旺盛来论治。肝木生心火,心火上炎于舌而生口疮,肝火一日不清,口疮一日不愈;肝火上扰心神,故难以入眠;肝木克伐脾土,故胃脘胀满而反酸;肝火灼伤阴液,肝肾之阴耗损,虚火上炎,故乍热乍汗。方中丹栀逍遥散清肝火,黄连导赤散泻心火,二至丸滋阴降火。方证合拍,疗效颇佳。(徐荣鹏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符安国 湖北省江陵县人民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